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础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009-06-18 04:42
计算机教育 2009年16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规范

鲍 洁 高 林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已近900万人,据教育部统计数字,截止2008年,全国设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已达1037所。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少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尽合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亟待加强,双师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开发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需要进一步转变。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全国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新建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进行规范,建立准入门槛,确保教学质量,引导教学改革。同时,教育管理部门也需要通过对专业教学的规范,督促和检查教学质量。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依据教育部高教司关于要求各教指委制定好本专业类指导性专业规范的指示精神,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精神,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推进优质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满足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各行各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整体化的视角,认真回顾与梳理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课程改革的历程,分析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电子信息类专业规范的指导思想以及专业课程改革建设的方针和措施,形成了电子信息类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简称《专业规范》)。

1电子信息类《专业规范》研制背景

进入新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进入内涵建设、提高质量、创新特色的新阶段。《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发布,旨在进一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推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年,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在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开始了示范校建设工程。示范校中开展了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推动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改革。2009年7月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司长发表重要讲话,在回顾与梳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历程基础上,提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对高职课程改革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历程来看,可以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三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专业课程改革。第一次专业课程改革目标是从传统学科体系课程向加强实践教学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转变,课程改革对本科压缩型的课程进行了有力的冲击;第二次专业课程改革指向职业适应能力培养,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从职业分析入手设计课程,实施能力本位的课程方案;第三次专业课程改革以职业竞争力(设计和建构能力)培养为导向,在职业适应能力基础上,加强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然而任何改革都会受到其需求支持和环境保障的制约,制定《专业规范》不仅要考虑改革目标的先进性,还必须考虑我国各地对相应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状态,以及各相关学校专业所处的不同环境和条件,这样才能使制定的《专业规范》具有指导性。

2制定电子信息类《专业规范》的指导思想

2.1各按步伐、共同前进是《专业规范》的基本方针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改革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处在不同状态;同时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而不同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布局结构、发展重点不同,对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和类型也有所不同。这实际意味着即使是相同专业、相同课程,即便遵循相同的课程理念,采用相同的设计方法,作为结果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可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在制定专业规范时,即要有科学性,提出共同的基本要求、改革的基本步骤和建设的基本框架,明确当前的主要任务,指出改革和发展的主流趋势;又要从实际出发,不同院校、不同专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目标和改革计划,而不强行要求统一。因此,各按步伐、共同前进是推进当前电子信息类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专业规范》需坚持的基本方针。

2.2基本建设是《专业规范》的基础性工作

基本建设历来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尤其是对新建专业更要首先做好基本建设工作,因此,电子信息类专业规范首先是对专业的基本要求进行规范,以保证教学质量。

2.3课程改革是《专业规范》的核心内容

电子信息类专业如何进行课程改革,是《专业规范》涉及的核心内容。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中把职业竞争力导向“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形成中国特色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方案和课程大纲,并能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是制定《专业规范》的重要目标。

2.4提高质量是《专业规范》的主题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永恒主题。首先,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要表现在学生适应职业要求方面;第二,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更要表现在学生职业竞争力的提高;第三,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还要表现在对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解读,高等职业教育既要考虑学生就业,又要重视学生发展。因此,《专业规范》必须兼顾各方面的要求,构建好保证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基础。

2.5产学合作是《专业规范》的根本保证

产学合作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途经,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实践都离不开产学合作的保证,因此,产学合作是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进行规范的根本保证。

3电子信息类专业规范化建设与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遵循上述指导思想,电子信息类《专业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设置、课程分类、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实训课程等的基本规范。规范强调了技术性理论课程、单项技术技能训练以及综合性实训在高职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性规范,规范分析了当前高职专业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模式为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模式,并给出了在电子信息类专业实施的典型案例,最后还给出了从不同专业状态出发实现改革目标的途径。

3.1规范专业建设

规范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打好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基础,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制订电子信息类各专业设置标准,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规范专业核心能力;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环节,以此推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的规范化建设。在规范化建设基础上进行精品化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教育部评审推出的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在种类上所覆盖的专业体系、课程门类已经逐步完善。在此基础上教指委从2009年开始,开展教指委级精品课程建设,进一步扩大对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的覆盖面。在现有的国家级、省市级以及教指委级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体系基础上,推广学习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以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带动各学校各专业的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是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任务

3.2深化课程改革

各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以职业竞争力培养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工作过程的课程为主线,以所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支撑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训练环境等涉及专业教学和教学环境等方面,探索中国特色的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开发方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信息类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引领电子信息类专业和课程改革。

改革和创新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出在高职中着重培养职业竞争力的新目标和内涵解读,使课程设计指向职业竞争力培养;二是提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我们将这样的课程称为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模式,它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性课程模式。所谓“指导性”是指该模式不仅具有很强的原则性,从而对教学改革起指导作用;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为各专业自身的课程设计留有足够空间和弹性。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专业规范》是各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在教学中的指导性文件,不是硬性的评估标准。其次,按照“分层指导,保证质量,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在推动全国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整体基本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上,在推动指导性模式的改革中,鼓励各校根据自身特点,办出特色,力求创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Z]. 教高函[2006]14号.

[2]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教高函[2006]16号.

[3] 张尧学.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R].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讲座,北京,2009-7-7.

[4] 高林,鲍洁,马立红.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三次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C]//《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年度文件资料汇编编写组.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2006-2007年高等职业教育文件资料汇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 王旭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信息产业工作新局面[R]. 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北京,2007-12-27.

[6] 欧盟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开发项目组. 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 高林,鲍洁. 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 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规范汉字书写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四张榜单“揭秘”电子信息百强浙企
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