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内控建设和信贷退出角度

2009-06-15 02:40冀朝阳韦嘉宇张庆玉荆树光
管理观察 2009年11期
关键词:内控制度信贷风险商业银行

冀朝阳 韦嘉宇 张庆玉 荆树光

摘 要: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关键环节。本文陈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建议:第一是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第二是完善信贷市场退出途径。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内控制度 退出途径

一、前言

风险是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基本属性之一。风险分析和管理活动是商业银行所从事的全部业务和管理活动中最核心的内容。我们甚至可以把银行活动比喻为一种以承担风险换取收益的游戏。而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最关键也最具挑战性的领域。随着金融市场日趋复杂、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暴露开始成倍增长,性质也更为复杂。银行业迫切需要一种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自由化还处于初级阶段,贷款仍占银行总资产的绝对比重,因此商业银行面临最大的风险便是信贷风险。从令人瞠目的巨额不良资产到屡见不鲜的金融丑闻,无不根源于信贷风险问题。本论文致力于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增量贷款风险不断增加

由于贷款存量结构制约,银行贷款资金在增量配置上难以做到优化和按效益原则进行。再加上体制不合理,无序竞争和规则约束不健全,贷款的增量配置扭曲,又转化为存量风险,日渐累积,形成了恶性循环。

一方面,贷款大量向交通、能源、电力、电信等垄断性行业或大项目以及集团公司、股份公司、上市公司等大企业集中,存在着风险集聚和形成新的不良贷款的可能。一旦这些家企业面临经营风险,而不得不破产时,很可能蚀空银行资本金,进而引发银行危机。

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加剧了银行增量风险。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开放,一大批有实力、有效益的外资银行己经来华抢滩设点,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大,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优质客户流失、客户群体边缘化的危险。新增贷款质量的下降意味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不断加大。

(二)贷款流动性较差

商业银行贷款投向过于集中。贷款集中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贷“大”,即贷款向大企业、大城市、大项目集中,大量资金集中于少量项目。二是贷“长”,就是投放贷款的期限与企业实际用款周期不匹配,这样就隐藏了贷款的短期风险,将风险暴露的时间延长。三是贷“上”,贷给上市公司或准上市公司,也使得一部分资金流入股市,离开生产领域,从而造成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总体不足,大量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被长期占用,周转缓慢。由于商业银行信贷客户大部份是国有工业客户,近年来国有工业客户整体效益不佳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另外,目前好多银行债务是表面正常实际流动性差,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企业贷款到期时临时拆借资金归还,然后发放新贷款后归还拆解资金。并且,有时候银行从业人员为了避免逾期贷款出现,协助借款人拆借资金,因此,表面正常贷款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流动性风险。

(三)原不良资产生成机制仍在不断催生着新的不良资产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虽有所下降,但不良资产绝对额却在不断上升。1994年国有商业银行(原工、农、中、建)不良贷款总额5323亿,至2006年底不良贷款总额还有10557.6亿(这其中需要剔除1999年不良资产剥离的1.4万亿和中行、建行、工行上市前财务重组时的政策性剥离和核销的数据)。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增长并没有被有效遏制住,原不良资产生成机制仍旧不断地催生着新的信贷不良资产,这还不包括一部分隐性不良资产。不良资产就像一个恶性肿瘤困扰着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

(四)贷款保障方式不当

贷款保障方式的选择对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虽然减少了信用贷款,主要实行抵押和担保等安全性较高的贷款形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成效不够理想。主要问题在于抵押不实,抵押物难以处理,在贷款形成风险时,担保单位不能有效履行其担负的清偿责任,不少资产不抵债的企业难以按照破产法实行破产,银行的信贷资产及其权益无法得到法律保护,抵押担保形同虚设,银行的信贷资产不断地被侵蚀。

三、完善我国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的措施

(一)建设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

1、授权审批与内部稽核制度的相互补充

商业银行业务授权审批制度是确保银行稳健运营、抑制风险发生与扩大的重要制度。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应做到以下三点:①设立三人信贷委员会批准制度。在总行信贷政策委员会的领导下,通过不同级别的信贷人员自上而下的信贷审批体系来实现信贷风险管理,一项业务授信的审批必须经过至少三个信贷人员的签字,其中至少一人具备该项业务金额的审批权限,从而保证授信的公正。②坚持有限授权原则,严格执行授权与转授权制度,并在授权过程中实行分类型、分档次、有差别的授权,使分行的经营权与经营风险相匹配。③内部组织授权要与职责分离相结合,对容易发生差错或舞弊的两项或数项职责的授权,权限一定要相互分离,使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稽核制度要做到:①保证内部稽核部门的独立性。对原有稽核部门进行重组,在董事会下设立总稽核部,中心分行与城市分行实行派驻制,派驻地稽核部门由上级行直接管理。内部主要包括:一是派驻稽核部门的人事控制归上级行,不与派驻分行发生人事关系。二是派驻稽核部门的工资、待遇、福利等一切费用独立核算,由上级行独立拨付,不与派驻分行发生经济利益关系。三是稽核部门不参与派驻分行的具体业务。以此建立一个人事上、经济上和业务上完全独立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的内部稽核体系。②完善非现场稽核制度。只有改进稽核的手段,实现非现场稽核,才能够有效解决稽核任务与稽核力量的矛盾。在具体的操作中,一是采用制度基础稽核的方法。对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与有效性进行审查与评价,根据内部控制系统的优点与缺点确定稽核的范围。二是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和完善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提高稽核信息获取与分析的效率。

2、规范信贷业务操作制度

规范的信贷业务操作制度一般包括贷前审查、贷中控制、贷后管理三个部分。

贷前调查及贷款评审工作是防范贷款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具体操作上,首先应加强对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的研究,防止产业周期带来的风险。其次,贷前审查应该关注借款企业的信用评级。贷前审查除了对宏观经济行业、借款企业信用评级外,还应包括核定客户统一授信额度。统一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对单个借款企业本外币贷款、承兑、担保、开立信用证及其它贸易融资等业务的风险控制额。

贷中控制主要贷款审批时控制风险。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时有一个特点就是贷款审查委员会以及信贷审批人员往往由一定行政职务的行领导或部门领导担任,难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信贷业务的审批中,在这方面商业银行应该向西方先进商业银行学习,将信贷审批工作交由专职人员担任。

信贷风险防范的贷后管理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控制借款企业的“道德风险”,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为此银行应加强对借款企业风险预警,针对客户群体的基本特征,借鉴西方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的经验,建立包括企业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和信用记录的预警信号体系,设定每个指标的临界值,当某项指标趋于临界点,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二)完善信贷市场退出途径

1、选择合适的信贷退出时机

信贷退出时机是信贷退出成功与否的关键。一般来说,信贷退出的最佳点是企业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交接处,这一时期的企业在银行的贷款形态常处于关注类,此时借款企业能够寻找到新的信贷资源,退出成本较低。而当借款企业进入衰退期后退出很难,此时借款企业在银行的贷款形态往往是可疑类,借款企业获得新的贷款可能性较小,结果加速了企业的衰退,此时银行若选择退出信贷市场,代价极高。

2、设立行业与区域的信贷退出机制

银行对某一行业的集中给予信贷支持,容易受到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对重点行业实行总量控制,制定出每一时期与经济环境相适应的行业信贷准入、控制和退出标准是化解信贷风险的必要措施。

在区域信贷资金的配置上,可以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办法进行改进。具体操作上可以将到期的固定资产全部贷款和AA级以下的流动资金贷款按一定比例上收集中到一级分行,同时改革现行的考核机制,按主要业务建立以条为主,以块为辅的效益考核体系。如此则可以实现责、权、利同每一位信贷管理人员挂钩,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也必将逐步向优势产业、优势行业和优势地区靠近。

3、实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退出的软着陆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退出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对借款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种解决办法是加大对企业的“软投入”的力度,盘活部分不良资产,实现梯次退出,以保证借款企业和商业银行稳定经营之目的。具体操作中必须加强对产业、行业、企业和产品的发展趋势的研究,及时做出预测以把握最佳退出的时机。在对行业、产品分析的基础上,掌握借款企业在所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和国家宏观调控对行业发展的政策,分析借款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来说,对于市场已经饱和或趋于饱和的行业,向其发放贷款应该持谨慎态度;对发展前景不太看好的企业,应考虑逐步退出,等借款企业进入衰退期实现信贷的完全退出。由于各地区域经济结构、信贷存量结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因而商业银行不宜采取一刀切的办法。◆

参考文献:

[1]陈世清.试论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7期:25-32.

[2]陈正.信贷资金使用环节风险及其控制[J].安徽农村金融,2005年第12期:35.

[3]崔胜实.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吉林金融研究,2004年第12期:31-33.

[4]何桦.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经营中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J].金融与保险,2003,(9): 73-74.

[5]姜建清,银行信贷退出理论和实践研究[J].金融研究,2004(1) .

作者简介:

冀朝阳,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微观金融实务;

韦嘉宇,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金融理论与政策;

张庆玉,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荆树光,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金融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内控制度信贷风险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加强高校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