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冲休妻

2009-06-09 07:28魏文哲
古典文学知识 2009年3期
关键词:张氏教头沧州

魏文哲

众所周知,林冲之反上梁山,是由于受到权臣高俅的迫害。高俅之所以迫害林冲,是因为高俅的养子高衙内要霸占林冲的妻子。于是,高俅设计陷害林冲,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但因为自知理短,开封府尹又为林冲求情,高俅只好将林冲充军到沧州,暂且留其性命。在去沧州之前,林冲不顾劝阻,狠心地将毫无过失的妻子休了。平心而论,林冲休妻是自私自利的、不负责任的、可耻的行为,因此有损于他的英雄形象。

在《水浒传》第八回里,他对自己的丈人张教头说:“今小人遭这场横事,配去沧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却是林冲自行主张,非他人逼迫,小人今日就高邻在此,明白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如此,林冲去的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张教头与邻居们都不赞成林冲休妻,但林冲执意要休,并威胁说:“若不依小人之时,林冲便挣扎得回来,誓不与娘子相聚。”因此,张教头只好权且同意。

表面上看,林冲休妻也是为妻子好,使她得到自由选择的机会:假如林冲真的回不来,或死在他乡,则她可以再嫁,免得为了等待林冲而毁掉自己以后的生活。但实际上,林冲休妻仅仅有利于林冲自己,却无益于林冲娘子。因为高俅之所以要害林冲,不是因为他与林冲有仇,而是因为他的儿子高衙内要霸占林冲娘子。高衙内要霸占林冲娘子,对高衙内而言,林冲自然是障碍,所以必先除掉这个障碍。同样,对林冲而言,妻子却正是自己的祸端。在无力与高俅对抗的情况下,为了自保,林冲只好通过休妻清除祸端。按照常情,如果他解除与妻子张氏的婚姻关系,那么他与张氏就没有任何关系了,高俅父子也就不必再害林冲。所以,林冲休妻在客观上有利于林冲自己,林冲休妻的动机是自私自利的。他自己承认,“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但如果与张氏离婚,则他就“去的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在林冲的心里,他担心的主要是自己的安危,而不是妻子的安危,他所说的“免得高衙内陷害”,是指害怕高衙内继续陷害自己。

另一方面,林冲休妻不仅无益于妻子张氏,更有害于她。

高俅父子的目标是张氏,而不是林冲;是张氏“连累”了林冲,而不是林冲“连累”了张氏。所以林冲休妻仅仅有利于林冲本人,却无益于张氏,高俅父子并不会因为他们的离婚而停止谋娶张氏的计划。

高衙内既然喜欢张氏,所以他不会像迫害林冲那样对待她。但他会用各种方法和压力逼迫她改嫁自己。林冲休妻之前,林冲是她的保护伞,有责任尽力保护她。但林冲休妻后,她就失去了这把保护伞,需要直接面对高俅父子的淫威。林冲休妻不但使张氏失去了这把保护伞,更使她改嫁成为可能,使高俅父子更有借口逼迫张氏。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宋代以后,根据封建礼教的要求,妇女必须从一而终;如果夫死,则须守寡或殉夫。对妇女而言,被休与改嫁都是严重的道德上的污点。因此,林冲休妻,实为害妻。

在男人面前,女人是弱者。作为男人,丈夫有道义上的责任去保护自己的妻子。林冲是一个武艺高强的英雄豪杰,他更应当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妻子。然而,在高俅父子的淫威面前,他退缩了,屈服了,竟然主动休掉毫无过失的妻子(张氏唯一的过失是她的美貌,如果美貌是错误的话),任由一个孤弱女子被恶人蹂躏。因此,在外力的压迫下,林冲休妻是不负责任的、不光彩的行为,实质上也是对林冲本人的极大侮辱。

林冲休妻亦属忘恩负义之举。林冲被判充军后,对丈人张教头说他要休妻。张教头自然不同意,他对林冲说:“你是天年不齐,遭了横事,又不是你作将出来的。今日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早晚天可怜见,放你回来时,依旧夫妻完聚。老汉家中也颇有些过活,明日便取了我女家去,并锦儿,不拣怎的,三年五载,养赡得他。又不叫他出入,高衙内便要见也不能够。休要忧心,都在老汉身上。你在沧州牢城,我自频频寄书并衣服与你。休得要胡思乱想,只顾放心去。”在林冲遭遇不幸的时候,张教头没有抱怨林冲,嫌他不能保护自己的女儿,自己反而因此受累。他更没有趋炎附势,厚颜无耻地将女儿改嫁有权有势的高衙内。相反,张教头通情达理,对林冲的无辜表示理解,主动替林冲养活张氏以及使女锦儿,并答应照顾在狱中服刑的林冲。张教头是这样说的,后来也是这样做的。可见张教头对林冲是关怀备至、仁至义尽。林冲自己说,他与妻子张氏结婚以来,“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面赤,半点相争”,可见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很好。总之,张教头父女对林冲是有恩有义。然而,一旦因张氏而引起高俅父子对林冲的迫害时,林冲就不顾及张家对自己的情意,主动提出离婚,从而在感情和道义上伤害了张家。后来,林冲娘子被高俅威逼亲事,自缢身死。张教头“亦为忧疑”,染病而死。当然,导致张教头父女之死的罪魁祸首是高俅父子,林冲也是受害者;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张氏之死,林冲也负有责任。

林冲之所以做出休妻这种可耻的举动,与他的性格有关。作为禁军教头,他本是统治集团中的一个小人物。教头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前程,却使他安分守己、小心翼翼。当他两次发觉高衙内调戏自己的娘子时,却敢怒而不敢言,一味地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他坦白地对鲁智深说:“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识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他又向陆谦发牢骚:“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可见他对高俅父子虽然心怀愤恨,却惧怕他们的权势,不敢明目张胆地与他们作对。当高俅父子穷凶极恶地陷害他,欲置他于死地时,他却屈服、退缩了,做出了休妻这种可耻、负义的举动。

林冲的这种性格特征在其他地方也屡屡显现。在充军沧州途中,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被高俅收买,故意虐待、辱骂林冲,林冲却是一味忍让,不敢反抗。在野猪林里,两个公人设计捆住林冲,要将他结果,幸好被鲁智深所救。嫉恶如仇的鲁智深要将助纣为虐的公人杀死,林冲却反而替他们求情。这显示出林冲异常软弱、本分的为人。在柴进的庄上,面对傲慢自大的洪教头,林冲表现得特别谦卑、客气,不敢与之分庭抗礼,只是因为自己是囚犯。在沧州牢城,身为囚犯的林冲被差拨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等他骂完了,林冲还得陪着笑脸送给差拨银子。当他被迫反上梁山时,王伦出于妒忌本不愿收留他,后来虽然勉强被接纳,却受尽了王伦的气。

总而言之,一味地安分守己、委曲求全是林冲性格上的弱点。因此,在困境与逆境中,他往往会丧失勇气与斗志,变得低调、消沉。常言道:人穷志短。这句话应当是指普通人的,但用在林冲身上也很合适。英雄豪杰不当如是,愈挫愈奋、自强不息方是英雄本色。当然,林冲也有奋起反抗的时候,因为他毕竟是英雄豪杰。虽然他有缺点,但有缺点的英雄,终究还是英雄。当他在忍无可忍、退无可退的时候,郁积已久的怒气与怨气就会磅礴而出,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在沧州草料场杀死陆谦等小人,在梁山泊火并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王伦,就是这种巨大能量的喷发,显示出林冲作为英雄豪杰的本色。

梁山好汉的一个共同特征是义气深重、惺惺相惜。林冲也是如此。他火并王伦、推举晁盖为头领,正是这种特征的表现。林冲之所以要杀王伦,并不是要取代他,而是因为王伦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缺乏江湖好汉所应具有的义气。林冲来梁山要求入伙,王伦推托不纳;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兄弟等七人来入伙,他也拒绝接纳。因为这些人的本领都比他高强,他害怕他们盖过他、取代他。一个人要做江湖好汉的领袖,不但要有高强的武艺,更须有极深极重的义气。林冲之所以要立晁盖为主,正是由于晁盖具备这些素质。林冲杀掉王伦后,对众人说:“今有晁兄,仗义疏财,智勇足备。方今天下,人闻其名,无有不伏。我今日以义气为重,立他为梁山之主,好么?”林冲杀掉王伦,而不杀杜迁、宋万、朱贵等旧头领,是因为这三人虽然本事低微,却尚有义气。当初林冲来投梁山、王伦推托不纳的时候,这三人都曾力劝王伦接纳林冲,表明他们尚知爱惜英雄、义气为重。

然而,平心而论,林冲杀死王伦的做法也有些过分。王伦虽有“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毛病,但他并没有迫害林冲、晁盖等人,更没有危及他们的生命,所以王伦虽然可恶,却并无死罪。如果说王伦占山为王期间,必然劫杀过很多无辜的人,有该死之罪的话,也应由官府将他绳之以法,林冲却无权杀之。王伦本事低微,胸无大志,无须顾虑他的报复,所以林冲等人完全可以将他赶走了事,不必将他杀死。因此,王伦死于林冲之手,也有几分冤枉。林冲杀掉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王伦,固然是大快人心,但也掺杂着几分个人恩怨,并不完全正当、合理、合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张氏教头沧州
黄伟芬:中国航天员的“女教头”
沧州有海
谁打翻了洪教头
清河县档案馆馆藏文化特色档案又添新品
谁打翻了洪教头
对比之中见个性
Feminism in A Story of an Hour
“妻管严”沈括
绸缎庄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