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持续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

2009-07-01 03:27何成川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血气分析新生婴儿

何成川

【摘要】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鼻塞式CPAP给氧治疗,观察治疗后1h血气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并与32例头罩给氧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CPAP后PaO2和SaO2较CPAP前明显升高(P<0.01),pH和PaCO2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P<0.05)。结论:鼻塞式CPAP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能纠正严重低氧血症,改善血气,提高疗效及存活率。

【关键词】正压呼吸;婴儿;新生;呼吸功能不全;血气分析

【中图分类号】R56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47-01

急性呼吸衰竭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低氧血症、酸中毒等病理变化常常累及机体多个系统器官。如何采取快速而有效的方法纠正呼吸衰竭,终止其病理损害过程,提高疗效,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提高存活率,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CPAP自1971年开始用于肺透明膜病后己广泛应用于临床,CPAP可使萎陷的或行将萎陷的肺泡扩张,从而改善通气,减少肺的功能分流,使PaO2升高,从而迅速有效地缓解患儿缺氧情况。2007年1 月~2008 年12月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使用经鼻CPAP 的效果进行了观察,比较头罩吸氧与经鼻CPAP 对患儿的血气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1 月~2008 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70例做对象,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8例,其中早产儿12例,足月儿23例,过期产儿3例,体重<1500gl例,1500~2499g12例,2500~3999g21例,≥4000g4例,对照组32例,早产儿10例,足月儿20例,过期产儿2例,体重<1500g0例,1500~2499g11例,2500~3999g18例,≥4000g3例。并发症:新生儿肺炎1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5例,胎粪吸入综合征26例,肺出血5例,HIE 9例,低血糖症3例。两组新生儿间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病及呼吸衰竭类型相似,具有可比性。

1.2新生儿呼吸衰竭诊断标准①临床诊断:呼吸困难、表浅、不规则,呼吸暂停,呻吟,皮肤青紫或苍白,反应差,肌张力降低,未梢循环差。②血气指标:I型呼衰:pH≤7.30,PaO2<50mmHg。II型呼衰:pH ≤7.30,PaO2<50mmllg,PaCO2>50mmHg 。

1.3疗效评估标准①显效:患儿安静,呼吸平稳,面色红润,皮肤润泽,反应好,心音有力,四肢肌张力正常,手足温暖。血气分析:PH7.30~7.40,PaO2>80mmHg.PaCO235~45mmHg.血氧饱和度≥95%。② 好转:患儿安静,呼吸浅促,偶有呼吸暂停,而色红润,口唇发绀,反应尚可,四肢肌张力正常,手足凉。血气分析:pH≥7.30,PaO2≥50mmHg,PaCO2<50mmHg,或PaO2较前提高20~30mmHg,血氧饱和度>80%。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无改善。

1.4方法先给鼻导管吸氧0.5h无明显效果后,对照组改为头罩给氧,治疗组改为简易鼻塞式CPAP。材料如下:鼻塞、橡胶管,二通管,水封瓶,氧气,流量表,湿化瓶。吸入氧流量对照组4~8L,氧浓度0.75~0.85。治疗组氧流量3~5L,氧浓度0.80~0.90,CPAP压力4~6cmH2O。治疗组38例患儿在CPAP前和CPAP后30分钟,分别经指尖取做血气分析。

2结果

治疗组38例患儿经CPAP治疗,血气变化(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饱和度(SaO2)有显著性差异(P<0.01),余项目均无显著性筹异(P>0.05)。

经鼻CPAP治疗后,23例患儿0.5h内而色转红,青紫消失,患儿安静,剧围循环良好,11例患儿4h内上述症状改善。4例患儿改善不明显。对照组有5例上述症状0.5h内改善,6例患儿4h内改善,2l例改善不明显,治疗结果见表2。

3讨论

小儿呼吸衰竭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时期,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采取快速有效方法纠正缺氧是抢救过程中重要环节之一。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肺容量及功能残气量较小,肺泡容易萎陷,肺不能完成机体代谢所需的气体交换,导致动脉血氧下降和二氧化碳潴留,即为呼吸衰竭[1].因此,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且用一般给氧和通畅气道无法纠正呼吸衰竭时,常采用CPAP予以治疗。CPAP通过维持呼气末一定的正压扩张呼吸道,增加功能残气量,增加肺泡稳定性,保持呼气末肺泡扩张或使萎缩的肺泡扩张,从而改善肺泡通气,减少肺内分流,减轻通气/血流失衡,使PaO2增加,PCO2降低,并减轻肺间质水肿,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消耗[2]。由于呼吸机的使用操作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一般基层医院难以开展,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副作用少,可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肺炎、湿肺、呼吸衰竭的治疗。经鼻CPAP给氧是70年代初开始用于新生儿的一种给氧方法,其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可解决湿化及氧浓度两大问题,通常对患儿无损伤,是纠正新生儿低氧血症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对新生儿无创伤的有效给氧方式。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给氧方法[3]。经鼻CPAP还可减少呼吸机的使用,有时可起到代替呼吸机的作用。使用经鼻CPAP需注意以下几点:①临床出现早期呼吸衰竭表现即应使用CPAP,尽快纠正缺氧,阻断病情恶化,指征不要太严;②对呼吸情况尚未完全稳定的患儿,尤其是早产儿、低体征儿,可适当延长CPAP使用时间,以预防肺出血发生[4]。因早产儿、低体重儿肺组织分化不完善,肺泡少、肺血管多,加上凝血机制缺陷,更易有出血倾向,正压呼吸可使肺泡扩张,减少肺血管渗出。③气流量一般在4~6L/分,太小不能形成正压,不能呼出CO2,太大易形成气道损伤;④选择合适的CPAP压力。CPAP压力取决于肺的顺应性,对肺顺应性好的疾病,压力在2~3cmH2O即可,而对肺顺应差的疾病压力要4~6cmH2O,有时甚至达10cmH2O方能有效。本组患儿最大CPAP值用至8cmH2O;⑤加强呼吸道管理,常规1~2h吸痰,清理鼻塞及口腔,更换体位,以预防鼻中隔糜烂及肺部感染。本组有2例发生鼻中隔糜烂,CPAP撤退后,继予局部清洁,最终痊愈。⑥在合理调节CPAP参数下仍不能缓解低氧血症时,应行气管插管机械呼吸。因此,早期使用经鼻CPAP可避免气管插管,减少机械通气应用,并减少院内感染,减少许多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是新生儿最基本的呼吸管理技术,适用于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诸福棠,胡亚美.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5-35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6

[3]邓建明.简易鼻塞式CPAPi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观察及预后分析[J].华夏医学,2002,6:804-805

[4]孙金苹,崔京宁,丁学勤.鼻塞CPAP治疗小婴儿呼吸衰竭12例[J].中国医刊,2000,2:26

(收稿日期:2009.04.26)

猜你喜欢
血气分析新生婴儿
婴儿为何睡得多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婴儿房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肺水肿的疗效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盐酸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