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旗帜

2009-06-07 11:11杨盛莹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渣滓洞江姐鲜血

杨盛莹

星云流转,岁月的年轮缓缓走过。历史的脚步不曾停留,可时代中留下的精神不会淡去。在今日的中国,“红岩精神”依然如一面鲜艳的旗帜在我们心中飘扬,指引我们前行。她耀眼,闪亮,熠熠生辉。

—写在前面

翻开《红岩》,封面上醒目地写着:“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简单的一句话便将一切剖白,勾画出历史的天空。年轻的心就此沸腾了,想走近革命英雄,走进那理想与信仰占领一切的年代!

《红岩》中众多的革命英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英勇斗敌,舍己为人的许云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成岗;受尽酷刑,从不畏惧的江姐;在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的成瑶;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的渣滓洞难友们……国民党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反而使他们的斗争意志更加强烈。最终,“晨星闪闪,迎接黎明。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的眼前,令人热血沸腾,心中充满激动与感叹,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每每为自己定下一大堆计划,结果总是无法履行。学习上遇到难懂的知识点,也总是选择逃避,不愿深究。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看到:在铺满荆棘的路上,需要我们去披荆斩棘,勇于开拓;在困难的时候,需要我们以坚定不移的意志去克服。前怕狼,后怕虎,我们只能深陷于泥潭,停留在自己所画的圈内,寻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红岩精神就像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无数共产党员大义凛然,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党的尊严,保卫人民的安全,沉重打击敌人的气焰。正是有他们的牺牲,才有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这句话说出来是多么容易,但现在又有多少中国人真正地从心里感激?对下一代的教育正慢慢淡忘这曾经惊天动地的壮举和牺牲;不让孩子接触血腥,红岩里的精神是否会失传?或许只会成为课本上机械的诵读课文,那是多么令人痛惜!现在的学校并不是一个澎湃激情与梦想的地方,相反很多人无聊,空虚,苦闷,浮躁。相比于革命年代的青年学生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的劲头,随时为理想、为革命献身的热情,我不禁为我们这一代人汗颜。也许我的观点是片面的,但追求时尚和刺激却是当下年轻人的口头禅。看着眼前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看着迎风飘扬的“红岩”旗帜,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红岩》中的江姐是一位有着钢铁般意志,值得人敬仰的女英雄。当她听到丈夫牺牲的噩耗,并没有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得不堪一击,而是擦干泪水,重新站了起来!因为她知道党的任务还没完成,要舍小家为大家。在渣滓洞监狱的生活过程中,她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干净的面貌迎接大家;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竹签钉进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江姐宁死不屈的精神给了战友们无穷的动力,鼓舞着其他共产党员顽强地与敌人抗争到底。

江姐—我们看到一个弱女子身上耀眼的光辉。她的坚强来源于对祖国的热爱,她的意志来源于对人民的责任,她的斗争来源于伟大的精神!在当今这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时代中,越来越多坚守的精神被遗忘,越来越多值得学习的人文被失落。所以,像江姐这样具有伟大人格的人就更值得我们学习,红岩精神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就更加珍贵。当历史行走在消逝的路上,世界褪去繁华,淡却物质的喧嚣,而把红岩精神这样沉甸甸的文明投映在时代的背景上,她就更展现出自己的美丽,熠熠生辉。

凯尔泰斯·伊闲雷曾经说过:“一切都在消逝,但有些东西不会改变,那就是从远古走来的充塞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精神。”或许,今日是一个和平的年代,没有抗战时期的战火纷飞,我们无须抛头颅,洒热血;或许,今日的我们是一群幸福的孩子,不用面对杀戮与血腥。可是当五星红旗从我们头顶冉冉升起,当我们用注目礼庄严地凝视她的时候,我们仍应满怀无限憧憬与热爱之情。因为,是先烈们用鲜血将她染成,她的身上凝结着像红岩精神这样伟大、坚强的意志。而“红岩”——这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将永远在我们心中飘扬,指引我们坚持不懈,奋斗不息,走向光明的未来。

(指导教师:贾桂强)

猜你喜欢
渣滓洞江姐鲜血
红色基因与艺术传承
参观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旧址感怀
谒重庆歌乐山渣滓洞
江姐的信使 :一生无悔的选择
这般迷恋
中西电影中红色的文化象征研究
在渣滓洞看一副副镣铐
七年蝉
歌剧《江姐》的故事(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