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中儿童的主体性

2009-06-08 03:35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主体性儿童教学

王 恒

摘要主体性是指人在生活中面对某种活动对象和生活环境时,不是被其控制,而是按自身的需要积极、主动地选择、改造活动对象和环境。把握好儿童作为学习的主体与成人主体的区别,我们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主体性:儿童:教学

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在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仍然缺乏一个基本的理解和把握,尤其是对儿童作为主体的特殊性关注不够,这势必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设计和实施。

一、人的主体性的内涵

多年来虽然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难普遍实施,学生仍处于唯命是从的被动地位,“主体性”仅仅成为一种口号,教师们并没有很好地把握主体性的内涵。

主体性是人的普遍属性之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这一特征在于:在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影响下,人能把自己从这些条件中区分出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力量对待其所加诸的影响,对之进行适应、改变或改造。

具体说来,主体性是指人在生活中面对某种活动对象和生活环境时,不是被其控制,而是按自身的需要积极、主动地选择、改造活动对象和环境。主体性一般体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二、正确认识教学中儿童的主体性

长期以来,我国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支配地位,控制着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儿童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自从王道俊和郭文安两位教授提出主体性教育以来,儿童的主体性才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人们在逐步认识到儿童的主体性的同时,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儿童当作成人主体来对待,课堂上出现了放任的现象。

实际上,儿童作为学习的主体,与成人主体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现实性来讲,学生是可能的主体,而成人是现实的主体。把学生当主体,即承认学生具有成为主体的潜能,这与人先天具有的可塑性有关。人的未特化的生理结构赋予人以巨大的发展潜能,为接受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虽然不是现实的主体,但如果教师认识到学生具有成为主体的巨大的可能性,就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二)从主体性发展水平的差异来讲,学生作为主体是发展中的主体,而成人作为主体是已成熟、已完成的主体。把学生当主体,就是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还处于比较低的发展水平,需要在成人的帮助下才能进一步发展,而不是把学生看作像成人主体一样,任其自由发展。

(三)从主体发展方式来讲,学生是受激发、受诱导、接受别人帮助的主体,而教师是自我发展的主体,这是主体性相对成熟的表现。“把学生当主体”只是一种态度,教师优先要考虑的是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把握好儿童作为学习的主体与成人主体的区别。我们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儿童的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二是强调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激发、诱导作用。

(一)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1、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首先要有怀疑一切的精神,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

学生遇到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对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以后,再向老师请教。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提高,为成为学习的主体做好准备。

3、培养学生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能力

在课堂上,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另外,在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时候,注意锻炼自己思维的严密性和表述的准确性。

(二)教师充分发挥成人主体对学生主体的激发、诱导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明确展示教学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手段。因为学生的主体意识集中地反映其对学习的内在需要,即学习动力的大小。教师必须借助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把学习视为自己的需要,视为自己能为之事,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目标的明确同样是激发其主体意识的有效手段,因为教学目标或由教师预先确定或经师生共同制定的。它从形式上看虽然是一种外在动力,但经主体认同后却能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通过内外动力的整体激发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专注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认知障碍、揭示教学目标往往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主体性将会得到很好的发展,逐步由可能的主体发展为现实的主体。

猜你喜欢
主体性儿童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留守儿童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