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资本论》的方法论意义

2009-06-28 03:34王敏
消费导刊 2009年22期
关键词:资本论经济学

[摘 要]本文在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从公理化方法、从抽象到具体方法及其互补性,浅析了《资本论》的方法论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 经济学 剩余价值 科学方法论

作者简介:王敏,1976年7月出生,女,讲师,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及市场营销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资本论》是马克思作为千年思想家的代表作,也是经济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成果,是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具有十分广泛的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哲学、人类学等多方面的意义,是一部需要开发、多层次研究的思想宝库。十分明显,只有从方法论上,从哲学基础和基本假设上进行分析、学习、批判,才有可能建立或者重建经济学的新的范式,形成经济学研究的方向和框架,推进经济学的发展,提高经济学的解题能力和现实启迪能力。因此认真研究《资本论》的方法论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们认为,公理化方法,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个别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归纳、演绎、数学方法等,构成了《资本论》的方法论框架。在此,我们只就公理化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公理化方法

公理化方法是基本的科学方法论原则,开始于古希腊的《几何原本》,在近代科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公理化方法不仅影响了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的形成,也影响了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表达与概括。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到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都是一个严格的公理化的体系。社会科学中斯宾诺萨的《伦理学》也是严格的按公理化方式整理、表达的。公理化方法要求任何一个科学理论应该以一定的不证自明的假设、公理为出发,经过严格的逻辑推导、演算、推导引申出理论的其他命题和定理,从而使得科学理论表现为一个严格的逻辑整体,无懈可击,顺理成章,思路清晰,使人一目了然,明确理论和思想的走向。公理化的方法要求任何一个公理系统必须做到公理之间的独立性、相容性和完备性。这也是检验科学理论的内部标准和逻辑标准。即科学理论不仅要从最终意义上接受实验的判决性检验,同时从逻辑上也应该满足公理系统的三个性质:独立性、相容性、完备性。

马克思的《资本论》本身就是一部经济科学的方法论著作,有着丰富的方法论思想 。《资本论》的方法论体系主要有辨证法、历史主义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论、公理化方法和科学方法论(包括归纳、推理、个案分析、类比等)。在此,我们重点分析《资本论》中的公理化方法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论准则及其二者之间的互补性。

公理化方法一定意义上就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马克思《资本论》中这两种方法的含义是相似的。因此可以说,公理化方法是一种科学方法论,偏重于数学形式和《资本论》展开上的逻辑演算关系,是高度形式化和概括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一种唯物主义本体论、认识论基础上升华出来的方法论,是哲学方法论,也可是一种思维规则和约定。它更多地偏重于内涵、意义的经验性方法。作为对研究者(马克思本人)的一种指令,具有明显的实用和使用价值。我们认为,在《资本论》中两种方法是互补的,缺一不可的。公理化方法关心形式,而从抽象到具体关心内容。内容与形式、内容分析与形式分析的统一是《资本论》的基本准则。马克思科学而艺术地使得两种方法达到统一、和谐共生,从而推进了对于资本运动的深入研究。从公理化方法来看,马克思《资本论》正是从劳动假设和商品假设及交换、需要等基本定义出发,以此作为逻辑上不证自明的出发点,逻辑性地推演出了劳动价值、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生产商品的二重性、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资本的运作、分配问题等,一直到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最后从逻辑上无懈可击地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命运作出了科学的预警、预测和批判。

《资本论》的一个基本任务是揭示资本的本质是剩余价值,而平均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在此分析中,马克思是以资本总公式作为研究平均利润问题的逻辑上的起点和公理假设。资本的总公式是 GWG`、△G=G`G 〉0,这个公式已经说明了资本是能够带来价值的价值。古典经济学和李嘉图等人已经接触到此,他们对于△G的来源未作深入分析。在此,马克思区分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从而提出了剩余价值的问题。而只有G`G 〉0时,这个公式才能成立。在此马克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公理化方法和公理化方法引导下的严格的逻辑分析程序。

二、从抽象到具体

在《资本论》研究过程中,马克思的一个方法论准则是从最为抽象、最具有普遍性、涉及面最广的一个共性出发概念(这时出发点、概念本身的内容和具体含义是最为稀薄的、意义是最少的、仅仅是一个出发点),从此开始一步一步丰富、上升,发展演化出千差万别、无限丰富的概念门类,描绘出整个资本运动图景,使得整个概念分析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生动,从而达到从普通的共性、某个侧面的抽象上升到了强调资本各种属性、各个方向、各种意义的综合体系。在此分析中,马克思认为商品就是这样的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无所不在,任何要素(包括劳动力)都是商品,如同空气中的分子一样,无所不在。因此正是在“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意义上,丰富多变的资本世界获得了共性与统一,找到了抽象点和公共属性。接着,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向的引导下,马克思分析了商品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生产者的基本矛盾、价值及剩余价值、资本(资本也是商品)及其构成、资本的运动、资本矛盾循环直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还有从剩余价值到利润,再从利润到平均利润的转化也是沿着从抽象到具体的路线。剩余价值是资本的来源,也是剩余劳动的创造物。但是由于估算测量和出发点、动机不同,引导出了其转化形式m∕c+v。而利润再作同样的估算,在资本循环和周转过程中,在产业资本的竞争中,必然会使得利润进一步平均化。这样《资本论》中就形成了一个剩余价值→利润→平均利润的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一个不断丰负富演化、不断深化的过程,使得人们对于资本的本质的认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生动,内涵和意义越来越完整。

《资本论》是一部巨大的、多层面的思想宝库,必须进行完全性、开放性的研究与开发,用马克思自己的话来说:《资本论》本身就是一个艺术整体,其中的科学方法论思想丰富而博大,公理化和从抽象到具体及其互补只是其中的一条。对于其它方法,如假说、类比、归纳、演绎、数学方法、案例分析、可检验性准则等等,将作进一步研究和方法论思考,从而开发挖掘其潜力,以期为目前的西方经济学的学术批判,为中国经济学学派的建立,提供方法论和基本范式框架上的完善及基础性服务。

参考文献

[1]魁奈:魁奈经济著作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

[2]褚一纯,资本论方法论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3]龚旭芳,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品质教育功能[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9)

[4]李春生,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方法论特征及理论困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

[5]裴小革,资本论与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9

猜你喜欢
资本论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简明经济学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浅析阿尔都塞对《资本论》的哲学阅读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