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可缓, 保护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2009-07-01 16:06
环球时报 2009-07-01
关键词:佛学少林寺少林

和静钧

近日,在西班牙召开的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决定暂缓中国申报的嵩山历史建筑群项目。这次不成功的“申遗”夺人眼球的地方是,赫赫有名的少林寺就是此项目的主要内容和关键卖点,嵩山之败相当于成就了“不败的少林之败”传奇。

此番送给世遗评委审视的少林寺建筑群,指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及初祖庵。少林寺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其历史已有千年之久,虽屡在兵荒马乱时受到摧残,但其佛教文化和武学绵延不绝。与这些佛文化相适应,一大批有浓重佛学和武学文化承载的建筑群拔地而起,成了历史文化的活化石。由此观之,少林参与申遗之举,是桩“善举”。然而,少林申遗遇阻的消息传来,网民却一片叫好,令人错愕,令人深思。

事实上,少林寺近年来的商业化一直受到关注。肇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商业烟雾,不仅遮蔽了部分地方决策者的眼睛,也把少林寺置于“失去本我”的迷茫境地,侵蚀了少林的佛教文化与武学修为。滚滚而来的商业收益,逐渐把这座千年古刹变为一处散发铜臭味的商业街坊,曾经“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的清净难以再现。此外,现任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先后成立了少林寺武僧团、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少林影视公司等机构,对少林寺进行商业化的经营和推广。方丈本人不仅亲学MBA,还涉足电子商务,网上叫卖少林武功秘笈。更令人叫绝的是,少林寺也搞文艺晚会,将水陆法会的所有功德项目向社会“明码标价”出售。释永信还提出了一个很MBA的观念“在商业中修行”,认为商业运作后自然就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来保障佛学精神的提升。

笔者承认,商业化与名胜古迹的保护以及文化的弘扬并无天然的矛盾,游客的涌入解决了保护资金的不足。但这样的命题是基于这样的“隐前提”:商业化服务于名胜古迹的保护和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也就是说,只要商业化的“度”超过了本身的目的,这样的商业化就是不恰当的,也是应该反对的,而过度的商业化已经把少林寺作为守护佛学文化遗产的形象破坏,重构少林形象和弘扬少林文化,已经刻不容缓。

名噪天下的世界遗产无疑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这也刺激许多地方和部门奔走于申遗的道路上。尽管有一些文化遗产已经在商业开发中不堪重负,但管理者仍罔顾其安危,坚持申遗,以获取更大的“金字招牌”招徕游客。不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制度的宗旨是保护文化遗产,而不是保护商业既得利益,也不是保护商业化。少林寺的“商业中修行”,不仅给善男信女们徒增困惑,也给当代佛学的弘扬制造了负面影响。这次申遗失败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即使列入世遗名录,变了味的文化氛围也一样会让世人把这一“遗产”从心目中“删除”。

申遗热正在中国众多风景名胜中蔓延。不过,放眼国际,毁于过度商业化的名胜古迹不胜枚举。委内瑞拉“珍珠岛”的毁灭就是一个例证。此岛不仅是印第安人先人的文化城堡,也是早期殖民者文化移植的象征地,各类贵族风格的建筑遍布小岛。然而,后人过度开发,滥采珍珠,生态破坏,文化流失,脆弱的“珍珠岛”很快被商业化所毁。因为“破坏了文化遗产的原有风貌”,德国易北河谷近日被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基于类似的原因,英国也有至少三处地方被取消资格。可见,功利主义的申遗,不仅不能实现真正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反而会污损一个地方的国际形象。作为可能拥有世界最多文化遗产的国家,如何摒除商业利益的驱动,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寻找最佳结合点,成为中国申遗的关键。

虽然这一次申遗失手,地方政府归咎于项目“打包”重复,没有明示就是一场文化遗产在被肆意篡改下的危机。不过,如果地方有关决策者把申遗只视为“商业中修行”的案例,把它作为进一步商业化的“招商引资”之门,那这样的申遗不要也罢。申遗可早可晚,但文物与文化保护刻不容缓。假如申遗不成功引发的心理压力能化为真正保护文化遗产的动力,使地方政府把注意力放到真正应该投放的位置,那么此次申遗失手未必不是件幸事,是管理者不幸而少林寺幸,是商业不幸而文化幸。▲(作者是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佛学少林寺少林
编辑部的故事
少林小罗汉拳(十)
《少林寺2》立项拍摄
少林小罗汉拳(五)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少林武术之技术体系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苦厄的修行
少林寺与政治的千年恩怨
佛学认知下的音乐表演理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