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迈进第三代

2009-06-30 01:01
军事文摘 2009年5期
关键词:米格中国空军研制

吕 亭

今年1月20日发表的《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有一段新说明:“中国空军基本形成以第三代飞机和地空导弹为骨干,以第二代改进型飞机和地空导弹为补充的主战武器装备体系”。这一概括表明空军现在处于什么水平呢?

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已不大可能打大战,进行局部战争的“首战之军”已是空军,全球范围内武器销售金额最大的项目也是战机。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一支以陆战起家的军队,经过长期的思想转型,80年代以后也将航空兵(包括空军和陆海军航空兵)当成发展重点。

十多年来,中国军机数量规模虽然一直仅次于美、俄而居世界第三位,但由于国家航空、机械、电子、材料等基础工业的长期落后,中国空军在过去“一穷二白”基础上起步的跨代发展也显得格外艰难。同时因自己是一个大国,不能像中小国家空军那样以外购实现装备换代,必须以自研自产为主。如今中国政府宣布空军以形成“第三代飞机”为骨干,这不仅说明解放军空军划时代的变化,也显示出国防力量在整体上有了一个跨越性的进步。

早期空军庞大而落伍

如今世界上的战机划代,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喷气式战斗机的几代分划。1944年,纳粹德国生产出最早的喷气战斗机Me 262型并投入空战:却因不成熟未发挥多大作用。战后美国和苏联都利用缴获的德国原机型,于40年代后期研制出最早的第一代战斗机F-80和“米格”-9。朝鲜战争期间,成熟的第一代战斗机17-86同“米格”-15成为空战主角,使世界空军在50年代进入第一代喷气式战机时代。从1952年至1954年,美苏研制出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的最后型号F-100和“米格”-17、“米格”-19,接着转入二代机研制。50年代末,美苏研制出F-8、F-104和“米格”-21等第二代机,在60年代初就完成了一次跨代升级。

中国解放军的空军与新生共和国同步诞生,1949年成立后因有苏联帮助形成了“建立晚,起点高”的特点。因朝鲜空战需要,1950年中国空军就开始装备苏联刚研制出的“米格”-15,并用这种当时世界最好的战斗机参加了当时世界水平最高的空战。1954年中国空军开始接收“米格”-17,1956年沈阳飞机制造厂还以它为蓝本用苏方提供的技术仿造出歼-5,使得此时的中国空军现役战斗机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1959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米格”-19和生产技术,后因中苏关系破裂,中国至1964年才仿制成歼-6,就此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1961年春,赫鲁晓夫为弥补中苏关系,向中国提供了“米格”-21的样机并陆续提供仿制技术,翌年秋却因古巴导弹危机时中方对其不支持而中断资料供应,中方至1967年才仿造出最早的机型,却又因配套技术不过关在70年代迟迟形不成战斗力。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国外吸收了部分先进技术,再加上20多年的研究摸透了“米格”-21,终于在80年代中期研制成真正具有战斗力的第二代战斗机歼-7M型,不过自行设计的歼-8在试飞后经过20多年仍不能定型过关。

中国在外援断绝后靠“自力更生”摸索第二代战机研制出现20年徘徊时,美苏两国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又进入了第三代战斗机时代,其典型是17-15、F-16和“米格”-29、苏27。至80年代后期,中国最好的战斗机歼7N也只相当于美苏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水平,落后了一代达二十多年。此时中国为保障经济建设而大幅削减军费,新型歼-7生产出来也大多用于出口创汇,航空兵的主力仍是50年代水平的歼-6。直至90年代初,台湾军方在报告中都声称,大陆方面虽有5000架战斗机,却绝大多数属于第一代。己方虽只拥有500架17-104和F-5战斗机,却属于第二代,仍能在台海上空拥有局部制空权。

中国空军的第一代战斗机服役至90年代前期,长达40多年,这使空军面貌从60年代到90年代前期都处于外国军事专家所说的“庞大而落伍”状态。空军作战能力的长期落后,使中国在边界作战中只能以传统的陆战为主,幸而国家已有最具威力的战略核武器“两弹一星”,没有外国敢轻易入侵,然而南海岛屿的失控现象却因空中力量的薄弱而就此铸成。

第三代空军与多国比肩

80年代以后。邓小平看到世界军事发展的大趋势,强调以发展空军为主,打起仗来没有制空权不行。改革开放后,中国军方也打破了片面强调自力更生的封闭观念,将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自主科研两手并举。终于达成了厚积薄发,在90年代实现二代机升级并开始进入第三代机时代。

在80年代前期,中国航空界还在集中精力改进只相当国际上60年代初水平的歼-7。有识者即提出即使成功也要比强手落后整整一代,应该直接向第三代冲击。于是,成都飞机公司学习以色列技术,从1986年开始了歼-10的研制,至2004年终于定型。在此后四年间,歼10又在使用中不断改进,据称性能已超过俄制“米格”-29和苏-27早期型,达到国际90年代前期的先进水平,从而成为中国航空界的骄傲。

鉴于歼-10研制周期很长,中国在周边处置一些军事热点又需要先进战机,为弥补“断档”时期的缺失,中央军委决定外购少量先进战斗机。1989年西方对华实施武器禁运后,翌年中方同苏联商定了购买26架最先进的苏-27战斗机,从而第一次拥有了第三代战斗机。该机交货后,许多专家看后感到耳目一新。认为掌握此机能使中国空军战机水平一举提升20年。由于国家外汇有限,此型机不能多买,何况在重点装备上也不能依赖或受制于他国,中国于1996年又同俄罗斯签订了引进苏-27生产线自行生产的协议。

中国空军将引进的苏-27及其仿制品按国内编号称为歼-11,然而令俄方惊讶的是,此番中方不是像当年那样只是照葫芦画瓢式仿制,而是自己又创新改进成歼-11B型。2007年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主席佩斯参观歼-11B型后,其性能细节开始曝光,虽然该机气动外形与苏-27相同。内载电子设备和所用材料已大有过之,俄方试飞员飞过后也感叹“这完全是一种新的飞机”。歼-11B作为航程远、载弹量大的重型战斗机,与歼10轻型战斗机正可搭配使用。它的发展成功正是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自主研制相结合的结晶。

从中国面积大、需要战机相对较多而军费又有限的实际出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不能采取美国那种战斗机全面换代的方式,研制第三代战斗机时仍在改进发展廉价的第二代战斗机。90年代初,中国研制出较国外“米格”-21最新改进型还好的歼7E,大量装备部队以替换落后的歼-6。至2004年,成都飞机公司还推出了一种人称“米

格-21终极版”的歼-7G,翌年又被八一表演队选用并屡屡在空中舞蹈中亮相。虽然二代机整体性能落后于三代机,如装上较先进的电子仪器和空空导弹,在国土防空时(远程攻击不行)同三代机仍可一搏胜负。

中国一直没有公布过现役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战机数量,美国和台湾却在每年发表的“中国军力报告”和“大陆军力报告”中列举各类飞机的详细数目及大致性能。按美、台近来发表的数字,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战斗机共有1500架,约1/3属三代机,其余属第二代机歼-7的改进型。目前中国正在批量生产三代机,逐步替换二代机。今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称空军已经达到以第三代飞机为骨干、以第二代改进型飞机为补充,这恰恰也说明三代机不再像过去那样只能当关键时刻的拳头,而是成为主体,二代机只起补充作用而在逐步被淘汰。

如果对比一下世界主要强国和台湾军机的情况,可看出中国的三代战机数量和质量都已相当可观。俄罗斯现役三代机苏-27、苏-30和“米格”-29总数也不足千架(新研制的苏35和“米格”-35尚未装备),英、法、德、日各装备三代机300-400架,台湾装备三代和准三代的“经国式”共300多架,印度装备的三代机不足200架(还有二代机300架作为补充)。当然,美国现在装备最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超过3000架,而且近三年来已陆续装备世界上第一种第四代战斗机F-22,这一超强地位还是中国及世界其它空军所不能相比的。

晋身空军四强

去年11月的珠海航展,是中国航空工业和新型战机的大亮相,如歼-10、“飞豹”等战机都首次登场,同时还有一些新概念兵器如攻击无人机,并有国产空对空和空对舰导弹陈列,这使人清楚看到,中国空军能迈入第三代,并非像50年代那样靠外购,而是实实在在依靠自身实力。

现代先进战机是世界上最典型的技术和投资密集型产品,具备高科技基础和雄厚财力的国家才能独立研制。中国在80年代以前的飞机研制进展甚少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国家投入经费实在太少,如六七十年代立项的歼-9、歼-13等不过各拨款几千万人民币,再加上原有科研能力和制造技术差,难免出现多年间在低水平徘徊而无法实现跨代突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航空界逐步解决了科研水平提升和经费两个最大难题。90年代和进入新世纪后,由于国家财力和对飞机研制的投入今非昔比,再加上国内科研人员的奋斗攻关并参考国外先进技术,才取得了第三代战机的突破进展并奠定了向下一代攀升的基础。目前世界战机发展的高技术化、昂贵化,使全球只有美、俄、法、英、中这几个强国才能独立研制战机,同时造成“穷国无空军”、“弱国无空军”的无情事实。当今世界那些又小又穷的国家虽然也能买点作战飞机,与强国却几乎不能交锋。如菲律宾近来在南海岛屿归属问题上又同中国叫板,有识者嘲笑说,该国因经济多年凋敝,其空军只有美国70年代生产的十几架二代战机F-5,连南部阿布沙耶夫的土匪武装都打不了,哪里敢到南海较量?只是有美国撑腰并看到中国坚持和平解决争端而不会真打,才能如此作态。过去台湾“当局”吹嘘了几十年“台海局部制空权”,近几年也承认空军对大陆已处于劣势,这就形成了一种制止分裂势力的有效震慑力。

中国空军取得跨代性的进步,不仅大大提升了国防实力,对国际战略格局也有一定影响。如今世界空军的大格局已形成“一超”(美)与“四强”(俄、英、法、中)并立,而日、德两国受战败国身份限制至今未形成独立的航空工业体系,中国空军不仅在“量”而且在“质”的方面也终于进入强军之列。面对中国已经崛起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过去采取遏制措施的美国也承认了中国作为大国应有的军事实力,“威胁论”的炒作近来也已大大降温,实力决定一切,这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始终不易的规则。

猜你喜欢
米格中国空军研制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中国空军发展史
简易光学显微镜的设计与研制
俄罗斯将用米格—35替代现役米格—29战斗机
中国空军最新主力战机亮相珠海航展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彩图吧
玻璃蛋中的那粒米
中国空军歼10战斗机涂装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