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产业崛起背后

2009-07-21 10:06
当代党员 2009年6期
关键词:本山二人转赵本山

远离“二人转”十余年的赵本山,在2001年正月十五的夜里感觉到一种回归。他在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后兴奋不已:“我脑子里转出了三件事情:搞个比赛,找人才;拍个‘二人转的电视剧,把这帮人的能耐弄出来;开个剧场,建个团。”

此时的赵本山,早已是中国的小品王,同时也是一家主营煤炭生意的公司老板。

接下来,赵本山策划运作了第一届“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他的收获很大,收了唐鉴军、王小宝、王小利、王小虎等十几个徒弟。小沈阳也参赛了,但当时没有脱颖而出。民间大部分优秀的“二人转”演员几乎齐聚赵本山门下,这也储备了他最为重视的特殊资源——人才。

有了演员,拍影视剧就不是太难的事儿。2001年,赵本山找到央视影视中心主任李培森,说想拍个戏,自己导。李培森把《刘老根》的剧本给了赵本山,但里面没有“二人转”的情节。赵本山把给自己写小品剧本的老搭档何庆魁带来,往里加了经营“二人转”的龙泉山庄。

《刘老根》是赵本山第一次尝试导戏,把自己的人放进去了,完事儿还在央视播出,引起了轰动。他说:“那是我的一次转行。我想,这个剧要是弄好了,收视率高了,我的学生就都出名了。”

2003年,赵本山成立了辽宁民间艺术团以及本山艺术学院。同年4月1日,赵本山的徒弟们开始在沈阳大舞台演出“二人转”。这是赵本山完全自己所有的、按企业化运营的剧团。团里最早有27人,其中演员有十几人,都是他的徒弟。他们起初在沈阳和平影剧院租场地演出,赵本山要求剧团天天演。“刚开始很难,城里人不认。”赵本山说,“但你必须坚持,只有常演才能演长,如果断了,就不能造成连续效应。”

在和平影剧院尝试一段时间后,赵本山和本山传媒党委书记兼总裁田立冬合计:第一,要有自己的剧场;第二,坚持不赠票,不管是省里、市里的领导来了,还是团里演员的家属,全都要自己买票看演出。于是,他们开始长期租用沈阳大舞台剧场。

就在这一年,广电总局向8家制作公司颁发电视剧制作甲种许可证,电视剧制作大门向民营资本敞开。

在这种氛围下,本山传媒与央视合作,投资制作《刘老根2》、《马大帅》、《乡村爱情》系列剧,演员正是艺术团的“二人转”演员,以及后来的本山藝术学院的学生,其高收视率也让王小虎、王小利、小沈阳等一大批民间艺人为观众熟知。

银屏上火了,舞台上的生意也紧紧跟进。

2007年7月,沈阳大舞台挂牌出让,赵本山竞买成功,并改名“刘老根大舞台”。

不过,《刘老根》的成功可不仅仅是给了舞台一个名字。越来越多的观众因为喜爱剧中的演员,来到“刘老根大舞台”买票看演出。赵本山梦想着大舞台可以像麦当劳一样,在全国连锁经营,不断扩张版图。目前,“刘老根大舞台”有9家连锁剧场,2008年剧场票房总收入达到1亿元,演出突破2000场次,这些数字足以让“刘老根大舞台”成为中国剧场演出中的“老大”。

8年,赵本山完成了从艺人到创业者的蜕变,成功打造出一条日益丰满的文化产业循环链:把经营剧场与经营剧团结合起来,打造一个统一的品牌——“刘老根大舞台”;用电视剧、电视栏目等业务包装“二人转”演员;演员成名后回归剧场演出,为剧场带来不断上涨的上座率,扩大“刘老根大舞台”的品牌影响力,进而连锁经营……?笊

(本刊综合编辑)

猜你喜欢
本山二人转赵本山
婚恋大事不决怎么办?问本山大叔啊
马本山寻枪记(小说节选)
新金球奖欲打破梅西C罗“二人转”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
我和姥姥的“二人转”
不说话就是最好的敬业
赵本山选司机
春晚大餐与本山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