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2009-06-26 05:16毕海霞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扩大,境外投资已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形式。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辟出口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发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比较技术优势,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实现全球战略目标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主体;问题;对策

截至2007年底,中国近70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在全球173个国家(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简称存量)1179.1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1011.9亿美元,占85.8%,金融类167.2亿美元,占14.2%。

同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国际化的销售网络正在构建。2007世界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为20.9万亿美元,净利润为1.53万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为2. 24万亿美元(按照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7.81),占2007世界企业500强的10.7%,比上年增加1.4百分点;净利润总额为0.99万亿美元,占世界500强企业的6.5%。这表明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在对外投资数额方面,从2002年到200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从27亿美元上升到248.4亿美元,增长了9倍,从世界第26位上升到第13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然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在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同时,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与FDI流入量相比,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小

近10多年来,全球已出现多次大公司的并购浪潮,各大公司纷纷构建超强规模的大型跨国公司,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普遍较小,与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相比,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力度还不够。总体看,发达国家既是重要的外资流入国也是重要的外资流出国,但对外投资往往大于吸收外资,即外资流出量大于外资流入量。

200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248.4亿美元,占世界1%,在全球位居第13位,与外资流入相差悬殊,同期外资流入747亿美元,连续15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占世界5%;对外投资额与吸收外资额之比为0.33,不仅低于发展中国家0.5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1.2的平均水平。

2.我国国有企业缺乏一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其公司治理结构还有待完善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跨国经营的管理体制是以市场化的原则形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就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现状而言,占主导地位的是国有企业,而我国国有企业的跨国经营管理体制严重滞后,其对外直接投资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选择和公司决策,而是一种公司名义决策、政府实际决策的政府行为,尤其表现在大的投资项目上。当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体制障碍是政企没有完全分开,政府还管着企业很多事物,如对企业投融资、进出口贸易等一系列市场活动的审批;对企业的联合重组、收购兼并进行行政干预等等。

3.我国企业技术研究和开发投入较少,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企业之所以与国外一些跨国公司存在较大差距,其根本原因在于研发投入较少,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国际上一般认为,研究和开发资金占销售收入比重低于1%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的企业可以维持简单生存;达到5%以上的企业才有竞争力。2007中国500强企业中只有31家企业研发投入比例超过5%,达到和超过2%的也只有98家,尽管跨国企业所占的比重要高一些,但与发达国际的企业相比差距很大。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研发经费主要靠政府投入,还属于国家主导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来源只占到20%左右,而发达国际企业投入占到40%—60%。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许多企业还不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更没有形成核心技术。

4.产权明晰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中小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决策过程中政决府干预较少,趋于市场决策。在激励机制方面,中小企业中的公有制企业已基本理清产权,而民营企业则无产权之忧,加之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成本低、技术适用性强及创造的就业机会多等特点,使其受到许多发展中东道国的欢迎。然而,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比其他企业更多、更大的阻力,表现为审批手续繁杂、缺乏资金支持、信息匮乏等,这大多与政府管制过严、服务不到位有关。

5.企业跨国经营人才缺乏

随着我国跨国投资的数量增加,跨国经营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造成跨国经营人才的缺乏。目前在我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跨文化的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各类专才都严重不足,从而制约了跨国经营企业向纵深发展。有些跨国经营人才风险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较低,难以在同发达国家的企业竞争;同时我国企业也缺乏一整套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跨国经营的人才资源配置急需完善。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发展对策

1.充分发挥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比较技术优势

技术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从国际直接投资的实践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未必是尖端技术,而是易被东道国消化吸收的适用技术。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其技术优势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尤其是小规模制造、多功能机器设备等基础工业和标准实用技术方面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如家电、轻工、纺织制造等产业。在这些行业中我国企业的低成本优势较为突出。因此,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对外直接投资中,应重点向制造业投资,可充分发挥我国技术结构多元化、适用技术及产品的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和错位竞争战略,以开拓市场空间,建立综合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虽然我国企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的低成本技术优势,在发展中国家实施跨国经营十分有效,但对发达国家来讲,单以传统技术优势是很难实现规模化、全球化战略目标的。为此,跨国企业可选择一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优势如超导、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术、基因工程、纳米技术等此类高新技术产业投向发达国家。此外,跨国企业也可以食品加工、手工艺品、中医中药等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技术优势产业在发达国家进行海外投资。

2.加快构建一批大型跨国公司,增强其综合实力

鉴于我国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与国外大型跨国公司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我国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培育一批大型跨国公司,对此,我们结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实际情况,借鉴日本、韩国综合社型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社型跨国公司。

目前,我国的外贸企业、工业企业和金融企业联系不够紧密,有关银行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缺乏一定的信贷和担保业务,难以满足企业集团对外直接投资所需资金的大量需求。为此,应迅速改变目前一些企业各自为政、孤军奋战的局面,打破企业之间的界限,消除不必要的内部竞争,促进贸易型、工业型、金融型企业实现有机结合,发挥整体优势,构建综合性、多功能、国际化经营的综合社型跨国公司,尽快形成综合优势与规模效益,提高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综合实力。

3.增强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国际经验表明: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除了依靠自身雄厚的资本实力与精湛的工艺设备提升外,更主要是依靠其强大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来提升的。跨国公司拥有世界技术转让的70%,技术专利的80%。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不仅要增加对跨国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多渠道、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和保障体系,更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优化技术创新的投资结构,培育和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要通过跨国并购,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及组建研发战略联盟等方式以开发和获取高新技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技术资源,发挥各自在品牌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开展研究开发和创新,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技术创新与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良性循环。如宝钢采取的“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相促进”的技术创新模式成为我国建国以来创新能力最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这方面很值得我国其他跨国企业借鉴。

4.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鉴于目前国有企业仍然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要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跨国经营的实力以实现其全球化战略目标,就必须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跨国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实施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增强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力和活力。一是必须明确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从而减少境外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二是鼓励国有企业上市,尤其到境外上市,通过境外上市有效地改变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实现国有资本的国际化流动,推动其海外经营;三是,通过跨国购并的方式改变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使企业获得现有的经营资源,迅速进入新产品市场,实现企业股权结构的多元化与快速扩张和,提高其跨国经营实力。

5.大力发挥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作用

据统计,美国511家从事出口制造业中有81%是中小企业;日本国内企业有433.8万家,其中中小企业达432.6万家,占企业总量的99.7%,中小企业是日本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将是我国企业未来跨国经营潜力最大的主体。因而,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少、便于管理、经营方式灵活、一定的成熟技术与传统技术、及独特的市场占有优势等特点,发挥其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扬长避短,集中资源,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积极加入加入以大企业为核心的跨国经营集团,与大型跨国公司形成“共生经济效应”,以提高资源集中使用度,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经济实体。国外许多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它们与大型跨国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分工协作。

6.加强培养和发展复合型的国际化经营人才

高素质人才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国际化经营获取成功的关键因素。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富有创造性,同时拥有专门生产技术和管理技能,并通晓国际商务惯例和外语的复合型的跨国经营人才更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必需的。因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 培养国际化急需的复合型的跨国经营人才,保持企业的创新与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何骏.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04.

[2] 陈银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与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J]理论月刊,2006,05.

[3] 苏丽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实践和中国的战略选择[M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4] 200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OL].http://www.unctad,org/2007.

本文是2007年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研究项目(07457264)的重要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毕海霞,主持人,2000年湖南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河北金融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国际金融。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