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与临床生化检测指标相关性的分析

2009-07-01 03:27柴树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相关性脂肪肝血脂

柴树红 胡 君 陈 丽

【摘要】目的:为了解脂肪肝患者的严重程度与血清生化指标内的关系,为诊断脂肪肝提供检验依据。方法:对256名经B超诊断为不同程度的脂肪肝患者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ALT),血脂和r谷氨酰转移酶(r-GT)等4项指标进行异常率分析和各指标问相关性分析。结果:脂肪肝患者血清ALT的异常率最高(70.4%~89.8%)LDL-C和TG次之。ALT和r-GT间的相关性最强(r=0.27~0.59)但ALT或r-GT与血脂4项问的相关性不显著或无相关性。结论:ALT可作为脂肪肝诊断的参考指标。血脂升高在脂肪肝形成早期起作用;LDL—C在脂肪肝形成全过程中起作用。肝损伤指标与血脂指标问相关性不显著。

【关键词】脂肪肝;酶;血脂;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5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65-01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市各区县健康查体人群中随机抽样的256名脂肪肝患者。由专科医生根据B超检查结果诊断为轻度脂肪肝、轻至中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和中至重度脂肪肝。其中轻度脂肪肝共93例,男75例,女18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2.8岁;轻至中度脂肪肝共68例,男58例,女10例,年龄24~82岁,平均年龄45.7岁;中度脂肪肝共78例,男70例,女8例,年龄24~64岁,平均年龄42.1岁;中至重度脂肪肝共17例,全部为男性,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34.3岁。

1.2实验室指标测定受检的各型患者组均测定空腹血清胆固醇(TC)含量;甘油三脂(TG)含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丙气氨酸氨基转移酶(ALT);r-谷氨酰转移酶(r-GT)。测定方法皆采用酶法。

1.3仪器与试剂仪器为日本生产的奥林帕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校准品及质控品均为罗氏公司提供。

1.5诊断标准依中华医学会法定计量单位有关规定[4]确定参考值为:ALT5—40 U/L;r-GT男11~64 U/L,女9~36 U/L;TC 3.6~5.2 mmol/L;TG 0.23~1.7mmol/L;HDL—C男0.94~1.74 mmol/L,女1.05~1.90 mmo/L;LDL—C<3.12 mmol/L。高或低于此范围者为异常。

1.5统计学处理使用天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脂肪肝阳性率采用多组秩和检验,检验水准=0.05;对相关眭系数进行t检验,检验水准=0.05。

2结果

通过对各型脂肪肝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各个检验指标中ALT阳性率在各型脂肪肝中均最高。最低为轻度脂肪肝70.4%,最高为中度脂肪肝89.8%。在所有的阳性率中最低的一项指标是HDL—C,最高的也不超过20%。在由轻度到中至重度脂肪肝的各型脂肪肝阳性率比较中除LDL—C外其它各检验指标都有低一高一低的发展趋势。TC、TG和HDL—C三个指标,轻至中度脂肪肝是高峰,中至重度脂肪肝却比较低。ALT、r—GT两个指标,中度脂肪肝是高峰。LDL—C在由轻度脂肪肝到中至重度脂肪肝的发展中是逐渐增加的,但增长幅度不太明显。对各型脂肪肝各检验指标的阳性率采用秩和检验,结果P<0.05。

3讨论

脂肪肝是一种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同时也是多种肝脏疾病发展中的一种病理过程,是最常见的弥漫性肝病之一。如果不及时从饮食、运动、药物上进行控制和治疗,它将在较短时期内发展为不可逆的肝损害,其纤维化的发生率高达25%。且有1.5%~8%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年度体检是对脂肪肝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有效手段。本研究表明:脂肪肝患病率基本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量却逐渐减少,加之内分泌的变化,体内脂肪转化能量减少,脂肪蓄积,肝脏合成磷脂的能力降低而致。在30~40岁男性中脂肪肝患病率高的原因,不能排除过量饮酒引起的酒精性脂肪肝。经统计学处理本文发现各生化检验指标在各型的脂肪肝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C、TG和HDL-C在轻至中度脂肪肝中阳性率最显著。ALT和r-GT在中度脂肪肝中阳性率最显著,LDL-C在重度脂肪肝中阳性率最显著。各检验指标比较,ALT阳性率在各型脂肪肝中均最高,TC、TG和LDL—C的阳性率次之,可见脂肪肝的发展与ALT和血脂的增高相符合。在各型脂肪肝中病情最严重的中至重度脂肪肝的各生化检测指标阳性率并非最高,这提示病情的发展并非与检测指标呈正相关。两种酶的阳性率均在中度脂肪肝中最高,酶的增高在中度脂肪肝中发生率最高。血脂在轻至中度脂肪肝中阳性率最高,可见血脂增高在脂肪肝早期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而LDL—C的阳性率是依脂肪肝的严重程度而增高的,提示唯独LDL—C阳性率是依次增高的,提示它在脂肪肝形成过程中始终起着作用。在各型脂肪肝检测的生化指标中两种酶的相关性最显著。两种酶和血脂均没有相关性或相关性不显著。可见脂肪肝的肝损伤与血脂间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体检还发现脂肪肝的患病率男性远远高于女性,这可能与内分泌差异和男性多饮酒及高热量饮食摄入量比女性高有关。脂肪肝是可逆的,在消除病因后可以好转甚至恢复正常。脂肪肝的防治主要在于控制饮食,合理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减轻体重,降低血脂(尤其注重降低甘油三酯),以利于提高人群的整体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M arehesini G Babini M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the m etabolie syndrome[J].M inerva Cardioangio1,2006,54:229.

(收稿日期:2009.04.11)

猜你喜欢
相关性脂肪肝血脂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如何快速消除脂肪肝
你了解“血脂”吗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