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音乐教育的误区

2009-06-18 04:49
琴童 2009年6期
关键词:考级误区素质

路 阳

学前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启蒙时期,是重要的打基础的阶段。许多著名的音乐家无不得益于这个时期的正确教育。当前,重视对孩子从小进行音乐教育与培养已成为社会普遍认识,但由于在认识和方法上存在着一些偏差,致使学前音乐教育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教育投资的盲目性。

因材施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教育原则,但有些家长却忽视了这一基本原则,在教育投资上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及先天条件,盲目投资,一哄而上。似乎在众多的特长项目中只有音乐可以选择,结果却事与愿违,没能达到期望的效果。据了解,多数中途辍学的学琴者,都是因为家长的盲从行为所造成。因此,在这里提醒家长朋友,投资立足点一定要准确,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在学习上所需的先天条件。

误区二:选择学习专长上的主观性。

在这方面,有些家长以自己的好恶来代替孩子的兴趣,有些家长追赶潮流,人云亦云,照搬别人的经验。结果,孩子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最后只能事倍功半。例如,学钢琴、电子琴、小提琴的学生在习琴者中占很大比例,而学习我国民族乐器和其他西洋管弦乐器的人数在习琴者中的所占比例则很少。这样的选择方法不但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习受到影响,同时也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误区三: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音乐教育的过程不单是技能传授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开发智力、提高音乐素质的过程,对少年儿童来说后者更重要。许多教师、家长只重视对孩子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孩子基本音乐素质的培养,这是不可取的。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对学生从小进行全面的音乐素质培养与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提高技能技巧的保证,也更符合音乐教育的目的。

误区四:盲目追求考试级别。

考级是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而设立的一种制度与标准,其意义在于更好、更科学地规范音乐业余教学活动。但有些家长不能正确对待考级制度,致使考级走入误区。一些教师和家长刻意追求高级别,所报考的级别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相符。为了考上高级别,打破了正常的教学进度与计划,使学生的学习受到严重影响。可以说,这种做法从根本上就违背了考级制度的初衷,失去了考级的真正意义。

可见,学前音乐教育重要的不是一味追求技能的提高,而是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力,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让孩子能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美。

猜你喜欢
考级误区素质
冬季洗澡的误区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钢琴学习与“考级”刍议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人民音乐出版社推出国内首套《陶笛考级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