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

2009-06-08 03:35雷双双曾赛君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思维老师课堂

雷双双 曾赛君

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十分强调读书要存疑、发问,认为“疑,思之始,学之端。”在西方,苏格拉底提倡“产婆术”,以讥讽为起点,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问题,以此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以解决问题。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谈到提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由此可见,好的问题和好的提问策略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很多老师知道有效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对有效问题的内涵比较模糊。本文就有效问题的内涵,以及有效的提问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有效问题的内涵

什么问题算是有效的问题?可以从学习者、老师、问题本身三个角度进行阐释。从学习者来看,有效问题能调动他们积极回答并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具有可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究性。可接受性指问题是有意义的,能为学生理解的;障碍性指问题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解决,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探究性指问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深层次探究,并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确立一定的价值取向。从教师的角度看,有效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也就是说老师对所选问题在尝试引导环节中能对学生的活动围绕着教学中心加以适当的控制和诱导,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从问题内部结构来看,问题要具有可生性、开放性。可生性指所选取的问题能产生新的问题或促进新知识生长,或使问题迁移。开放性指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问题能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问题的这三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的,即有效问题要具有可生性、开放性,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且能保障教师的教学有效进行。

二、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一个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迅速集中注意力,进行创造性思维。一个有效的课堂提问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机智,多角度,多方位的提高自己的提问策略。

(一)精炼提问内容,明确提问目的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已经认识到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但往往又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课堂提问越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事实上,提问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手段,课堂提问不在于问题的数量,而在于提问的有效性。老师不能为了提问而问。如:“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大家想不想听?”……针对这样的问题老师期望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但是如果有学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老师是不是就会改变教学策略,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老师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像这类的问题老师可以直接表明目的,如:“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些有关花的知识,大家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花?”这个问题目的明确,语言精炼,表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了解花的构成,生活习性,进而引导学生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等。教师若能对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做到精益求精,层层递进,负有逻辑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那么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拓展思维。如:老师在讲《祝福》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直接提问:“《祝福》讲的是一个妇女被封建礼教吃掉的故事,为什么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作者却用‘祝福这样吉祥的词汇做题目?”直接点明主题,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更有侧重点。

(二)转变提问者:学生自问

学生自问就是让他们基于自身的知识,体验,经验,理解提出问题,进而寻求方法解决问题。美国的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肯尼迪.H.胡佛也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要鼓励学生提问。”遗憾的是,在很多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自问意识。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观念,创造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情境,给予学生足够的话语权,让学生依据自身的经验,体验、知识、理解提出问题,通过小组活动或者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形式展开对问题的探究。这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自学习惯,增强自学能力。在学生自问的这个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要对学生的问题和答案进行积极评价,明确观点,提高学生思维。同时要灵活处置意外情况,如果学生的问题不准确或者答案错误,要能从学生错误的信息中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问题,变被动为主动。辩证提问的实质,是使问题更富启发性,恰当应用使课堂生辉。

(三)转变提问方式:变直问为曲问;变旧问为新问

相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最简单的就是直问变曲问,旧问变新问。直问也就是问直接的问题,有时候也称其为封闭型的问题,即一个将答案限定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答案之内的问题。对于这类的问题学习者只需要回忆某些知识点就可以了,一般来说直问适合一些复杂的问题。曲问就是让学生的思维拐几个弯,从问题的其他方面寻找问题的切入点,再使问题环环相扣,直到学生找到答案。旧问变新问就是转变提问的角度,采用新的提问方式,如:老师在第一节课为了导入新课采用了直接提问的方式,在第二节课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可以使用假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也可以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学生的难题!旧问变新问和直问变曲问有异曲同工之效,都是为了增强问题的新鲜感,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如:在学习某位著名作家作品时,可以先给学生一些和这位作家同时期的其他作家的作品,让学生选择,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这位作家的写作风格,进而学习文章的内容,学生就能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不仅学到了这位作家的作品,还能学到其他作家的写作风格,进而能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转换提问的角度,假设那位作家生活在另一个时代,他会有什么样的经历、体验,又会写出什么的作品了?当然这些问题都不能脱离儿童好奇、好强的心理特点,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儿童特点,从教材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热点,使内容和学生的经验、体验联系起来,构建提问的顺序,使提问的过程新颖,使学生喜闻乐答,产生学习的需要,促进课堂的互动和生成。

综上所述,老师要进行有效提问,使学生能从提问中得到启发,同时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当然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提问策略,不同的提问又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总之,我们的教师要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创造。使学生真正成为自我意义建构的主体,体会到共同学习的乐趣。

猜你喜欢
思维老师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