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产素点滴引产46例临床观察

2009-07-01 03:27汪忠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催产素点滴指征

汪忠艳

【摘要】目的:探讨催产素点滴引产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02年1月~2002年6月间由专人进行的46例催产素点滴引产(引产组),并以同期自然临产的46例孕妇作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难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情况等。结果:两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剖宫产指征方面两组有所不同。结论:催产素点滴引产不增加难产率,是一种实用又安全的引产方法。

【关键词】催产素;引产

【中图分类号】R71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29-01

1资料及方法

1.1研究对象2002年1月~2002年6月在产房接受催产索点滴引产46例由专人进行宫颈评分、操作及效果判定。所有患者均无临产征兆,以不同体征接受引产,并选择同期自然临产46例作为对照组。

1.2方法

1.2.1引产方法0.5%催产素每分钟8滴开始视宫颈强度和频率调节点滴速度,每15 min按等差级数的比例增加滴速,直至最佳的有效宫缩(每10 min 3次宫缩,每次持续40~60 s),最高达到2%,40滴/min,其间严密观察胎心变化。

1.2.2标准以Bishop评分判定宫颈成熟度,引产4 h内开始规律宫缩进入产程,或停止点滴后24 h内临产为引产成功。引产时间达4 h,浓度达2%,每分40滴,仍无有效宫缩,连续2 d不临产为引产失败。

2结果

2.1两组一般及产科情况两组的一般情况基本相同;两组产科条件比较,对照组优于引产组。

2.2引产组引产指征、宫颈评分及成功率

2.2.1引产指征46例中胎膜早破17例,孕41 wk18例,妊高征7例,疑胎儿畸形、NST两次异常、孕40 wk及羊水指数9.7各1例。

2.2.2宫颈评分与引产成功率的关系由表1可见,宫颈评分>8者引产成功率100%,评分5~8分仅为67%。

2.3两组剖宫产指征分布从表2可见引产组剖宫产指征较分散,脐先露是B超怀疑脐带问题,因产中胎心监护(OCT检查)异常;低置胎盘是自然破水见血性羊水;引产失败为胎儿偏大引产2 d失败,术后均证实诊断。而社会因素是早破水1 d,家属要求手术。对照组则主要以相对头盆不称为手术指征。两组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宫内窘迫无显著性差异,而头盆不称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催产素引产并不增加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

2.4两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引产组平均出血量(180.4 ml)多于对照组(157.8ml),但两者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为2.17%(1/46),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为4.34%(2/46)也无差异,表明催产素点滴引产不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3讨论

3.1宫颈成熟的重要性宫颈成熟度可直接影响催产素点滴的成败。过去认为宫颈在分娩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即由子宫收缩使宫颈扩大和回缩。近年来研究证明,宫颈在妊娠期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受多种因子调节下逐步成熟。催产素点滴引产成功宫颈成熟是前提。

3.2催产素的作用及选择催产素是P肽激素,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及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合成,并沿神经细胞轴突传达至神经垂体终末,释放到毛细血管中经血循环流向靶器官,催产素的量随孕期增加而增加。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作用除了受催产索浓度的影响外,还取决于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对母婴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除外头盆不称后进行。务必向患者及家属进行交待,保证催产素引产的进行。只要选择病例合适,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催产索引产还是可以提高成功率,减少剖宫产率的。

3.3催产素引产的发展随着检测手段的增多,使催产素引产变得方便、安全及规范化。本组46例引产无一例强直宫缩。3例因胎儿监护显示异常,即手术终止妊娠。新生儿窒息2例,1例孕41+6 wk、羊水Ⅲ度污染行产钳助产,小儿轻度窒息;46例对照组中自然分娩者新生儿窒息2例。两组在产后出血量及出血率尚无显著性差异。催产素点滴引产的效果是肯定的,使催产素点滴变得更方便、安全。

(收稿日期:2009.04.01)

猜你喜欢
催产素点滴指征
环保之心 汇聚点滴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詹红丹:点滴感动在心间
砚边点滴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
催产素有助消除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