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说》感悟选人用人

2009-07-15 06:03易劲松
当代党员 2009年7期
关键词:优秀干部留人千里马

易劲松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选人用人,历来关乎人心向背、社稷安危。最近重温《昌黎先生文集》中的《马说》,我对选人用人问题有了新的感悟。

■ 感悟之一:“伯乐相马”与“制度选人”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初登仕途时,颇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擢南,然而“志不得通”,虽有“忧天下之心”,却只能相继在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为僚,郁郁不乐,发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喟叹。的确,在韩愈所处的那个封建社会里,只有被独具慧眼的“伯乐”所发现、重用,“千里马”才能奋蹄扬鬃,实现“千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宿愿。没有“伯乐”,人才只能是埋在土里的“明珠”,最终多是“一腔抱负、满腹经纶,都付于东流春水”。

当前,重庆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黄金机遇期”,“314”总体部署、国务院2009年3号文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重庆要抢抓这些机遇,加快发展,就需要启用一大批优秀人才,“伯乐”之关键,更是不言而喻。古人所说的“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对于组织部门来说,当好“伯乐”放亮眼睛发掘人才,当前尤为重要。

一是要客观、辩证地评价干部。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考察干部,要注重从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等方面综合评价和衡量干部,既要防止失察失误、以偏概全,又要防止吹毛求疵、求全责备。

二是要用宽广的胸怀选人。要善于包容、吸纳、凝聚各种各样的人才,以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选才用才。现在,有些领导干部选人用人,过多地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担心人才成长起来影响自己的位置,而喜欢用比自己能力低的,与自己关系好的。武大郎开店,何谈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是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标准。选拔使用干部应出于公心,关键是要看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干了什么事、取得了哪些实绩,而不能搞亲疏远近,决不能让那些埋头苦干、实绩突出、群众公认者受到埋没,更不能让那些追名逐利、哗众取宠、投机取巧者有机可乘。

做到这三点,就离“伯乐”不远了。但从现实来看,光靠“伯乐相马”还不够。首先,尽管“伯乐”眼光超群,但其视野毕竟有限,假若“千里马”远在渭水之滨或是南阳草庐,就难以进入“伯乐”的鉴别之列;其次,“伯乐”难免有所偏好,很可能有千里马不为“伯乐”所好,这就难以形成各种千里马万马奔腾的局面;再次,“伯乐”相出好马后,千里马能否上位还不一定。

因此,既要有“伯乐”相马的眼光和胸怀,更要有制度的准绳和监督。组织部门要建立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要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科学准确地识别干部,要向优秀人才敞开大门,保证优秀干部能够进入组织选拔的视野;要改进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选举工作,要在干部选拔上体现民心所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切实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果断处理、严肃追究选人用人中的违规违纪行为,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埋头做事、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形成尊敬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导向。

■ 感悟之二:“食不饱”与“三个留人”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而“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以至于其“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组织部门不仅要把优秀干部选拔出来,而且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为选拔出来的优秀干部提供必要的关心和支持,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搭建发挥作用、施展才能的平台,最关键的是要把我们党“三个留人”的要求落到实处。

要以共同的价值取向凝聚人心,用事业留人。要给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其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以恰当的职位和职级待遇激励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心尽责,建功立业。没有党和人民事业的蓬勃发展,留住人才就是一句空话;没有各级各类人才做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不可能兴旺发达。

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用感情留人。要把人心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感情是重要的基础。用感情留人,就是对人才要有爱心,帮助他们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做到“鸣之通其意”,充分信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不搞厚此薄彼,亲亲疏疏。

要正视人的基本需要,用适当的待遇留人。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因此,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食之尽其材”,真心体恤人才,主动帮助他们解决个人和家庭存在的實际困难,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 感悟之三:“天下无马”与“策之以道”

食马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以至握着马鞭站在千里马跟前叹嗟“天下无马”!韩愈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其真不知马的浅薄描写得淋漓尽致。

古人云:“君子用人如用器,各取所长,物尽其用,人尽其用。”在楚汉相争之际,陈平不容于楚而归附汉,有人将其“盗嫂受金”的劣迹告诉汉王,要求慎用其人。深谙用人之道的刘邦“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结果陈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而刚愎自用的项羽对部下疑心重重,手下大批匡世之才或不为其用,或离他而去。“斩蛇而起”的刘邦与“乌江自刎”的项羽,事业成败就在于对人才是否“策之以其道”。

让人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各得其所,落实到现在的干部工作中,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辩证的眼光分析把握干部人才,把干部放到最有利于发挥其创造力、创新力的工作岗位。

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要坚持“人事相配”原则,对人力资源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以事设岗、以岗择人”与“以人定事、以事核人”相结合,个体上力求人尽其才、才职相当,宏观上做到工作总量与人员数量、任务难度与人员素质相适宜,体现高岗高能、岗能匹配。

要科学搭配班子。要根据单位的职能用人所长、用人所强,将适合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同时,综合考虑班子成员的学历、年龄、性别、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合理搭配,老中青相结合,能力专业互补,脾气性格刚柔相济,从而产生“蚂蚁搬家”的整体效应。

要分类管理干部。要根据不同类型干部的特点,分别制订精细的管理目标和措施,分类管理,为各类干部进步、施展才干搭建良好的平台。

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留能转的机制,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整合组织资源、创新人才机制,努力营造既奋发进取又和谐相处的人力资源环境。

(作者系彭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猜你喜欢
优秀干部留人千里马
WILD RIDE TO XANADU
关于如何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思考与实践
引才难留人难 西部高校如何突围
点把点的他留人
因病施治化解医院“留人难”
县级医院怎样留人
优秀干部难以脱颖而出的现实表现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