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学校体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2009-07-14 04:02梁龙旭孟秋莉
体育教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体育课运动体育

梁龙旭 孟秋莉

北京奥运会辉煌落幕,其取得的成就之完美,给世界留下的印象之深刻,以至于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要用“非常非常”来形容。但作为体育强国重要标志之一的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和我国竞技体育的强盛存在着巨大的距离,尤其是奥运会取得的辉煌成绩和我们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之间的巨大反差。奥运之后,我们学校体育应该做点什么,不由得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本文从宏观到微观,对“体教结合”、学校体育课余工作、体育教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体教结合“为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我们奥运会的金牌得益于举国体制,有人曾经计算过,每培养一名金牌运动员,国家将耗资1500万元。举国体制确保了我们的传统优势项目,如举重、射击、体操、跳水、乒乓球、羽毛球等,这些项目在一定的时期内,还需要举国体制的保护和鼓励。否则,要不了多久,我们的优势就可能丧失怠尽。但是,仅仅有举国体制,还不足以全面推动中国体育的发展。对于一些职业化程度较高的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网球等,需要借助市场的力量推动项目的发展。即便有了举国体制,有了职业体育,也还远远不够全面,我们还需要一条途径,那就是——“体教结合”。

2000年,《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颁布,“体教结合”新的课余训练体制得到确立。“体教结合”不仅是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确立互相协作的关系,更确立了无论是文化课学习还是课余运动训练,均以教育部门为主的思想,即把课余训练纳入到教育体系。其目的是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素养,挖掘青少年运动员发展潜力,解决运动员生源和出路等一系列问题。这次奥运会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胡凯、曹逸飞、赵颖慧、刘青、李翔宇等一批“学生运动员”的精彩表现,这些学生运动员虽还未成为奥运夺金的主力阵营,但却使我国对体育教育事业的反思和未来走向进行深刻思考,这就是“体教结合”,一个体魄与人格并重的理念,一个强调个人德智体并重、全面发展的理念。

“体教结合”的推行,提升了学校课余体育的地位,学校不仅具备了培养体育骨干,促进专项运动普及和提高的作用,还具备了直接培养高水平运动人才的功能,这对学校体育的课余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课内外结合

每周两节体育课解决不了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也解决不了全民健身问题,体育教育必须向课外进行拓展与延伸。体育课的教学应该保留体育教育教学特点,以传授知识、技能、方法为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体育课决不能上成训练课,利用体育课进行训练,就会忽略大多数学生,如果对全班学生进行训练,又会陷入纯生物观的体育教育。体育课也决不能上成“放羊课”,这样做会减少教育教学因素,把体育课等同体育活动课,这样的错误做法将会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限制。学生缺少系统的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反而影响了体育活动课的质量。

体育课功能应转移到养成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上来,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是体育课重要的任务,学校体育改革要把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精简知识技能,更多的应当将学习的效果转移到热爱体育运动、了解体育运动的功能、进一步养成锻炼习惯、掌握锻炼的方法、自我制定锻炼计划、自我评价锻炼效果,能把锻炼习惯转移到课外,真正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

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课内外结合是对两个部门目标的整合。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两大目标:一是全民健身,目标是增强国民体质,二是奥运争光,目标是培养后备人才;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体育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提出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奥运后,两个部门的目标可以在学校体育教育上进行很好的整合。体育课重点发展教育部所提出的体育教育目标,课外活动课重点发展全民健身和后备人才发展工作。课外活动应积极成立各种体育俱乐部、社团以及高水平运动队,这样做既为学校群体体育提供了平台,又为体育特长学生提供了训练的平台。同时高水平运动队的出现,很容易使体育俱乐部形成,很容易将竞技运动和群体体育结合起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后奥运学校体育课程结构将向更为合理、科学,向课内外的一体化、整体结构化方向发展。

三、中小学体育教学若干问题分析

1.体育课要怎么上

体育课要上成教学课。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包括教师的教授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两方面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构成教学。体育教学要设计明确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精选适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逐步地将体育课功能转移到课外。体育课功能和目标是一致的,要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在心理发展上不仅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促进学生的锻炼习惯养成;在技能发展上,不能仅仅停留在技能的学习上,还要让学生掌握锻炼的方法、自我评价体育锻炼的效果。课改前,我们的体育课“收”得太多,学生被动地接受式学习太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受到了抑制;课改后,有的体育课“放”得过了头,形式主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满天飞,好像哪节课少了这些,就不是一堂好课。体育教学要正确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不能走极端。

2.体育教学不能唯兴趣论

兴趣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一定适应。课改后,全国各地的高中逐步实行了选项教学,有的学校任由学生根据兴趣进行选项,有的学生三年选学同一运动项目的大有人在。学生的兴趣是得到满足了,可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却受到了限制。每个运动项目在教育功能上都是有局限性的,例如,瑜伽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柔韧素质,乒乓球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反应和灵敏素质,可是对学生的下肢爆发力和速度素质的培养却是欠缺的。我们还是不能单纯地从学生兴趣出发,高中的体育选项课要本着教师选和学生选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选项教材的构建时,要合理地搭配辅助教材,以克服单一教材的缺陷。

3.田径类教材到底怎么教?

田径运动作为必修教材出现在高中的课标上,田径的跑、跳、投纷纷成为各校设计田径内容的重点,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

思考一:田径运动可否改为基础运动?把田径设为必修项目,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基础发展。在日本,该类教材被称为基础运动,除了田径还有体操,除了跑、跳、投,还有悬垂、支撑、攀登、爬跃,如果把田径运动改为基础运

动,再增加一些基础发展的运动内容的话,更能体现基础发展。

思考二:爆发力和速度。爆发力和速度在课标解读中并没有被列入和学生健康关系很密切的体能,而是把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和柔韧性作为体能发展的重点。问题是爆发力和速度在高中要不要教,作为老年人,爆发力和速度不太适合,可是学生将来毕业后,相当一部分将进人军事、地质勘探、航海、运输领域,很多工作都需要爆发力和速度。现在看来,从与未来生活结合角度出发,在学生时代还应保留爆发力和速度的练习,我们不能把学生的体质发展局限在重点上。

4.健康教育的新视野

健康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点,高中将健康教育列为必修,每个学生要学习18学时。健康教育内容如何去构建,成为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健康教育要体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生理方面要教授有氧和无氧锻炼的原理,力量锻炼的负荷和效果也应列入教学之中;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内容,现行的人教版和华教版体育教材都选择了比较多的内容,和过去相比,知识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可是这方面内容要取得实际效果,除了知识讲解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体验,应当和体育实践课的教学结合起来。

另外,健康理论课要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要求:一是课程有计划,二是教学有教案,三是课时有保障,四是任课教师有落实。否则,健康教育会流于形式,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健康教育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课内外健康的锻炼方式、生活方式转变。

四、国外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各国都有特色。以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的名称来看,日本小学阶段称为“体育”,初中和高中称为“保健体育”;新西兰和中国的台湾省称为“体育与健康”;英国的体育课中,在体育内容的分类方面大量采用“运动”一词,如基础运动(Basic Movement)、运动训练(Movement Training)、运动教育(Movement Education);而德国则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把“体育课”改称为竞技运动(Sports)课。课程的名称不同,课程的内容、实施和评价也有区别。但是课程名称和内容方法尽管有不同,但全球是朝着基本一致的方向发展着,这就是沿着“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的方向发展着,各国都批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这是一个世界同步发展的趋势,也是全球和谐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学校体育教育还应继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2.实施三级课程管理,要把握好约束力和灵活性问题

各个国家在体育课程改革的具体途径方面也有区别,我国实行的是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出台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课程标准,地方出台相关补充的政策,学校具体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我们总以为减少政府对体育课程的约束力,扩大学校和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灵活性是改革的方向,从全球视野来看,却不一定都是如此。例如英国,1988年颁布了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在推行课程改革过程中加大了对体育课程的规范要求;又如,美国在1995年由美国运动和体育协会颁布了《走向未来——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内容和评价指南》,力图使体育课程向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英国相比较,体育课程改革的途径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一步步地减少约束力扩大灵活性;而美、英一步步地加强宏观调控,限制灵活性。但是,中、美、英迈进的是同一个方向,其实质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力求宏观调控和微观实践相结合、力求约束力和灵活性相结合。这也是现阶段我们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应引起重视的一条原则。

猜你喜欢
体育课运动体育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不正经运动范
讨厌的理由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