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2009-06-16 05:29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策略课堂教学

徐 芳

【摘 要】科学探究是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理念,而科学探究的核心是围绕“问题”开展科学的探索、研究。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究式教学中的重要性出发,以苏教版化学新课程为例,就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及具体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 课堂教学 探究式问题情境 策略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科学探究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被列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科学探究的最基本程序,是围绕问题开展探索、研究。问题成了探究的核心,包括问题的发现、提出、研究和解决。可见,问题在推动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以新课程苏教版为例,研究如何进行探究式问题情境创设,以便使探究教学在新的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一、问题情境的涵义和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而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学习情境。任何的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适合学生探索、发现并构建新知识的问题情境,以唤醒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和智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然后,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其思维能力的创造性。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究式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时应遵循的原则

创设探究式教学问题情境,就是要力求做到: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深奥的问题简单化、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热情。为此,创设问题情境应努力体现如下几个原则:

1.问题情境要有方向性

教师通过情境要把问题设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否则,即使教师的发问再多,学生也没兴趣逐一回答。

2.问题情境难易要有适度性

需要学生经过努力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适度的问题。如果问题太简单,没有“嚼头”,学生就提不起探究的兴趣,并且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不爱深入思考问题和不爱从复杂的联系中思考问题的不良思维习惯;相反,问题若太难,学生的思维无法层层递进,即使充满解决问题的信心,但最后仍将被迫放弃,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所以,问题的梯度和难度要适中,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让学生“力所能及”地加以解决,以利于知识的再现和正迁移。

3.问题情境要有共振性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主体性的最充分发挥。教师在和学生相互的交流和讨论中,二者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相互引导,最终达到和谐共振。

4.问题情境要有真实性

问题情境越真实,学习主体建构的知识就越可靠,越容易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当然,把原始的真实简单地搬到课堂中,这种做法在许多情况下效果也是很差,需要对原始真实进行分析、提取、重组,教学问题情境设计时要综合有关因素,舍弃无关的因素,源于原始真实,又高于原始真实。

三、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的策略

1.联系社会与生活实际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

“探究的问题不仅仅来源于书本,也来源于学生接触的社会生活实践”。许多生活与生产实际,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但学生往往不善于加以联系。教师要多挖掘一些与生产、生活实际乃至科技前沿相关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特定背景中进行建构认知活动”,学用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如在学习《钢铁的腐蚀》时,教师可以展示(或投影)一把生锈的菜刀,来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

师:这样的菜刀,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恐怕都见过,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铁锈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1:是铁与水反应的结果。因为,如果我们把洗干净的菜刀用布擦干铁锈就不容易形成。

生2:不对,铁是不溶于水的,所以,铁是不会与水反应。

生3:水中会溶有一些其它如CO2、O2之类的物质,所以并不是铁直接与水反应,而可能是与水中所溶解的物质反应……

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能很好的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问题自然源源不断的涌现。

2.运用差异性实验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

差异性实验是指结果出人意料之外的、与学生学习前概念或常识相违背的科学实验。在差异性实验中,要提供学生自主建构问题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语言组织,提出相应的问题。

如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做这样一个对比实验(如图):学生发现当铜片与锌片接触后,铜表面也出现了气泡(全班同学都非常疑惑)。

生1:可能是铜和稀硫酸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能反应产生H2

生2:不可能。因为铜不能置换产生H2

生3:H2到底从哪里来?

……

通过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实验结果,从而产生问题情境。

3.利用新闻事件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

新闻的最大特点是真实性和现实性。用来创设教学问题情境的新闻内容是学生在教材中很难接触到的,但却又是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这样利用新闻热点设计教学问题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时效性和创造性,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价值。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对教材抽象内容的理解和深化,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如上《硝酸的性质》一节时,可以围绕硝酸泄漏的新闻事件创设四个问题情境:为什么在事故现场能闻到刺鼻的气味?为什么可以用纯碱进行事故的处理?为什么在现场能看到一大片的红棕色烟雾?硝酸是强酸,为什么可以用铝罐车运输?而这四个问题恰好涉及硝酸的四大性质特点。再利用化学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硝酸的性质,这样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4.通过化学史实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

化学家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以及遇到的系列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教学提供了生动的素材,是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种有效途径。苏教版新课程的教材中就有很多的化学史话或拓展视野,这些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探究式的问题情境。

四、结语

应当指出,教师从传统的讲授转变为基于探究式问题情境的教学,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希望老师们不要因为在探究教学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就限制学生自主建构问题的空间和时间,或者形式上搞一些教师主导性和预定性很强的问题教学,那就等于在事实上取消学生的提问与质疑,压抑学生的发散性和批判性思维。只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与习惯,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批判的精神,才是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和探究教学的主要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探究学习.四川出版社.

[2]王祖浩.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情境设计.江苏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策略课堂教学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Passage Four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