上海离世界金融中心还有差距

2009-06-05 08:42
环球时报 2009-06-05
关键词:金融中心伦敦上海

本报记者 林 琳

作为英国金融业宣传大使,伦敦金融城市长享有内阁部长的待遇,在其一年的任期中,将近1/3的时间需要周游世界各国,会见政要及金融界高官。6月3日,现任伦敦金融城市长陆毅安(Ian Luder)率领数十位英国金融业高级代表,包括他的继任者葛若杰来到上海。陆毅安被问及最多的话题就是怎样才能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上海在上世纪30年代是远东最大、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亚洲最繁华和最国际化的大都市,现在上海要赢回来,有这个传统和基础。但是,差距也是很明显的。”

今年4月,中国国务院批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那么,在全球范围内,上海目前处在什么位置呢?陆毅安说:“在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行榜上,伦敦以781分高居榜首,其后依次为纽约、新加坡、香港和苏黎世,上海538分,排名第35,北京位列第51……这是伦敦金融城委托专业机构对全球62个金融中心所作的调查,评比是依据盘子规模、人力资源、商业环境、市场准入以及监管、税收制度等五套指标来进行的。”

在陆毅安看来,伦敦金融城的成功密诀,就在于外籍人才,他们磨刀霍霍,寻求自己的发财梦。陆毅安告诉记者,“我周围的员工说20多种不同的语言。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纷纷来伦敦工作,尤其是金融业和科技业。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小花絮,2007年萨科齐竞选总统时,海外拉票第一站选在伦敦,因为这是海外法国人最多的城市……上海缺的不是硬件设施,而是顶尖金融人才”。记者了解到,2008年在上海就业的外国人总数接近7万,不到该市常住人口的1%。而在750万人口的伦敦,却能听到300多种语言,四成伦敦人说自己不是英国人。由于移民的不断增加,伦敦是欧洲唯一人口持续增长的城市。

那么,伦敦靠什么吸引这么多的外籍人才呢?陆毅安说:“安全、舒适和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居才能乐业。比方说,中国人才在伦敦还属‘少数族裔,但仍可以找到很多一流的中餐馆、中文学校、中国医生和会说中文的保姆为他们提供服务……用高薪把金融人才请进来,如果不能给拖家带口的他们提供舒适生活,他们是不会停留多久的。”他说他的一些在上海工作的英国朋友常常为了孩子教育、医疗、保姆之类的家事发愁,有的抱怨说上海的国际学校太少了,收费也过于昂贵。“另外,拿看牙医来说,有的人宁愿飞回伦敦,因为更方便、更放心。”

上海的崛起会不会抢了香港、东京等其他金融中心的生意呢?陆毅安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市场的盘子会变大,打个比方,原来有1万份需求,经济发展了,可能会增加到两万份或者更多,大家都有生意做。至于沪港两地,不是‘你上来我下去的关系,香港的服务区域更多面向国际市场,上海比较倾向国内,优势可以互补。所以多几个金融中心是好事,能够刺激竞争,对所有人都有利。”陆毅安认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要符合自身个性,简单复制伦敦或纽约模式是不可行的。“伦敦有得天独厚的时区优势,英语也是国际通用商务语言,天然因素是不可复制的。上海可借鉴的是先进制度,如降低金融人才的税负、商品和资金的自由流动以及金融监管、创新政策等。”▲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伦敦上海
金融动态:第3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概述
欢乐上海迪士尼
伦敦畅游记(二)
伦敦畅游记(一)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伦敦之歌
电影中的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