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不必对中国草木皆兵

2009-07-06 16:23
环球时报 2009-07-06
关键词:情报部门间谍华人

姚 蒙

法国媒体借时佩普70岁去世时再谈中国间谍案,又一次引起人们对80年代这个离奇案子的质疑。一个法国公务员、资深外交人员,竟然可以在当时还很“保守”的中国交上“女友”后偷偷向其提供机密文件,并不为上司所知,和“女友”交往十几年竟然不知道其是男身,如此间谍罪只判刑6年,所有这些情节,都只能用匪夷所思四字来形容。

如果这只是茶余饭后的闲谈笑资,或仅仅是好莱坞电影的荒诞故事也就算了,但事实上西方社会对中国往往有些草木皆兵。这类故事在现实中不时出现:前一时期,一位中国普通女留法学生因为没有注意规定,将法国实习公司的一些材料带回家处理准备写论文,就被描绘成精通法、英、德、西班牙和阿拉伯五国语言、擅长黑客技术,成功侵入公司的电脑系统窃取大量商业机密的间谍。法国各大媒体当时都纷纷从这一角度来进行报道。法庭进行2年多的深入调查后,最终判决只是这位女学生违反公司保密规定,而非媒体一直大肆渲染的间谍。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媒体误导对舆论和司法系统的重大影响。据称在此事件之后,中国留学生找高科技公司做实习或找工作,都屡屡遇到障碍。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上升,“无孔不入”的“中国间谍”成了西方媒体频频炒作的噱头,一起接一起耸人听闻的间谍案情更成为刺激媒体兴奋点,媒体的炒作也让民众潜移默化地给中国打上特殊的烙印,一旦有中国人涉及到违规操作,人们会立马考虑到此人是否在偷窃情报。德国《明镜》周刊更是直接拿中国文化开刀,污蔑中国就是间谍文化,暗指中国留学生和在外学者都是潜在间谍。要申请加入西方国家国籍的华人,都可能受到反间谍部门或情报部门的调查。西方一些普通人,也往往对华人有种种偏见和防范情绪。

但正如一些西方有正义感的人士所说,对中国间谍案的说法最终很少有事实根据。而媒体的不实报道,煽起的是公众意识里对中国的敌意和反对。

事实上,从武器禁运、敏感高科技禁运到企业专利、企业机密的严格保护,到对海外华人的调查、华人进入敏感岗位的困难,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防范始终是非常严密的。同时,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西方情报部门更加强了对中国的渗透。美国、英国媒体都报道过这些国家的情报部门大量招聘对华情报工作的人员。

其实西方民众完全没有必要对中国如此警惕。中国数十年来和平崛起的过程已经说明了,中国的崛起不会威胁到任何国家,而推动世界的和谐发展也需要中国的稳定和强大。对于一些推波助澜、煽风点火的西方媒体来说,首先纠正对中国的偏见,遵从客观的原则进行新闻报道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为法国华裔学者。)

猜你喜欢
情报部门间谍华人
间谍酷知识
头脑大爆炸
高科技奥运会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间谍混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