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怨声中的人文主义颂歌

2009-06-08 03:35戴淑平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博爱

戴淑平

摘要《源氏物语》的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以人权、人道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精神也是该作品的主题之一,本文从自由婚恋、博爱思想和情欲与尊严间挣扎的真实的人三个方面阐述了作品中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自由婚恋:博爱:真实的人

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写实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之作,它以公元十世纪平安时代外戚专权、贵族生活颓废糜烂的现实为背景,描写了源氏祖孙四代人的情感经历,在揭露封建王朝没落、流露悲观厌世的情绪的同时,表达了婚恋自主、重品德轻门第、仁爱宽容等人文思想,使作品在哀伤的基调中蕴含了一曲温情的人文主义颂歌。

《源氏物语》蕴含的人道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步的婚恋观

《源氏物语》描写的是等级分明、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但在婚姻上却有别于封建社会共有的包办婚姻的特征,体现了人文精神。纵观《源氏物语》可知,日本平安时期的婚姻虽不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形式,如源氏和葵姬的婚姻就是由双方父亲定下的;但主流却是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很少受封建桎梏的制约。婚前男女双方虽然遵守不得见面的封建习俗,却可光明正大地互通书信表情达意,“拒绝”还是“接受”可凭自己的心愿。源氏从年轻时就追求槿姬,但因槿姬的坚拒至死也没实现心愿,尽管源氏位高权重却并不强求。结婚也无需特别的仪式,无需通知家人,只要男方到女子家晓行夜宿婚姻就已结成。这种婚姻形式不固定,男女双方均可随心意另择佳偶。虽然女子大多处于被动地位、也需遵守一女不事二夫的古训,但违背者众多,很多女子全随心所欲与男子交往,没有什么戒律要遵守。右大臣之妾、云居雁之母自主携女改嫁与按察大纳言:浮舟的母亲是八亲王的妾,在八亲王冷弃后带女儿嫁给了常陆太守;夕颜先与右大臣交往,后与源氏通好;六条妃子是先太子妃,在太子死后,做了源氏的妾,后来抱怨源氏用情不专,主动解除了与源氏的关系,源氏虽舍不得也只好作罢。这种松散的婚姻形式,虽然有促使色情泛滥、造成众多女子不幸之实,但它给男女双方极大的自主性,充分体现了尊重人的自然情欲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描绘晓行夜宿的婚姻的同时。作者紫氏部还宣扬了理想的爱情观:重品德、重情感,轻门第、轻权势。作者没有回避封建社会共有的讲究门第、追逐权势和财富的婚姻存在,但更突出地描绘了理想中的爱情生活,主人公源氏就是作者理想爱情的体现者。虽然源氏一生纵情无数,但他真心爱慕和敬重的都是品德优越的女子。他终生热爱藤壶妃子,不仅因为藤壶与他的母亲容貌相近,主要是敬重藤壶的人品和善行:“藤壶母后在一切贵人之中,心肠最为慈悲,对世人普遍爱护。”“弘徽殿如此帷薄不修,而藤壶院如此门禁森严,两相比较之下,他觉得藤壶皇后的人品真可钦敬。”他对其貌不扬但操守坚贞、谦恭温顺的花散里礼遇有加,“对她待遇之丰厚不亚于紫姬”;他把丑陋的未摘花看作了不起的人物,精心照顾,“此人一味谦让退逊,毕竟是品质高尚之故,亦属优雅可喜。源氏公子一直未能忘情于她”。源氏对出身低微、品行特别优越的明石姬异常宠爱,凡事都要征得她的同意,而“在身份高贵的女人家里,从来不如此开诚相待。总是趾高气扬的”。在作品中紫氏部还借源氏公子的内心独白道出了重品德、重情感的观点:“风月之事,情感之发,亦须对方人品可敬可爱,方有意趣,即使逢场作戏,倘对方略有轻薄之态,也就失却牵惹心目的价值了。”在情感生活中,源氏的门第观念很淡薄:他对身份高贵而倨傲的葵姬很冷淡:对朱雀帝想把三公主嫁给他之事迟迟不肯接受。直到朱雀帝病重。正是出于重情重德的婚姻观念,他才没有封建家长的专制,而是尊重儿子夕雾的选择,任其苦等真心相爱的云居雁。源氏的养子熏君同源氏一样重情义轻门第,他钟情于失势的八亲王的大女公子,屡次拒绝娶今上二公主。今上的三皇子同样是个追求婚姻自由的人物,他反对父母包办婚姻,认为“婚姻之事,若非本人真心相爱,终是不放心的”,所以他自主娶了二女公子。在“雨夜品评”一段,紫氏部借左马头之口直接宣扬了理想婚姻,“何必论门第高下,更不必言相貌美丑,只求其性情不要过于乖僻,为人贤淑诚厚,平和温柔,便可作为终身伴侣”。在男尊女卑、门当户对的时代,《源氏物语》难能可贵地表达了尊重人欲、赞美自由婚恋、重德重情的人文主义思想,使作品在人生无常、红颜薄命的感伤基调中呈现出缕缕温情,给人安慰、令人振奋,对当今的读者仍具有积极意义。

二、仁慈博爱的思想倾向

紫氏部在作品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平安时代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的社会现实,但仍不时把自己的博爱人文理想渗透到作品中,寄托在人物身上。源氏在见到未摘花的丑陋真容时,只因担心她太丑不会有别的男人爱上她,而不忍抛弃未摘花;他大兴土木,是为了把和他交往过的、令他敬重的女子聚拢在一起予以照顾,甚至对拒绝他情意的空禅和背叛他的三公主也关怀备至;当知道柏木和三公主私通后,源氏并没有惩罚他们,而是反思自己当年与藤壶母后乱伦的罪过,并把三公主的私生子熏君当亲子抚养。源氏的博爱不仅体现在亲人身上,“对世间一般人普施恩惠,无求不应”,甚至对政敌也宽厚仁慈。早年迫害源氏的弘徽殿太后失势之后,重权在握的源氏不但没有打击报复她,而且“每有机会,必关怀,表示敬意”。源氏对待下人也一向仁慈,从不训斥、怒骂或鞭打、惩罚,他“不愿做令属下不悦之事”,并能屈尊对待下人,侍女在正月初一唱歌祝他千春,他请侍女说出各自的愿望,“我也唱歌为你们祝福”。朱雀帝称赞源氏“心胸博大毫无报复之心,谦恭律己毫无骄纵之情”《源氏物语》中的女子没有一人是幸福的。紫氏部用同情的笔墨描写了众多女子的不幸,体现了以人道为核心的广阔的人文情怀。

三、在情欲与尊严间挣扎的真实的“人”

《源氏物语》中的人物众多,无论主次,无论高贵与卑贱,各个形象鲜明可感、栩栩如生,这得力于作者高超的写人技巧——在追逐情欲与维护人格尊严的矛盾中塑造美丑兼备的“人”。作品真切描绘人物复杂真实的情感,肯定人的七情六欲,赞美人物的高贵品质,同时也不回避人性的弱点,使人物血肉丰满、可近可亲。主人公源氏天生是个情种,身心被强烈的情欲役使,不可遏制的情欲本能使他一生猎艳无数,只要是优越的女子,无论相貌美丑身份如何,继母、婶娘、养女甚至五十岁的老仆、十二三岁的幼女都是他纵欲的对象。从上述行为看来,源氏似乎是一道德败坏的恶棍,事实上源氏是作者全力赞颂的完美典型。这是由日本访夜婚松散的婚姻习俗和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造成的,“在未建立一夫一妻制的社会,好色行为并非完全受到社会的禁止,好色也常成为风流雅致的标志”。源氏之所以优越于当时其他的贵族,在于他不仅仅满足于肉欲享受,还努力追求精神愉悦。他用心追逐的对象大都是品性优越的女子,对品行不端的女子则予以轻视或置之不理。这表明源氏已在自觉努力超越动物本能而追求理性的人的尊严和健全的人格:而且源氏在每次艳遇之后,常常陷入谴责肉欲的理智的痛苦之中,对因他恣情纵欲而使众多女子或抱恨终身、或英年早逝或出家为尼的不幸命运,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悔恨。这种自觉的理性的道德反思使他逐渐由贪图官能享受向追求精神品位转变,成为具有人格尊严的真正意义上的人。

《源氏物语》是一部内涵极为丰富的作品,它揭示了封建贵族腐朽的生活和没落的趋势,感叹人生的无常、命运的多舛,同时也表达了尊重人欲、自由婚恋和博爱思想,在哀怨与感伤的基调中抒发了较浓郁的人文主义情怀,唱出了一曲人文主义颂歌,这也是《源氏物语》深受世人喜爱的原因之一,或许这就是此作品对现代人的积极意义之所在吧。

猜你喜欢
博爱
博爱河南派查拳传承概况
坚守初心三十载 静待花开终有时——常州市博爱小学华文教育
互动体验营“博爱星” 周键文
以爱博爱 倾我所有
善解孤独所以博爱
博爱之歌
中盛博爱 蓄势直销
大宇宙中谈博爱 (节选)
胸怀博爱,狮子情
“抠门老人”的博爱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