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文学中的短篇经典

2009-07-02 05:29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百合花短篇小说题材

木 弓

想到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自然会想到新中国的文学,想到那些曾经震动我们心灵、鼓舞我们精神的优秀作品。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一定会是我们首先想到的作品之一。谈到新中国文学的短篇小说成就,《百合花》是一定绕不过去的。说它是新中国文学中的短篇小说经典,一点也不为过。

这篇小说的经典性就在于作家成功地把自己的艺术个性融入到现实的要求之中,令人不可思议地创作出一篇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达到时代高度的小说。的确,与“讲话”精神一脉相承的新中国文学精神,强调“工农兵”为文学表现的主体,支持现实主义反映生活本质的艺术思想。这对当时多数作家来说,要完成这种文学精神和形象塑造的根本性的转型,一直存在着很多困难。特别是在艺术上,并不是很多作家都能有出色创新表现的。在短篇小说这个艺术要求特别苛刻的创作领域里,人们对优秀作品的渴望也就格外强烈。《百合花》等为数不多的作品就在这样一个文学生态环境下神奇般地问世了。我们由此确定了一个坚定的信心,以人民为表现主体的新中国短篇小说,能够达到时代美学的高度。由于有了《百合花》这样的作品不断问世,新中国文学正在建立自己独有的核心价值,正在形成属于新中国文学自己的创作规律。

作品没有正面描写战争,也没有渲染战场的血腥。它选取淮海大战一个完全被史学家忽略的极不起眼的侧面——一名十八岁的解放军战士牺牲在中秋节这个美好的夜晚里。白天他和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一样,有着美好的生活向往,也许想过很多好事情,就是没有想到,第二天早晨,他会躺在前线包扎所的担架上,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战争的残酷性就这样在作家稳健从容甚至平平淡淡的描述中表现出来了,战争中普通人的命运与“人性”遭遇也生动展现出来了。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革命战争的胜利,正是许多这样的青年用生命换来的。在这里,小说主题内涵体现得格外坚定和突出。不过,小说故事的重点不写战士牺牲的过程,而细腻地描写他牺牲前一天向老乡借棉被时与“新媳妇”的一段小插曲,与战场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强调了小说的主题。小说构思精巧,匠心独运,细节生动、性格丰满,充分显示出作家的文学功力和艺术个性。

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在新中国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数量比较多,但多数作品在这种强势题材面前,作家艺术个性和风格通常会有意无意地自我萎缩,以免伤害或贬低“表现主体”的形象。然而,《百合花》恰恰反其道而行之。从战争环境中走过来的作家内心中,有一种与时代合拍的激情和自信。她比别人更深地知道强化自己的艺术个性,才能突破这个题材的局限,才能出新。结果真的是这样,小说感人之处在于战士牺牲前与“新媳妇”之间传递了一种看似误会,其实含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男女感情的微妙信息。这种本来挺“小资”的情感,现在却从普通农民身上流出,居然这样合适得体,这样有味道。“表现主体”形象不仅没有因此受伤害,被贬低,反而有“人情味”,更加高大。茅公当年用“清新、俊逸”等词汇来赞赏这篇小说,非常到位。我重读这篇小说,会更多使用“朴实、从容、隽永”这样的字眼,因为,现在多数小说,总是去不掉“浮华”、“浮躁”。看似追求人性表达,其实把握不住人性本质。短篇小说写到《百合花》这个份上,真的是反映了新中国短篇小说写实技巧运用的最高水平。就是在今天,我们处理同类题材,《百合花》仍然是最重要的范本。

由《百合花》想到当前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困难。一段时期以来,不少人以“人性”、“创新”的名义,试图突破革命历史题材在新中国文学所形成的文学核心价值。这种“消解”或者说“新历史主义”的写作出了不少新颖之作、空灵之作,但出不了厚重之作、经典之作,总体效果并不理想。不是说,这个题材所形成的模式突破不了,而是说,不按艺术规律办事,只迷信新理念,永远也突破不了。这一点,倒是应该学学《百合花》,看人家怎样突破创新。

我以为,中国革命的历史应该被看成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精神文化血液流淌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就这一点来说,我们需要更自觉地建立自己时代的文学核心价值。新中国文学的经验有太多值得我们吸取。在这个意义上说,《百合花》依然芬芳。

责任编辑吴晓辉

猜你喜欢
百合花短篇小说题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百合花
一朵百合花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寻找初恋(短篇小说)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百合花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