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2009-06-16 05:29庞立秀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角色转换教师素质课程改革

庞立秀

【关键词】课程改革 教师素质 史学观 角色转换

一、树立新课改理念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有课程改革的理念。我国的课程改革主要是以西方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进行的。20世纪西方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经历了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的发展,而我国实施的课程改革就直接建立在建构主义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之上。我国当代的课程改革既建立在西方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之上,又建立在当代我国发展需要和教育实践的基础之上,并形成了系统的课程改革体系,作出了许多方面的具体规定。因此,我们要树立课程改革的理念,还须从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发展需要和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来理解课程改革的意义;并通过把握和理解课程改革的体系和规定,来明确课程改革的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教师的课程改革理念,才能真正树立起来。

二、更新文化知识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强调知识的传授,且所授知识繁难偏旧;强调独立的学科教育。而课程改革要求更新知识理论,优化教学内容,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主动地跨科渗透。不仅要求教师更新专业知识理论,而且要进一步拓宽相关学科知识。由于新的课程标准和课标教材已根据时代性、生活性和适应性反原则优化了教学内容,出现了我们原来不重视或未见的新知识,迫切需要教师更新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而更新专业理论,需要抛弃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狭隘理解,根据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这个理论。

三、关注时代发展

与旧课程相比,新课程十分强调知识的时代感,注重知识与时代的联系,关注时代的发展,强调对当代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探究性思考。因此,关注时代发展,关注社会生活,思考解决当代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应成为我们教师素质修养中一个重要内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经常建立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关注所教历史内容在当代的发展状况,思考历史知识对解决现实问题的启示意义;同时尝试运用历史知识来思考和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

四、研究学情实际

旧课程注重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漠视学生的需要。而新课程要求教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个性,即强调教师要基于学生学情的实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普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教师对学生学情的研究要注意两点:一是研究对象,既要研究学生普遍的学情特点,又要研究每个学生个体的学情特点;二是研究内容,要研究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只有对学情的确切把握,对教学策略的选择才可能恰当、有效。

五、强化教学能力

旧课程教学重视知识传授,老师只要知识把握得好,讲述清楚明了,教学任务就基本完成。新课程强调能力培养,重视情感教育,关注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学会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通过加强学法的指导,让学生达到学会学习的境界。

猜你喜欢
角色转换教师素质课程改革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