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溶血对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影响

2009-07-17 09:50牛平英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9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

牛平英

[摘要] 目的:探讨溶血对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结果:100例溶血标本中,76例标本乙肝表面抗原阴性,10例乙肝表面抗原假阳性,14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结论:溶血影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测定结果,而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无影响。

[关键词] 溶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酶联免疫法

[中图分类号] R373.2+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160-01

溶血是临床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除常见的红细胞破坏外,血小板、白细胞等血细胞破坏释放的某些胞内成分也可干扰或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判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是诊断乙肝的主要指标,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酶联免疫法因其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不需要特殊设备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溶血,非特异性物质对试验造成影响,致使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健康人体检,乙肝患者检查。

1.2试剂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3方法

溶血血清制备,将待测血清放置于低温冰箱(-40℃)内冻结20 min后,取出融化,以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溶血血清。溶血和不溶血各1份。

从冰箱取出试剂盒室温放置30 min,微孔反应条中每孔加入待测标本50 μl,设阴阳性对照各2孔,每孔加入阴性对照(或阳性对照)各1滴,并设空白对照1孔。然后每孔加入酶结合物1滴(空白对照除外),充分混匀,封板,置37℃避光孵育30 min。弃孔内液体,洗板5次后拍干。每孔加显色剂A和B各1滴,充分混匀,封板,置37℃避光孵育15 min,目测比色,肉眼判断结果:显蓝色为阳性(+),无色为阴性(-)。

2结果

①14例溶血和不溶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结果完全一致。②10例溶血和不溶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结果不一致,出现假阳性。经二步法:从冰箱取出试剂盒室温放置30 min,微孔反应条中每孔加入待测标本50 μl,设阴阳性对照各2孔,每孔加入阴性对照(或阳性对照)各1滴,并设空白对照1孔。37℃避光孵育30 min,弃孔内液体、洗板5次拍干,每孔加酶结合物1滴(空白对照除外),充分混匀,封板,然后在37℃避光孵育30 min,弃孔内液体,洗板5次拍干,加显色剂A和B各1滴,充分混匀,封板,37℃避光孵育15min,目测比色,肉眼判断结果:HBsAg显蓝色为阳性(+),无色为阴性(-),其结果均为阴性。③76例溶血和不溶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结果完全一致。

溶血对阴性标本检测易出现假阳性,阳性标本无影响。

3讨论

3.1避免使用溶血标本及溶血的原因

①主要有体外溶血和体内溶血两种。体外溶血可由物理因素(如机械性破坏、冰冻)、化学因素(如血样接触表面活性剂)和代谢性因素(如遗传病引起的血细胞脆性增加)引起。体内溶血则可由物理因素(人工心脏瓣膜或大血管手术后)、生物因素(如恶性疟疾)和药物毒性反应等因素引起。②采血过程中混入酒精、碘伏致使红细胞破坏引起的溶血。③由于病人严重脱水、低血容量休克等原因导致穿刺困难造成的溶血。④由于抽血器具质量不合格,如真空管负压不够或塑料试管质量较差导致的溶血。⑤用干燥管采血,为了尽快分离血清,用竹签搅拌不当引起的溶血等。为了排除溶血对临床检验的干扰和影响,要熟练操作,避免人为因素导致溶血的发生。

3.2 溶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易出现假阳性,分析原因,可能是溶血血清中含有过氧化酶物质(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同辣根过氧化物酶作用相似,能与聚乙烯孔内预包被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在洗涤过程难以完全洗脱,其可使过氧化氢释放出原生态氧,从而催化底物甲联苯胺生成可溶性物质显色,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易出现假阳性。由于一步法洗涤步骤往往难以完全洗脱,残留的过氧化物酶催化底物四甲基联苯胺显蓝色,使乙肝标志物HBsAg产生假阳性。二步法首先将血清洗掉,残留的过氧化物酶含量极微,温育过程中不会与酶结合物所含抗原与抗体结合,再经第二次洗涤,大大降低了残留的可能性,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无误。

3.3对待结果要严谨

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溶血标本,其结果一定要慎重,做到准确无误,否则,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造成极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参考文献]

[1]孙正伟,薛瑞贤,王键.酶联免疫法一步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前带现象的初步探讨[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3,2:25.

[2]张小洁,刘建芝.真空采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 (3):11.

[3]李穗芬.标本溶血对乙肝表面抗原的影响[J].广州医药,2003,32(5):65.

[4]许彬,朱虎定.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影响因素的探讨[J].临床检验杂志,2001,18:20.

[5]张子学,潘竟锵.溶血标本的对乙肝标志物检测影响[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5,2:7.

[6]龙宪和,童华诚.溶血对乙型肝炎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19(1):4.

(收稿日期:2009-03-04)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
探析延续性护理在乙型肝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对预防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探讨
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知识,你知道几点?
完美解释乙肝两对半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观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临床意义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