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县白各庄发现晋代墓葬

2009-06-30 03:32安春明
文物春秋 2009年1期
关键词:玉田县发现河北

安春明

【关键词】河北;玉田县; 晋代墓葬;发现

【摘 要】1984年秋,玉田县白各庄村发现一座晋代墓葬,出土的随葬品有陶器、瓷器、银器、铁器等,对研究冀东地区晋代社会经济、丧葬习俗有一定得参考价值。

1984年秋,玉田县郭家屯乡白各庄一村民在植树挖坑时,发现晋代砖室墓一座,出土了陶、瓷器等随葬品20余件。1985年,玉田县开展文物普查时,该村民把所出土的文物全部上交给县文物管理所。玉田县文物管理所派专业人员对该墓进行了调查,兹将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一、 墓葬位置

墓葬位于玉田县城北5公里的白各庄村西北200米处的燕山脚下(图一),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是宽阔的平原,地势北高南低,成阶梯状向南倾斜,是一处光照、通风、排涝均较好的高地。

二、 墓葬形制

墓葬已被破坏,据调查应是一座凸字形砖室墓,方向180度左右。自南向北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

墓道 平面为长条形,因已破坏,尺寸不详。

甬道 平面为长方形,长约3米,宽约1.5米。 券顶。底及东、西两壁用长方形砖砌筑,顶用楔形砖砌筑。墓门用三层砖封堵,夹层填充沙土。

墓室 平面为长方形,长约4米,宽约2.5米,墓底至顶高约3.5米,墓顶上面覆盖有厚0.5米的沙土。墓底及四壁用长方形砖砌筑,墓顶为拱券结构,用楔形砖砌筑。墓室内棺木已腐烂成黑灰。

所用墓砖有长方形和楔形二种,青灰色。长方形砖长28厘米,宽14厘米,厚6厘米;楔形砖长28厘米,宽边宽14厘米,窄边宽11厘米,厚6厘米。

三、 随葬器物

该墓葬出土的随葬器物有瓷器、陶器、银器、铁器等,主要分布在木棺东西两侧。

1、瓷器

青釉瓷虎子 状似虎形,双目圆睁,圆形大口,口径6.5厘米,腹部两侧刻划有羽翼,四足屈于腹下,腹部凸出,臀部呈圆弧状,体态较胖但无笨拙之感。脊背上置一绳股纹提梁,把颈臀部连接起来。通体遍施青釉,釉质晶润,釉层薄厚均匀。长23厘米,宽10厘米,高19.5厘米(封二,1)。

青釉狮形瓷砚滴 状似狮形,双目圆睁,张口露齿,颌下有须,项背分披鬃毛,腹部两侧刻划有数根卷曲的线条,象征狮身上的卷毛,四肢屈于腹下,尾巴下垂。腹部凸出,身体弯曲,臀部翘起,体态矫健神俊。脊背上塑有一高1.7厘米、口径2.7厘米的柱形圆管,与空腹部相通。通体施青釉,釉质润亮。长12.5厘米,宽4.6厘米,高8.7厘米(封二,3)。

盘口小瓷壶 矮颈,缓肩鼓腹,假圈足,底微内凹。通体施青釉,胎釉结合牢固。口径8.9厘米,底径8.6厘米,高12.6厘米(封二,2)。

2、陶器

绿釉扁陶壶 矮圆柱颈,平口,缓肩,肩上两侧各饰一桥状小耳,直腹平底,底饰一对条形足,足底部分釉层已脱落。口径5.3厘米,宽13.5厘米,厚9.3厘米,通高16厘米(图二,1)。

绿釉陶灶 前壁有一方形灶门,门楣为四阶梯状,灶面周围饰两周平行凸弦纹,四角饰卷曲纹,右侧刻有鱼、饼、锤图案,中间为一大一小两个凹进的圆锅,后置一烟囱。局部釉层脱落。长18.8厘米,宽15厘米,高12.5厘米(封二,4)。

绿釉陶磨 上扇上面中区为环形直壁漏斗,中心为一起脊鼻梁,将漏斗分成两区,每区各有一漏眼。上扇下面和下扇上面均饰齿槽,两扇相合,严丝合缝。上、下两扇直径均为10.9厘米(图二,2)。

绿釉三足陶奁 筒形,口微敞,平底,底有三个乳钉足,通体施绿釉。口径16.5厘米,底径15.5厘米,高9.5厘米(封二,6)。

绿釉筒形陶奁 直壁圆筒状,平底,通体施绿釉。口径12.5厘米,底径12.5厘米,高9.5厘米(图二,3)。

绿釉蹄足陶奁 圆筒状,直壁,平底,底附三个蹄足,已掉两个。通体施绿釉,釉层脱落过半。口径、底径均为16厘米,高9.6厘米(图二,4)。

绿釉陶甑 敞口,平沿,斜直腹,小平底,底部有7个小箅孔。通体施绿釉,局部釉层脱落。口径11.7厘米,底径4.2厘米,高4.8厘米(图三,1)。

绿釉陶碗 敞口,平沿,斜直腹,小平底。通体施绿釉,釉层多有剥落。口径12.8厘米,底径6厘米,高4.3厘米(图三,2)。

绿釉陶米碓 已残,呈翘翘板状。通体施极薄的绿釉,胎釉结合牢固。长13.8厘米,宽4.8厘米,高3.7厘米(图三,4)。

釉陶屋顶 两面坡式顶,有屋脊瓦垄,脊两端翘起。施黄绿色釉。长17厘米,宽16.2厘米,高8.4厘米(图三,3)。

釉陶多子盒 长方形,上面共有10个大小不等的方格,下面四周有 门形底座。通体施黄绿色釉,局部釉层已剥落。长27.6厘米,宽18.5厘米,高6厘米(图三,5)。

(下转43页)(上接36页)

陶鸡 2件,均为泥质灰陶,造型相同。昂首,尾巴上翘,无腿。其一长9.3厘米,宽4.1厘米,高7.8厘米;其二长9.5厘米,宽3.9厘米,高7.6厘米 。

陶犬 泥质灰陶,呈昂首状,竖耳,注视前方,尾巴卷起贴于脊部,四足分立。长10.2厘米,宽3.1厘米,高8.5厘米。

陶猪 泥质灰陶,整体造型较胖,头部微前伸,嘴前突,耳朵较小,四肢粗短,尾巴下垂,给人以憨拙之感。长12.7厘米,宽4.1厘米,高6.5厘米(封二,5)。

3、 银器

银耳环 1对,直径6.4厘米。

银笄 1件,长14.5厘米。

四、小 结

该墓葬虽没有出土有明确纪年的器物,但其随葬品的时代特征却较为明显,如出土的青釉瓷虎子与江苏南京郑府山[1] 、江苏丹徒[2]等地出土的青瓷虎子相近,均为西晋的典型器物;青釉狮形瓷砚滴与河北邢台西晋墓[3]出土的青瓷神兽相近;盘口小瓷壶与安徽马鞍山晋墓[4]出土的青瓷盘口壶相近;多子盒与湖南安乡[5]、河南洛阳[6]晋墓中出土的多子盒造型相近。再者,陶磨也是晋墓中较常见的出土器物,因此,该墓的年代应为晋代。

该墓亦没有出土有关墓主人身份的文字记载,但从出土的器物看,既有男子专用的虎子,也有女子常用的奁,且墓室较大,随葬品亦较丰富,故推断该墓应是一个夫妻合葬墓,且墓主人生前生活富裕或有一定的身份。

从考古资料看,河北发现的晋代墓葬相对较少,目前唐山地区仅此一例,颇为难得,为我们研究冀东地区晋代的社会经济、丧葬习俗等提供了较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本文部分照片由刘非先生提供,写作过程中得到李子春先生的悉心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1][2]李铧、郑淑霞:《“虎子”的用途及相关文化》,《文物春秋》1999年2期。

[3]李哲宾、沈霞:《邢台清理一座西晋墓葬》,《中国文物报》1989年8月18日第2版。

[4]马鞍山市文物管理所、马鞍山市博物馆:《安徽马鞍山桃冲村三座晋墓清理简报》,《文物》1993年11期。

[5]安乡县文物管理所:《湖南安乡西晋刘弘墓》,《文物》1993年11期。

[6]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北郊西晋墓》,《文物》1992年3期。

〔责任编辑:张金栋〕

猜你喜欢
玉田县发现河北
公交车上的故事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善将百草济苍生——记唐山市人大代表、玉田县中医医院院长黄洪波
河北省玉田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玉田县实施五大突破加快城镇建设
The Shortage of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