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程下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

2009-06-16 05:29沈亚萍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不足多媒体教学优势

沈亚萍

【摘 要】在当前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上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但在实践中也显现了很多不足。本文阐述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希望教师同行,在教学中有所借鉴,合理运用,扬利弃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优势 不足

一、引言

今天,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教师的作用不再仅仅局限于将一个组织好的知识集合清楚、明晰地讲解或呈现出来,更主要地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促使学生将先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

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制约,常常使许许多多本来美不胜收的教学情境变得死气沉沉,枯燥无味。而计算机多媒体的出现,因其强大的超文本功能,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方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为现代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课堂信息含量大、节省板书时间、题材丰富形象、形式活泼多样以及便于学生课后复习查询等优势,已确立了其在现在及今后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多媒体技术虽然丰富了教学手段,但多媒体教学发展时间短,现阶段所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尚处于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在实践中存在着种种不足。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现代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交互影响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过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呈现真实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就是向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用来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许多学生平时聊天,提起布什、伊拉克战争、恐怖活动等都说得头头是道,可是一旦上政治课,却无精打采、哈欠连天。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有部分教师教学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国内外大事非常关心。因此,如果政治教师结合时事将新闻、图片、录象等素材做成课件等形式来讲解政治内容,就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语文教师展示音像资料,学生们可以边欣赏园林实景,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美妙自得。在此基础上,老师接下来讲解课文,学生当然会听得津津有味,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轻松自如,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2.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

多媒体可以利用文字、图片等将重点、难点醒目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在课件中将有关重点、难点与各种画面素材向学生提供声、图、文等综合信息,让学生留下真实、可信的深刻印象,引导学生的感官参与,启发学生的思维,达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效果。在教学中遇到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时,单凭老师的讲解会显得枯燥乏味,同时学生也无法理解。而课件教学可以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如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效果的运用,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使知识的传授变得浅显易懂,直观形象,降低思维的难度,加深记忆,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例如,一位任教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教师在讲到圆锥的概念时,先用课件展示实物图,如谷堆、铅锤,然后覆盖上与实物相吻合的轮廓线,最后把实物去掉留下几何图形,这样使教学具体、明了、效果好。这样做,既避免了教师语言描述的单一性,又将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

3.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心理学家研表明,我们获取信息的来源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教学能很好的提供视听效果,所以它对学生调动思维积极性、加快思维速度、帮助思维记忆、创设思维情境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这种教学方式,符合青少年的求知、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比较好的情绪体验,学生完全被鲜艳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所吸引,从而进入到一种自觉的学习状态。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就概念讲概念,就现象讲现象的教学方式形成强烈对比。据调查,运用多媒教学,学生注意率高达95.7%;用传统模式教学,注意率仅为35.6%。这使学生活跃起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

4.促进教学的双向沟通

我们有时感觉自己的课堂很呆板,学生的发言很机械,没有预想中的融洽氛围。这样的课堂是缺乏灵性,缺少师生心的感悟。精彩从心而来,由心而生。它像一滴心水,滴入学生的血液,让学生热血沸腾,又像一盏心灯,点亮学生的心灯。在化学课学习“燃烧与灭火” 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首先提供关于海湾战争的录像:海湾战争时,科威特的油井被引燃,烈焰腾空,乌烟遍野。面对这疯狂的火魔,我国的灭火勇士和许多国外同行一起参加了灭火任务。教师然后提出:假设你是我国灭火队的队长,请你提出一套制服火魔的方案。这些“中国灭火队队长”们的创新欲望极大地得到了激发,讨论相当激烈,解决的“方案”也是多种多样。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提供相应地论据及有关材料,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课堂教学中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这不但满足了学生渴望交往、承认、自由表达的需要,而且使课堂气氛更加宽松活跃,更重要地是能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真正理解。

5.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

多媒体使文字、图像和声音同时、快速显示,在营造课堂氛围的同时也使课堂的知识容量明显增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获得大量的课外知识。多媒体技术成为当前解决课时不足的最佳助手。 例如,在讲到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时,利用计算机从网上收集到很多有关的资料,如北极狐的形态特点适合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大耳狐的形态特点适合生活在炎热的热带地区夏天;雷鸟羽毛的颜色和斑纹与周围的岩石很接近,冬天雷鸟换上与冰雪一致的白色羽毛;食肉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把这些资料在课上给学生演示出来,让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总结出: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情况,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给学生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教育,使课堂容量明显增大,教师也不因为教学任务繁重而总埋怨时间不够。同时可免除教师上课时板书的劳累,从而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教材和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三、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发展时间短,我国的多媒体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开展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容易喧宾夺主

有的教师尝到多媒体教学的甜头后,便对此奉若神明,产生了崇拜心理,于是在一节课上从头到尾都是多媒体,对其他常规媒体不屑一顾。在某些公开课上,我们甚至看到某些老师用多媒体代替小黑板和挂图之用,还为使用了多媒体而颇为自得。这样的教师追求现代化的意识是好,但必须得讲点方法。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手段,但这仅仅是一种手段,所以在现代教学中只能起辅助作用。课件的地位和作用是辅助性的,不是万能的,不能替代一切教学活动,如练习、作业、学生的思考等。不能千篇一律,一味追求多媒体手段,而忽视教师的讲授、黑板等常规教学。

2.科学性差

多媒体的一大优点就是直观性,但直观手段不仅仅是为了演示、为了形成关于事物的鲜明形象,更是为了创造一种问题情景,来促使学生进行独立研究。但实践教学过程有时却事与愿违。比如,很多篮球教学课都用了NBA的比赛录像进行讲解,但是很多学生往往被录像中的扣篮等场面吸引,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上来,于是这堂课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而且从目前教育界设计的课件来讲,有许多因实用性差、操作复杂,教师难以使用。为此,教师在制作或运用多媒体课件时,应注意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结合,把自己的教学方法、思路溶入其中,把实用性、成效性放首位。

3.忽视师生交流

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关系已不是传统的“教材──教师──学生”三元关系,但如果把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简单地转变为“人机”关系,那也是错误的。有的教师就这么想:有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上课最容易不过,做好一个课件(甚至可以买现成的),课前无须作任何认真准备就可轻松走向讲台,打开电脑,动动鼠标,敲敲键盘,演示教学内容并讲解(甚至可以不讲,只要点击放音功能),教师就像一个解说员或操作员。这样的课件看重内容演示,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忽略了老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讲台上的一举一动对学生启发、诱导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师创造性工作。

4.忽视板书的作用

近年来,课堂教学中常过分依赖投影,忽视板书的应用。我校在评优评奖的过程时发现,年轻教师的板书应用水平呈下降趋势,有的教师甚至在课堂上完全放弃了板书应用。对于在多媒体教学时代是否还需要保留板书的问题,目前还有一些争议。我们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丰富的学识、抑扬顿挫的语言艺术表现,对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等教学手段的应用技巧,甚至其个人的人格魅力等都是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之一,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非万能和完美无缺的。比如,在昏暗的环境下,长时间的强光刺激容易导致视觉疲劳;多媒体课件一旦制成,其内容即相对固定,在课堂上难以作随机应变式的调整。如果能在播放投影的同时,适当穿插必要的板书内容(尤其是需要学生做笔记的重点内容),不仅有利于教师临场发挥,也有利于学生的思路与教师同步,增加其临场感,为其提供一个适当回味的时间,易于抓住重点、难点。

5.课件制作费时费力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中,为了使画面漂亮些,文字富于变化些,教师往往需在一项设置上反复设置,反复运行演示,花费大量的时间。而教师的工作本身就很紧张,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后进”生等。当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更容易地掌握所学知识,投入多点时间是值得的。可是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在这样繁忙的工作中,如果长此下去,不免让人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它虽然没有改变教育过程的实质,但它改变了教育过程的模式、组织序列和分析教学问题的思路。我们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优势,扬长避短。相信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它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会更大。它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赖天德等.试论学校体育与学校体育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1998.

[2]司友萍.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问题及其遵循的原则.安徽教育科研,2000,(6).

[3]王克田.多媒体教学的可行性和局限性.山东教育,2003,(1).

[4]树人者.如何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思考.

[5]张辉.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褚城教育科研网.

猜你喜欢
不足多媒体教学优势
矮的优势
画与话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