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09-07-02 03:55张康金
新课程·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方程组新知自主性

张康金

自主性学习,是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重在激发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体系下突破新知,查找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在中间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在学习和理解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作为一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自主性地学习,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善疑、多思的好习惯,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着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认识传统数学课堂弊端,强化自主性学习的认识

传统的教学课堂,往往都是老师把控,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灌输模式,课堂上,老师通常按照积累的教学经验或成型的教案设计,有板有眼的传授知识要点,学生的思维也必须跟着老师的讲授走,否则将会出现知识遗漏或知识怠慢。这种教学模式延续了许多年,很多老师不愿轻易改变它。就其原因来说,无非是传统的东西固有,新鲜的东西还得重新认识,逐步接纳。就像住惯了老房子的人一时间会不习惯住进宽敞明亮的单元楼一样,等住了一段时间后,又会感到现代房的优越。面对日新月异的教学形势,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已经不能担当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任,而会从很多方面约束学生学习习惯,特别是思维习惯的培养。人的思维其实和弹簧一样,给以它足够的压缩空间,它必将迸发出足够的弹性动能。我们的传统课堂,往往强调学生对老师所受知识及方法的接收,而忽视学生“异类”思维的产生,长此以往,学生必将产生依赖思想,淡化思维创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意识到传统课堂的教学弊端,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课堂,改善我们的教学模式,让新课改的思想生根发芽,让自主性学习充斥我们的课堂。

二、改善课前预习传统,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

预习,是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都要求学生进行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预习。有些学生的预习就是看看书,大体知道本节的内容。至于怎么学,重难点是什么,并不知道。实际上,许多学生并没有达到预习的效果,甚至说根本就不会预习,最后只能回归原路,被动地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讲解。针对这种突出情况,我改变学生预习的传统方式,根据教学目标,采取问题层层推进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悉新知,寻找方法。同时,这样又可以让学生将难以解决的疑问带入课堂,使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去突破知识重难点。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与教师和同学共同讨论,达成共识,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变得轻松和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使他们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去发现新知、探索新知。渐渐地,学生们养成了自觉预习,目标预习的好习惯,有了自主性学习的思想意识。

三、创设自主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的习惯

学生自主性探究习惯的养成,不是空穴来风,也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创设自主学习空间,逐步引导学生层层探究。在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我给出一道这样的例题:二元一次方程组3x+5y=a+2与 2x+3y=3a 的解满足x+y=3,求a2+a-1的值。学生已经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但对三个未知量的方程问题解决有难度,但我没有急于给学生以讲解,而是引发学生利用两个过程寻求解法:先首度自我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题,再二次思考:自己的方法是最简单的吗?2分钟后,汤子强同学给出的解法是:把方程3x+5y=a+2左右两边乘以3后再利用加减法去减2x+3y=3a,这样可以消去a,所得的方程和x+y=3成立,求出x和y,再带入原方程可以求出a,这样就可以求出a2+a-1的值了,他的讲解马上得到了一片掌声。我在肯定了他的解法的同时又提出新的问题:有没有比他简单的?学生猛地一下迟疑,接着在短暂的迟疑后又陷入思考,两分钟后李严纬同学给出他的解法:把x+y=3变形为x=3- y,带入以上方程组,消去x,形成y和a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这样不用求x,直接可以求出a,进而就求出了a2+a-1的值,她的解法明显比第一种解法简单,全班同学给她的讲解报以了更热烈的掌声。到这里,大部分同学们基本放下了思考,认为自己完全听懂了。这时我却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还有没有比前两种方法更简单的?同学们一片愕然,表情已经告诉了我:怎么,还有更简单的?两分钟,三分钟,五分钟时一只小手高高举起,刘凡给出了他的解法:方程2x+3y=3a两边乘以2后去减3x+5y=a+2,可以得到x+y=5a-2,而x+y=3,这样不需要解方程,直接可以得到a,从而可以求出a2+a-1的值。他的解法还没有说完,掌声就响了起来,无疑这是对他最好的肯定和赞赏,更多的人此时却不用我再提示,又陷入了新的思考。课后,我在反思这堂课的收获:我们的新课堂模式提出的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很多不就是在这种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的问题设置中体现出来的吗?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广泛空间,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

四、进行课后练习,增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课后是学生自主性学习时间最长的时候,如何激发学生利用这段时间自主性学习是相当关键的。针对一些实践性强的内容,我总是根据新知识,设计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作业,让他们想办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在学完《统计图》一节内容后,我让学生调查家庭所在小区丢弃塑料袋的情况,绘出统计图,并分析各小区的卫生情况,给他们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这样的课后练习,使他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一方面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自己动手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在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讲,也增强了他们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一个人对新事物的认识,必将有一个引导、摸索、认可、自发的过程。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我们利用我们的课堂阵地能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周期自然就会大大缩短,这样,我们新课改的魅力才会真正得到展现。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下陈中学

猜你喜欢
方程组新知自主性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深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巩固练习
一类次临界Bose-Einstein凝聚型方程组的渐近收敛行为和相位分离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非自治耗散Schrödinger-Boussinesq方程组紧致核截面的存在性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