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消费文化观与人的全面发展

2009-07-07 05:50徐建立
消费导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消费社会消费文化人的全面发展

[摘 要]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关系,也是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消费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现实中,消费文化观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我们要抑制其消极的一面,弘扬其积极的一面,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消费文化 人的全面发展 消费社会

作者简介:徐建立(1963-),男,河南扶沟县人,周口师范学院政法系副教授,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等。

一般人们认为,西方社会早于我国进入到消费社会,消费文化理念也最早形成于西方。鲍德里亚就惊叹到“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1]对消费社会的敏锐观察,使鲍德里亚在关注现象的同时进行了冷静的理论思考,他分析了消费的本质,引出了其符号消费理论,消费社会通过符号体系对社会进行有效的控制,使消费者作为需要被完全内化到了系统之中,消费成为压倒一切的“超意识形态”。逐渐形成的消费文化对人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我们这里所说的“消费文化”主要是指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及这些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文化规律。它包括社会成员的消费价值观、消费习俗、消费方式以及反映在物质产品上的文化层次和文化趋向等。由于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消费文化,因而在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具有不同的消费文化观念与传统。这些消费文化观念与传统是贯穿在消费的发生、发展全过程的。它不同于“消费主义文化”。“消费主义”往往是一个贬义词,指的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它煽动人们的消费激情,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我们这里所说的“消费文化”是一种中性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国当前,双重的“消费文化观”同时并存,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

消极的消费文化观对人的全面发展起阻碍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获得迅速增长,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我国逐步摆脱了物资短缺的阴影,出现较多商品的生产剩余,市场经济的建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由生产本位向消费本位的转向,带来了商品生产的巨大繁荣,商品的数量、种类、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增长。面对着极大丰富的商品,人们长期压抑的消费潜力迅速得到释放,开始大规模地迈入了大众消费时代。消费社会的来临对我国的消费产生了深远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超前消费、信用消费、炫耀消费、符号消费充斥着消费市场,求异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的消费观一度盛行。

这些消费文化观不断消解着传统消费观念所具有的淳朴性、效用性和勤俭性,极力追求炫耀性、奢侈性消费,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并以此作为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所在。片面重视物质消费,物欲至上,享乐第一,忽视精神价值,忽视人的发展,这种崇尚物欲、崇尚感官刺激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与我们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这种消费文化观极易走向消费主义,人的消费欲求无限膨胀,消费成为了目的本身。似乎人活着就是为消费,消费是存在的唯一目的。而消费的主体消费者却成为了消费的手段性工具,出现消费异化现象。这种盛行的消费主义还表现为一种从众行为,人们大肆攀比炫耀,无休止地浪费挥霍,不断地激起人们“病态的欲望”(马克思语),使人们变成欲望的奴隶。人性在滚滚的消费洪流中迷失了。

与之相反,积极的消费文化观对人的全面发展起促进作用。健康、积极的消费文化观是一种符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既适应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又推动生产力发展,满足现代生活的消费意识和观念,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往人们的消费是追求生存资料的丰富性、商品本身的价值性、人体感官的享受性,即人们的消费主要是物质消费的满足。而当代人们不仅追求物质消费,而且越来越追求精神消费,更加注重生态消费。精神消费不是人的生活和生理上的满足,而是人的精神的愉悦,它能启迪人的智慧,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使人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享受,它会“向我们放射出人类崇高精神之光。”[2]开拓人的心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文明。生态消费实际上反映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反映人的本质的要求,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反映“人的复归”,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3]。人们掌握了生态规律,培育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发扬了生态伦理,发掘了生态之美,就能提高消费质量,提高人的素质,使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同时,积极的消费文化观还注重人的追求的个性化、风格化特点,追求丰富的文化生活,使人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代社会人们对社会物品的选择空间扩大,社会更为宽容和开放,人们拥有更大的平等和自由,不再像从前那样追求绝对平均和整齐划一。人们追求个性的标榜和自我的表现,不仅表现在文化领域当中,要求获得文化中的话语权利,而且在消费领域中,个体也更需要通过自己与众不同的消费行为来确立自己在消费领域中的话语权。拥有不同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消费个体都可以在现代的消费社会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喜欢和习惯的消费方式,拥有更加个性化、风格化的消费理念。这种个性化特征打破了意识形态和知识对人的束缚,达到自我的觉醒,对个性自由的追求,这也符合我们正在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另一个角度讲,消费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生理行为或自然行为,高尚的情趣、合理的消费决不会来自庸庸碌碌者的人生选择,物质的享受养育不成健康的人格,人的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兼顾生存性消费、享受性消费与发展性消费,只有这样才不会沦为只追求物质利益和享乐的“单向度的人”,才会有充实的心灵,高尚的品格,才能活出人生的真谛。

总之,消费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紧密联系,随着消费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凸显,我们对之应有一个科学的理性态度,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消费的活动之中,加强消费观教育,引导其合理消费。为此,我们一方面应抑制消费文化中的不健康的、消极的因素,防止消费的异化;另一方面,弘扬消费文化中健康的、积极的因素,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理想,又是一个过程,积极的、健康的消费文化是实现这一理想的动力,完成这一过程的理论支持。人的发展以文化的方式来进行,“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4]。提高消费中的优秀文化含量,就提高了消费层次和质量,提高消费力,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注释

[1]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48、297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6页

猜你喜欢
消费社会消费文化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再生与异化的悖论:消费文化驱动下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机制解析及应对
电视剧《欢乐颂》与“新穷人”的思考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试论对武汉地区大学生瑜伽消费情况的研究
城市大众消费文化的狂欢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探析鲍德里亚思想的研究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