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紧做好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

2009-07-02 09:50李建中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3期
关键词:台海和平军事

李建中

摘要去年年底,胡锦涛主席提出了“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命题。这是改善两岸军事关系、稳定台海局势、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我军必须抓住两岸关系缓和的难得机遇,积极探讨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分阶段、有步骤地把两岸军事交流推向前进;在弘扬中华民族共同军事文化中培养两军情感,在一致维护中华民族领土完整中加强协作,在军事互信与政治互信的良性互动中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关键词两岸关系军事安全互信机制

中图分类号:E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201-02

去年年底,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为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是指双方或多方军队之间,为增进理解,建立信任,避免误判,以及降低冲突爆发的可能性,进而达到结束敌对状态与签署和平协议的目的,而制定的军事活动具体制度安排。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是胡锦涛主席在两岸关系趋向缓和的新形势下,为稳定台海局势、推进两岸和平发展而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思想,为两岸军事关系的改善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有利于中华民族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在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的今天,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已经成为不同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军队之间消除误判、建立信任、避免冲突的有效手段。作为事关世界安全与稳定的敏感地区,两岸武装力量之间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维护整个世界的安全与稳定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有助于把节约的“军事”、“外交”资源用以推动海峡两岸经济社会发展

长期以来,台湾为了对抗大陆,在军事斗争准备和外军对台军售等问题上,都耗费了大量“军事”、“外交”资源。2004年6月,台湾对美军事采购案费用总额高达6108亿元新台币。2007年8月,美国批准出售给台湾的60架UH-60M“黑鹰”直升机的费用就达717亿元新台币。2008年10月,美国国会又批准了64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案。台湾为维持“邦交国”关系、拓展所谓“国际空间”,开展“金元外交”耗费甚巨。两岸中国人搞对抗,他人渔利,这是海峡两岸都不愿看到的局面。消除对抗、外交休兵,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改善国计民生上,推动两岸经济社会和平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明智之举。

(二)有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力量的增长,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中国的和平与稳定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利益,而且关乎世界人民的利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也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22日公布,2008年中国经济在困难中保持了9%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20%①。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也被世人看作是“中流砥柱”,这正是国际社会希望台海局势稳定的思想基础。此外,美台之间的《与台湾关系法》、《共同防御条约》,美日之间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及北约组织相关的安全条约,把台海的局势与世界人民的安危绑在了一起。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有助于遏制台海危机的爆发,有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三)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是中华民族走向和平统一的实质性步骤

军事关系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关系中较为敏感的关系。消除军事对抗,才能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更加稳固的基础,才能为最终达成政治和解创造条件。两岸之间交流,虽然经济、文化走在了前面,但两岸之间开始军事交流与合作,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才算得上在和平统一的道路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二、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可行性分析

长期以来,台湾问题不仅是中美关系、也是世界各国与中国外交关系发展的敏感话题。总体上,国际社会希望台海局势保持稳定。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的历史性转机,为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一)两岸领导人都表达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建立军事安全互信的良好意愿

两岸和平发展是两岸中国人长期追求的目标,大陆很早就提出“一国两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在2004年发表的“5.17声明”中,大陆首次提出了“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主张。由于陈水扁政治集团的阻挠,大陆的和平善意迟迟得不到回应。2005年,中国共产党积极邀请连战、宋楚瑜、吴伯雄等国民党、亲民党政要到大陆访问,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友好关系持续增长。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及亲民党达成的新闻公报均提出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避免两岸军事冲突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等议题。马英九多次提及“外交休兵”、“军事互信”、“和平协议”等议题。在此力量的推动下,台湾“国防部”将军事战略由原来的攻势战略调整为守势战略,提出裁军10万,希望达成“台海无战事、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目标。对于台湾当局的善意,大陆给予了积极回应,这突出表现在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指出,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我们愿意通过协商对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探讨两岸政治、军事问题,为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创造条件。两岸领导人对于实现和平发展、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积极态度,无疑为两岸军事关系的改善与突破创造了条件与契机,为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

(二)两岸人民积极行动、深入交往,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具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和良好氛围

两岸人民同宗同源,没有宗教、民族和文明冲突,经历60年的分隔之后,两岸人民都渴望密切关系。海基会和海协会恢复了谈判,签署了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邮政合作、食品安全等四项协议,大陆客开始赴台观光,大熊猫也已落户台湾……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日益扩大。2008年10月23日,在台湾“中华搜救协会”的推动下,两岸在金门和厦门间的小三通航线上,进行了首次海上联合搜救演习,开创了民间推动、当局同意、人民得利的“三赢”局面,为两岸建立军事互信迈出了积极的一步。

在人民的推动下,“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条款已明确写进《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只要台湾当局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停止“台独”分裂活动,两岸双方随时可以就正式结束敌对状态,包括建立军事互信机制进行谈判”。2008年6月,台“国防部长”陈肇敏表示,已制订出关于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政策草案,初期有望公布“国防报告书”;预先公告演习活动,保证不率先攻击,并遵守核武“五不政策”,即台湾坚持不生产、不发展、不取得、不储存、不使用核武器,同时主动公布海峡行动准则;并表示,台湾将针对两岸最新形势发展,重新修订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政策草案。上述情况表明,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有着群众基础和氛围。

(三)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

维护台海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美国白宫智库卡都研究所的国防与外交政策研究副主席卡本特在《华盛顿时报》撰文指出,美国必须小心行事,避免危及两岸在小心谨慎中逐步恢复的和睦关系。美、英等国一些政要也表现出对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兴趣,表示“乐见其成”。维护台海局势稳定符合美国的利益,他们一直反对的是“单方面改变两岸现状”。若两岸双方都有意走向和解,则美方将失去干涉中国内政的理论依托。

三、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主要分歧及障碍

(一)台独势力的阻挠

两岸关系趋向缓和,经贸、文化交流日益增加,但台独势力仍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利用各种机会对两岸交流设置障碍。如绿营人士诬称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是中共将统战工作渗透到台湾军营的又一招妙棋。”因此,在蓝、绿阵营尖锐对立的台湾,国民党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来消弭“台独”势力的干扰。

(二)国共两党在两岸关系的最终走向上还存在分歧

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而马英九上台前后主张是“不统,不独,不武”;台湾当局认为,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基本途径应是:以“实力为后盾,推动两岸和解”的政策为基础,以“互通善意,求同存异”及“建立规范,稳固互信”为原则务实推动,最终达成“终止敌对,确保和平”的目标。并要求大陆首先“撤除对台飞弹”,以展现促进台海共荣共利的诚意。由此可见,台湾当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维护台湾的和平,对统一问题闭口不变。这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推进。

(三)美日等反华势力的干涉

美国虽一直推动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但其意在维持台海稳定,防止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不希望看到两岸建立旨在走向统一的和平协议,更不会容忍可能损及美台军售的军事安全协议。去年布什政府批准的对台64亿美元的军售案就是印证。日本从其地缘政治安全角度出发,对两岸构建军事互信机制态度冷淡。未来一旦两岸军事互信机制进入实质阶段,美日等国反华势力势必多方干涉,极力阻挠。

四、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步骤

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不同于一般的经济、文化议题,它涉及的问题层次高、影响大,双方十分敏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妥善、周密的准备,才有可能达成较理想的目标。

总体思路。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必须以胡锦涛关于台湾问题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论述为指导,依据中央对台工作的决策和部署,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着眼于维护和推动海峡两岸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抓住国民党在台湾“执政”期间倡导交流合作的有利机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沿着从民间交流开始、经半军方过渡、到军方谈判的路径,有步骤、分层次地向前推进。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军事交流,时机成熟时,开展政治谈判,达成和平协议,为最终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一)主要内容构想

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基本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搭建军事交流沟通平台。军方应设立专门负责两岸军事交流与合作的机构和部门,建立军事热线等相关设施。二是共同制定工作规划。对两岸军事交流合作的目标、原则、内容、措施等进行设定。三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限制性制度。对双方武装力量的行动做出一些限制,如大陆不对台湾进行导弹瞄准,台湾削减购买武器装备数量,停止与外国装备、人员、技术交流;设立军事缓冲区;限制军事演习规模等等。通告制度。军事演习、军备采购、编制调整等军事重大行动要定期向对方预告或通告;合作制度。定期组织搜救、反恐、人道救援等演习,并在维护中国领土主权、人道主义救援等问题上开展合作;定期进行互访,开展学术研讨,交叉培养军事人才等。督查制度。对双方武装力量执行工作规划和遵守规章制度情况定期回顾和检查,提出改进措施。

(二)主要步骤

第一步,积极行动,增加互信,打造两岸军事交流情感基础。以经贸、文化交流为依托,以民间交流为主导,积极开展友好行动,积累善意。前不久,吕秀莲表示愿以“玉山午报”创办人身份访问大陆。这为我们在绿营中开展统战工作提供了契机。还可以举办两岸黄埔同学会、退役军官联谊会、保钓行动协调会等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拉近隔绝近60年的两岸同胞感情,提高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逐步化解泛绿人士对大陆的误解,极大地孤立分化瓦解“台独”势力。

第二步,开展半军方沟通,进行初步协商,打造军事交流的信任基础。2001年7月,台湾四十多位退役将领在前“总政战部”主任许历农的带领下,在北京参加了“七七”抗战纪念活动,并与大陆退役将领亲切交谈,向大陆表达了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和保卫两岸和平”的心声,取得了较好效果。在两岸军方正式接触时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从退役将领、文职人员等非军方人士入手,以开展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学术研讨等形式进行接触,就安全领域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等事宜进行初步协商,循序渐进,逐步达成共识。

第三步,开展军事谈判,建立规章制度,打造两岸军事交流平台。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大陆军方依托海基会和海协会,就设立专门负责两岸军事交流与合作的机构和部门、制定相关工作规划、规章制度等问题进行磋商。并按照有关规定,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军事交流活动。如进行军事学术研讨交流、军事人员互访,互邀参观军事演习,共同进行军事演习,在维护钓鱼岛、南海主权问题上开展联合行动,等等。

第四步,拓展交流平台,签订和平协议,打造和平统一的现实基础。在良好互动的基础上,两岸领导人进行互访和授权进行政治谈判,就台湾地位问题、社会制度问题、“国际空间”问题、对外名称问题、军队及军售问题、“外交”和“邦交”问题等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进行磋商,达成和平协议,逐步加深沟通交流,最终实现“一国两制”构想。

注释:

①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版.

猜你喜欢
台海和平军事
本期导读
新冠疫情下2021-2022年台海政经形势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四次台海危机及其启示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