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成功需创新和信心

2009-06-08 08:51陈如明
通信产业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双网互操作性运营商

陈如明

FDD/TDD融合组网是趋势

在一定意义上LTETDD融合帧结构有利于消除TD-SCDMA被“边缘化”的危险,但实际上TD-SCDMA有效的大规模商用及扩展全球漫游应用显然需要较长时日,在此期间,决不能忽视全移动FDD资源优势及其自然演进的必然性。

从FDD/TDD联合/融合应用角度看,TDD始终容易有被“边缘化”的风险,为此必须密切注视LTE创新及专利费走向,并进入加速FDD/TDD应用融合创新及制定精明有效的共赢合作策略。

中国移动全面部署和推进TD与2G融合组网,即“三不”号码融合(2G用户不换号、不换卡及不登记前提下仅更换终端即可同时享受TD3G宽带服务);核心网融合,即现有2GFDD网升级改造后仍可支持TD融合接入,业务应用平台、业务支撑与网管计费系统支持融合细网。

中国移动也已制定了2009-2011年的TD网络建设规划,即2009年在TD38城市覆盖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全国60%地级市的200个城市覆盖,采用2G/3G融合方式进行核心网建设,支持用户在“三不”方式下通过更换终端即可享受TD网络服务,改善2G/3G互操作性能,适时引入TD-HSUPA增强用户上行体验能力,基本实现核心网络接口IP化,申请频率资源25MHz、达到40MHz;2010年实现80%左右地级市266城市覆盖,进一步推进2G/3G融合组网及进一步改善2G与TD互操作性,力争互操作能力达到WCDMA与GSM的水平,申请频率资源15MHz、达到55MHz;2011年实现约95%地级市366城市覆盖,基站总数达14.5万个左右,进一步完善已建TD网络覆盖与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2G与3GTD的融合组网及互操作性能,力争接近或达到GSM900与1800的互操作水平,全面实现网络IP化。

中国移动这些发展计划均明确务实且有吸引力,如果再尽可能适当加速执行,对推进TD扩大应用能力、加固用户识知度及应对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竞争等将均更有利。同时必须把融合组网与双网有效互操作的终端用户体验放在头等重要位置,因为这是目前妨碍TD用户扩展的最主要因素。

考虑到未来国内三种3G体制竞争格局演变的不确定因素,中国移动应进一步密切关注2G的NG-GSM演进迹轨,使中国移动以自身优势实力为基础,精心思考2GGSM/GPRS/EGPRS(EDGE)/EDGE+/++→LTE/LTE+…及3GTD-SCDMA/TD-HSDPA/TD-MBMS/TD-HSUPA/TD-HSPA→LTE/LTE+…

这两张FDD/TDD网络有机动态融合为一体进行“一张网络”的规划设计,并于第一时间重视其双网互操作性及多模手机终端的互补优势,真正形成有效的宽带多媒体业务应用实力,实现名副其实的融合帧TDD/FDD-LTE同步发展。

TD发展难题依然存在

TD-SCDMA产业链问题是其发展壮大的一大难题。TD-SCDMA产业链相对薄弱,一方面有其先天不足,同时也要一个过程,更要策略处理。目前已有50多款TD手机可供应用,并有少数优质双模单待TD手机已能较好体现双网互操作能力并获得用户较好评价与认可,不要片面追求手机厂家与产业链成员数量,而要追求其实际权重与作用,即使像手机及其芯片制造而言,亦不光靠数量及款式多寡,而是要有吸引用户、结合双网互操作等稳定可靠及信噪比亦合理的基本特色。

对智能天线无限制搜索严重耗电的负面影响等应有良好的休眠处理对策,一定时期内有5-10款优秀、稳定的双网互操作双模手机亦已可支持应用,关键是要真正取得用户体验认知才行,当然在价格方面亦可考虑必要的促销补贴。

除了积极人为创新努力外,随着TD-SCDMA逐年扩展与双网互操多模终端与用户认知度改进,中国市场及NGTDD制式全球吸引力将定会使愈来愈多的重量级制造厂家与运营商等加盟,其产业键定逐步健壮发展。

此外,TD-SCDMA国际化问题依然是TD-SCDMA面临的严峻挑战,为了应对挑战,要确立坚定的共赢合作理念去积极推进国际化,包括充分利用运营商、制造商,包括SCDMA、WAPI/AVS/GoTa等自主创系统国际合作机遇的聚合作用,并充分利用好中国移动自身的全球影响力,积极促其国际化进程,更主要还需依靠自身实力,依靠自身务实应用及持续创新能力的表率与支持。

成功需创新和信心

为使NGTDD真正成功,应在TD-SCDMA的双网融合与双模手机用户认知度等策略与商业应用成功基础上,再认真考虑其他两FDD3G运营商融合运营TD的愿望、必要性与可能性及TDD制式可灵活有效地用于2.5GHz及700MHz红利频段频率资源的优势与可能性,这些情况乐观发展有可能有效推进TD首先在中国、乃至全球实现一些专家热切追求的“三分天下”甚至更好的目标,有利实施TDD/FDD-LTE融合帧的真正有效同步发展。

在充分利用中国移动2G网络优势融合TD3G速率与移动视频增强能力基础上,应积极思考TD更现实的多方位应用创新,诸如TD无线固话家庭成员与企业群组低价位应用,较小规模范围及有条件中小城市(如厦门、秦皇岛等)的无线城市惠民、泛在连接、支持电子政务及三网融合等工作。

TD-SCDMA还应确立充分信心与决心,坚信3G牌照发放将会使TD进入真正有驱动力的竞争发展环境,促进快速务实发展,中国电信“天翼”品牌发布对中国移动2G/3GTD的双网融合形成的压力即为一例,这是真正的市场商业竞争驱动力。运营商需要突破双网互操作与用户欢迎与信任的“三不”双模单待手机关,中国移动将于2009年10月底在我国238个城市向社会提供TD-SCDMA3G服务,并计划在3年内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3G网络,中国移动用户“不换号、不换卡、不登记”,只需换一部双模手机就可以使用3G服务,目前中国移动用户数达4.6亿,其中3G用户42万。

需要指出的是,自主创新IPR不可忽视,在推进TD-SCDMA、WCDMA及CDMA三大3G制式在中国发展与演进时,加速全方位自主创新。

TD-SCDMA在自主创新IPR方面有自身优势,而且中国移动也在针对自身弱势积极进行支持移动互联应用核心层面的DSN(分布式业务网络),并利用188号段及TD移动宽带能力的TD无线座机的低价位家庭用户扩展及TD“无线城市”之类专网扩展应用创新,中国电信基于189号段“天翼”品牌可开展FMC综合信息服务创新,中国联通充分利用其既有固网家庭平台及移动网平台组合Femtocell的宽带FMC应用创新,我们需要愈来愈多基于国情及全球需求的有产业化实力的持续创新,无论在公网范畴及专网、共网范畴均应如此,并应在市场应用中相互团结、协同、依靠,构成有效的聚合自主创新实力,例如,首先应聚合应用既有的TD-SCDMA、SCDMA、GoTa、WAPI/TEPA、AVS、IGRS等,从系统、接入、安全性、视频压缩、资源互联资源共享等重要领域的有份量的个别自主创新,有组织、有意识协同聚合,推进其务实应用与国际化。

LTE和4G要渐进引入

中国3G建设与业务发展相比一些先行3G发达国家来说,固然可发挥后发优势,但不要说中国移动2G/TD3G双网融合“三不”型互操作史无先例,即使是中国电信的CDMA2000ED-DO-X及中国联通WCDMA/HSPA向LTE渐进过渡的实际背景与国外亦不相同,甚至相当不同,包括相应市场业务需求与培育亦均不一样,因此,过分强调LTE很快到来,甚至2010年左右即需引入LTE等战略思路值得推敲。

目前,少数国家运营商可能会在2009-2010年期间即引入LTE业务,但网络、尤其是终端应用等将不会很成熟,成熟且具较小引入风险的时间估计可能在2012-2014年左右,因此,三大全业务运营商均应理性思考与规划自身网络向LTE及4G演进的渐进步骤和适时重叠演进策略,以取得最合理的TOL、CAPEX、OPEX效果与市场业务竞争衔接。

当然,对LTE/LTE+/4G演进,甚至WiMAXR1.5/R2演进的技术创新介入与贡献丝毫不应怠慢,尤其在其核心技术创新方面更应鼓励我国有实力制造商加速进取,并在国外有试验需求及实际需求的地区与国家尽早应用检验与改进提高,以掌握主动权。

猜你喜欢
双网互操作性运营商
杀伤链动态重构中的互操作性浅析
基于LTE的双网承载无线集群和信号业务的设计分析
ST NFC标签以优异性能和互操作性获得NFC Forum认证
基于双网的GYK远程维护监测系统技术研究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换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三大运营商换帅
荒漠生境下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ora bireticulata)的遗传特征
基于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站控层双网通信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