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北京不适合人住了

2009-06-10 05:30庞中英
幸福·悦读 2009年5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北京世界

庞中英

近代以来一百多年,中国人一直被城市吸引着,城市是大多数人核心的生活方式之价值和目标。在中国社会,对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批评和反思的言论从来都是少到了稀缺的地步。但是,中国片面的城市化和大城市扩张带来的挑战和问题,几乎是巨大的和长期的。它们关乎世界和人类本体的问题,不能被忽略或者轻视。

过去10年,是北京的超级肿胀和巨大泡沫时期

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从没有像今天这么密切。在这个交往中,成就了北京的国际化。只要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作为中国政治中心的北京就是国际的北京。这毫无疑问,也毋庸置疑。问题是,从城市规模上讲,北京实在是过于超级了。换句话说,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政治中心,没有一座比北京规模大。在第三世界,常住人口规模巨大的政治首都,例如笔者多次访问过的韩国首都首尔、埃及首都开罗、泰国首都曼谷、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印度首都新德里等,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大都市,它们都比北京逊色。

从奥运会申请到主办(北京两次申请才成功),用了不到10年。然而,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北京的急剧膨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实事求是地说,过去的10年,是北京的一个超级肿胀和巨大泡沫时期。

北京快速地变成了中国事实上的耀眼的一个经济中心,甚至是虚拟经济的一个金融中心。就如同迪拜和其他扩张性的世界超级都市一样,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金融业迅猛发展。与上海一样,北京出现了以“金融”和“中央商务区”(CBD)命名的大街——规模堪比一些世界金融中心。显示了北京要成为一个显赫的“虚拟经济”中心的宏大抱负。

如此的设想和实践,实际上完全缺少经济和金融风险的考虑,没有考虑到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在繁荣后是一定要进入危机、衰退和萧条的循环的。现实比人强,中国有“抱负”成为金融中心的超级都市,但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空前的冲击,几乎无一幸免。奥运会一结束,原来信誓旦旦预期的“奥运会效应”(即奥运会拉动北京的房地产和金融业进一步膨胀)并没有如期出现。在全球层面是来势汹涌的、一浪高过一浪的金融危机,在国内层面是经济增长下滑,虚拟经济全面衰退,“奥运会效应”预期如果不是很快被人们遗忘,就是被当作了人们的笑料。

可能用不了10年,北京将完全不适宜人居

北京的膨胀性城市化,不仅没有考虑到虚拟经济与生俱来的必然问题(金融危机——泡沫崩溃),而且没有充分考虑到世界范围的“天变”——环境退化、生态危机和气候变化带给中国和人类的严峻挑战。

差不多接近两千万常住人口(是世界金融中心香港或者英国首都伦敦的两倍多),难以统计的数百万各类本质上流动的、却是实际上居住在北京的人口,四百万辆左右的机动车,加上至少五百万(按照人口的1/4算)吸食21世纪的合法鸦片——香烟——的民众,每天处理不过来的、几乎没有分类的山一般增长的垃圾,就是不算北京的制造业(传统意义的工厂)、使用煤炭的城市食品加工和供热系统,北京的高碳排放还是相当严重的,增长速度是迅速和持久的。最近十多年,北京已经有十个以上的“暖冬”。无论冬夏,降雨和降雪居然成为新闻,极度干燥才是“正常”,北京就像是一个在沙漠上的巨大建筑。人们等待着冷空气的到来驱散污染的空气,冷空气一退,蓝天再现,但却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很快就恢复了本来的污染,连小孩子都会屈指数着这个月有多少个“蓝天”。气候变化就在每一个北京人的身边。仅这样一座超级的巨大城市产生的有害废气,就使得中国北方大气总是充满灰色、黑色的烟尘。

由于这种畸形的膨胀对能源、水体的巨大的饥渴的需求,北京本地的能源和水早已不能满足北京的需求。以水为例,北京别无选择,它不得不依赖中国南方的水来生存和增长。“南水北调”工程投入巨大,运行复杂,对中国的生态、社会影响,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后果可能是极其严重的。在能源方面,除了对环境构成巨大危害的煤炭源源不断从山西和内蒙古运到北京;北京依赖的石油,实际上主要依赖变动不居的国际市场。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大小小的石油危机引起的世界经济危机已经司空见惯。

北京的人口、汽车、废气、垃圾等的年增长速度高得惊人。照此演变下去,可能用不了10年,按照最低标准,北京将完全不适宜人居。

北京都市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危机,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当今世界面对的最大挑战。

摘自《看世界》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北京世界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北京,北京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