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糖尿病患者血浆ET-1和Ang-Ⅱ的水平的前瞻性研究

2009-07-01 03:27张国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内皮素肾小球血浆

张国辉

【摘要】目的:探讨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的变化与胰岛素的关系。方法:实验分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优降糖类降糖药,检测血浆内ET-1和Ang-Ⅱ的含量变化。结果:ET-1和Ang-Ⅱ的含量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各项指标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验表明胰岛素强化治疗可降低血液内ET-1和Ang-Ⅱ的含量,且效果优于服用普通降糖药,说明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糖尿病患者有积极作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前瞻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48-02

2型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征,其原因是胰岛素分泌缺乏(β细胞功能减退)和胰岛素作用减

[1],β细胞功能的进行性衰竭又成为高血糖发展的驱动力,从而形成高血糖和细胞功能下降之间的恶性循环。对新诊断的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获得理想的血糖控制,打断体内的葡萄糖毒性,使日细胞得到休息,可以部分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可延缓糖尿病的发展。内皮素(endothelin,ET)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和促进细胞增殖作用,人类有三种ET基因,ET-1、ET-2和ET-3。ET主要是内皮细胞合成分泌,在肾脏主要是ET-l发挥作用。在生理情况下,ET-l含量很低,在各种因素如缺血、缺氧刺激下由局部合成,很多实验证明在DN发病机制中,肾脏局部ET系统起着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ET-1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发挥作用,致肾小球毛细血管收缩,降低肾血流量[2]。给予非选择性ET受体拮抗剂,发现能明显降低高血压及减少蛋白尿,并能阻止蛋白尿的进一步发展[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RAS中有效成分是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Ang-Ⅱ),血管紧张素-Ⅱ是由肝脏合成的血管紧张素原在肾脏水解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后再水解生成的产物。Ang-Ⅱ主要作用在出球小动脉,使肾细胞肥大,刺激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合成,导致肾小球压力增高,从而对肾功能影响很大。Ang-Ⅱ可通过提高内皮素转化酶活性及增强前内皮素原 mRNA转录两个途径来刺激内皮素合成,故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能减少内皮素的合成[4]。本研究探讨了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糖及血浆内ET、Ang-Ⅱ含量的变化过程,并分析ET-1、Ang-Ⅱ与糖尿病的相互联系,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治疗糖尿病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新诊断糖尿病患者78例,其中男44例,女34例,年龄40~64岁,平均年龄51.82±7.22岁。

1.2方法将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选择新诊断糖尿病患者47例,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40~64岁,平均年龄51.78±7.26岁。对照组:选择无心肺肝脑及肾病的健康者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在41~62岁,平均年龄为52.02±7.14岁。治疗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睡前皮下注射诺和灵?。对照组患者口服优降糖2.5~5.0mg,2次/天,视病情具体调整,连续服药8周。治疗组与对照组于清晨7点空腹坐位取肘静脉血6ml,分离血浆,置于-70℃冰箱待测。治疗目标:空腹血糖≤7.0mmol/L。

1.3主要试剂血管紧张素Ⅱ放射免疫试剂盒: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内皮素-1ELISA试剂盒:美国cayman chemical公司。

1.4统计学分析各组数据均用均数士标准差(±s)表示。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检验水准ɑ=0.05,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78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有部分患者出现低血糖及消化道不适。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糖、ET-1、Ang-Ⅱ含量结果比较见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糖含量、ET-1、Ang-Ⅱ含量治疗前均高于治疗后,且差异极显著(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血糖含量、ET-1、Ang-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

3讨论

本实验在研究了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在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过程中,血糖及血浆内ET-1、Ang-Ⅱ含量的变化,发现患者血糖及血浆内的ET-1、Ang-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而且差异极显著(P<0.01),这与之前的有关报道相一致[5][6]。糖尿病患者的ET-1和Ang-Ⅱ的含量都会有所增加,ET-1、Ang-Ⅱ的含量增高,可引起肾小球高灌注、高压力,而高灌注、高压力反过来又会引起肾脏进一步产生ET-1和Ang-Ⅱ,如此恶性循环,使糖尿病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ET、Ang-Ⅱ的含量可间接体现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程度,当患者受到治疗后,血糖浓度降低,使肾小球压力降低,ET-1和Ang-Ⅱ的含量下降。这些都与实验结果相吻合,78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ET-1和Ang-Ⅱ的含量在治疗后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病情有所缓解。ET-1和Ang-Ⅱ的可能还与血糖的代谢变化有关。较早的研究认为,ET-1和Ang-Ⅱ分属于ET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两个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但最近的研究表明两者在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是起着相互协同作用的[7][8]。这些从本实验的结果也有所体现,78名患者血液中的ET-1和Ang-Ⅱ的含量以及血糖含量在治疗后几乎同时得到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确实存在着相互关联,有可能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血糖环境促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表达,从而增加血液中Ang-Ⅱ水平,造成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促进肾小球硬化,而收损害的程度的直接体现就是ET-1的含量:血管内皮细胞及肾脏细胞的破坏和增生,刺激其增加分泌ET-1,使ET-1含量增加。在进行补充胰岛素后,高血糖环境得到改善,血糖浓度下降,使Ang-Ⅱ水平下降,进而降低了ET-1的分泌。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与ET-1和Ang-Ⅱ的含量存在某种联系,随着血糖的有效控制,病情的缓解,它们的水平显著下降。胰岛素的注射治疗在早期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内影响糖尿病因子的表达的、代谢,对糖尿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但其对这些因子的具体作用方式还不明确,这一点需要今后实验进一步探讨。综上所述,胰岛素的注射对早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但还应预防低血糖等并发症,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的治疗糖尿病。

参考文献

[1]Simonson MS,Dunn MJ.Endothelin PePtides[J].a possible role of glomerular infuamation. Lab Invest,1991,64(3):265.

[2]冯波,金之欣.Ⅱ型糖尿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激肽-前列腺素-血栓素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4,2(1):22.

[3]王秋月,刘国良,王春义,等.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心钠素、血管紧张素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18(12):722.

[4]程虹,田雪飞,董鸿蕊,等.糖尿病肾病大鼠内皮素-1与血管紧张素Ⅱ交叉作用的初步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3):248-252.

[5]罗莉,郝德靖,赵军,等.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及其相互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

(收稿日期:2009.04.04)

猜你喜欢
内皮素肾小球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内皮素-1对牙周膜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和肽素与大内皮素-1及N末端脑钠肽对心力衰竭的预后价值
糖脉康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管内皮素-1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前列腺癌患者内皮素-1 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