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与美国人的未来意识

2009-07-24 08:51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标题自然环境人物

葛 兰

关键词:《飘》 未来意识 标题 人物 自然环境

摘 要:未来意识是美国人共有的一种特性。历史爱情小说《飘》从标题涵义、斯卡利特等人物特征、自然环境描写等几个方面向人们诠释了美国人的未来意识。

未来意识是美国人共有的一种特性。美国人相信,不管过去和现在如何,未来一定是美好和幸福的,他们认为未来是可以驾驭的,或者至少是可以受他们影响的。①在他们看来,“时间是由过去、现在、将来组成。时间是单向的,永不复返的消逝。过去的已经过去,现在的正在过去,只有未来才是可以规划和努力争取的”②。因此,他们不会过多地沉湎于对过去的回忆,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现在和更加重要的未来。

美国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热烈追求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充分体现,著名历史爱情小说《飘》就成功地向人们诠释了美国人的未来意识。

一、从小说标题看美国人的未来意识

《飘》以美国内战为背景,以主人公斯卡利特的爱情生活、家庭生活和经济生活为主线,描写了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的历史,刻画出南方奴隶主阶级向资本主义转变过程中的痛苦历程。小说标题“Gone With The Wind”可谓精妙之极,作者用隐喻的修辞手法,将战争和战争带给人们的一切比作“风”,在增加小说浪漫与神秘的同时,更赋予了作品深刻的内涵。

当靠剥夺奴隶为生的南方骑士和阔太太们依然沉浸在声色犬马之中时,战争就像飓风一样来临了。战争摧毁了他们舒适快活的贵族生活秩序,摧毁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奴隶制度,像“风”一样卷走了他们原来拥有的一切。在这里,战争和“风”一样,不仅具有突发性,更有一种破坏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力量蕴含其中。在作者看来,过去的、古老的、陈旧的一切都会“随风而逝”,而一个充满未来因素的新的世界也将“随风而至”。

其实,这部作品最初的名字并非“Gone With The Wind”,而是“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是崭新的一天)。“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是斯卡利特的座右铭,它是主人公处于困境时的精神动力,也是贯穿小说全文的主题。如果说小说以“Gone With The Wind”为题,将美国人的未来意识表达得较为含蓄、委婉,“Tomorrow Is Another Day”则把美国人对于明天的渴望和信心表达得一览无余。

二、从斯卡利特看美国人的未来意识

美国人的未来意识在小说主人公斯卡利特身上表现得尤为凸显。斯卡利特在宠爱中长大,无论是母亲艾伦、父亲杰拉尔德,还是黑人嬷嬷,她“只要有点小病痛或闹点小情绪总是有人细心照料和百般迁就”,她“从来不曾伸手从地板上捡起一双遗弃的袜子,也从来不用亲自动手系上鞋带”,这就造就了她任性、自私的性格。年轻的她美丽而无所顾忌,只知道怎样挑逗男人,过着寄生虫般的生活。可是,战争几乎夺去了她的一切。丧夫后的她历尽艰辛从亚特兰大回到塔拉,本希望从父母那里寻求保护和慰藉。没有想到,母亲死了,父亲傻了,两个妹妹病了,父亲苦心经营的庄园也被战争彻底毁掉了……此时的斯卡利特带着幼弱的妹妹和几个天真的黑奴,生活陷入了空前窘境:没有安全保障,无处寻找避风港,不能容忍自己去做人家的穷亲戚靠人家的施舍和宽容过活……

当南北战争的飓风扫过塔拉庄园和十二橡树园时,斯卡利特这位大农场主女儿养尊处优的少女时代结束了,她不得不开始新的生活。从未放弃对快乐和理想追求的斯卡利特用生存的拼搏精神赶走了复辟旧制度的狂热,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看世界,“青春、娇美和内在的温柔从她的脸上从此消失了……昔日慵懒奢华的生活永远不会再来。于是斯卡利特把沉重的篮子挽在臂上,对今后的道路今后的生活已经拿定了主意。既然没有退路,她决心勇往直前”。她以非凡的勇气面对来自保守势力的种种侮辱、胁迫和打击,她以特有的机敏和果断去适应时代,她“要把牛轭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去那些废弃的院子里去河边的沼泽地里找吃的……要在塔拉这战场上开始战斗”。

当她遇到困难时,她坚信“险恶的命运也许可以断其头,却无法夺其志。她一定会取得胜利!”她对上帝喊:“凭上帝见证,凭上帝见证,北佬征服不了我……我从此再也不会挨饿。无论是我还是我的亲人。哪怕我不得不去偷,去抢——凭上帝见证, 我永远再也不会挨饿!”③“Tomorrow Is Another Day”这一信念支撑着斯卡利特,并推动着她抛弃原有的生活规则,并不断地改变自己去适应已发生巨大变化的社会。在当时那个男女不平等的年代,斯卡利特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勇气丝毫不亚于男人,有时候甚至超过男人。她处事圆滑,轻松地将男人玩于股掌之中。父亲病重时,她亲自管理工厂,并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工场主。她不顾众人的非议,甚至怀孕期间也照旧外出与男人们竞争拉生意。

未来意识不仅仅体现在斯卡利特在直面困苦的时候,在她的情感世界里亦是如此。倔强的她从不承认失败,即使失败已在眼前。梅拉妮死后,斯卡利特终于发现她真正爱的不是阿什利而是雷特,但是长时间对雷特的伤害已耗尽了雷特对她的爱。雷特最终离开了她。斯卡利特伤心懊悔却不认输,她相信自己一定能追回逝去的爱。明天,她一定能制定出新的计划来。她坐在楼梯的台阶上对自己说:“明天我会想出个办法把他搞回来。不管怎么说,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

三、从其他人物看美国人的未来意识

历经数年艰苦卓绝的战争结束了,南方满目疮一片凄凉,南方人民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被打败了却不言败,不再缅怀战争前那富裕的极尽奢侈的生活。刚刚离开战场,他们已经不再谈论战争,而开始下决心太太平平地安居下来,在他们曾为之战斗过的旗帜下从事耕作。一个个富家子弟和千金小姐们从养尊处优的过去走了出来,一双双白嫩的手不得已但决然地做起了过去只有奴婢们才做的活。他们用笨拙的手耕田锄地、修剪篱笆、摘棉花、挑水劈柴。亚历克斯和托尼两个过去只知谈论什么样的领结最时髦,现在却在一本正经地谈论关于猪的事情来,尽管眼睛有时还露出凄凉的神情。

休·埃尔辛战前是个正在学习医学身高六英尺的英俊青年,经过战争的摧残,弯腰屈背步履艰难,可他对此毫不在乎,而且显示出一种无求于人的超然态度。他放弃了继续学医的愿望,为一个爱尔兰人建造新旅馆而忙碌不停。勒内·皮卡得战前在密西西比河畔的土地有十英里长,在新奥尔良还有一幢大房子,战后却赶着车卖馅饼,然而他的黑眼睛依然闪烁发亮,对生活依然怀着克里奥尔人特有的热忱,“给我时间,我就能够成为南方的馅饼大王,我们好样的休就能成为木柴大王,还有你,汤米,你会有很多的爱尔兰奴隶代替你以前的黑奴”④。其他一些能干的年轻人有的当医生,有的当律师,有的当了零售店老板,都在忙着创建自己的家业。同时物资困乏缺衣少食丝毫没有磨损他们精神上的追求,他们成立了“青年图书协会”、“莎士比亚读书会”、“周末之夜音乐社”等等一系列的社团,他们自己演奏音乐朗读诗歌,从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还通过各种形式的聚会互相鼓励渡过眼前的难关。没有钱置办演出服装,梅拉妮就用粗布袋为演员们改制服装,进行演出。米得大夫更是一语道出了他们的心声:“他们摧毁了我们的健康……他们把我们的繁荣毁于一旦,使我们倒退了五十年……可是我们必能重建我们的未来……”连一大把年纪的方丹奶奶也坚持在患难的时候,人们应该“微笑着默默工作,坐待时机”,因为她坚信“我们是垮不了的”⑤。

四、从自然环境描写看美国人的未来意识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自然空间景象的描写,其目的是为了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用来表达作者的一种情感,交代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或者是渲染故事气氛等。

战争期间,“到处是死一样的沉寂。在西下的夕阳照耀下,一片熟悉的田野和森林依然是那样苍翠和寂静。然而那寂静之中缺乏生气,这使斯卡利特心中产生了恐怖”⑥。斯卡利特和她的亲人朋友们处于及其困苦的地步,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还要从事他们过去从未干过一直是地位最低下的黑奴们干的繁重的活计,累得筋疲力尽。

尽管《飘》这部小说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着墨不多,但我们依然可以充分体会到作者通过自然环境描写表达未来意识的热烈渴望。斯卡利特“每回拖着疲倦的身子从田里归来,只要一看见那一簇白色的屋子,她心中就会涌上一阵对家的热爱和回家的喜悦。每回她从窗口望见那绿色的牧场,红色的田野和虬结成片的沼泽森林,心里总是觉得无比美好”⑦。

历经战争的浩劫,南方几乎一片废墟,但“草地上处处有一丛丛的玫瑰,从砸断的老枝上重新滋长出浅红和白色的花朵。桃金娘顽强地盛开着,像是没有受过战争的蹂躏,北佬的军马也没咬噬过它们的枝叶似的”⑧。这些生机盎然给人无限希望的景色正是人们心里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渴望的反映,这顽强的生命力,激励着苦难中的人们勇往直前。

《飘》之所以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受到读者的青睐并风行于世,与其所深刻蕴含的美国人的未来意识密切相关。书中叙述的南北战争旧事,恰恰吻合了当时人们低落的情绪和重建家园的希望。作者借人物斯卡利特表达了她要抒发的情绪——无论往日是多么辉煌灿烂,它毕竟已成为过去,时光无法倒流,唯有忘记过去,展望未来,才能改变命运,找到生活的出路,这正是美国人未来意识的具体体现。⑨

(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葛兰,周口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

①⑨汪文婷.美国人的未来意识[J].作家杂志,2008(7):184,122-123.

②张晶,徐春艳.思佳丽的“明天”意识与美国的未来时间取向[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7):121.

③④⑤⑥⑦⑧[美]玛格丽特·米切尔.乱世佳人[M].黄怀仁,朱攸若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9,593,

728,388,425,720.

猜你喜欢
标题自然环境人物
幼儿园在自然环境下开展游戏的探讨
浅析新闻标题翻译
巧拨千斤解“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