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之先秦诗歌

2009-07-27 09:24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表现手法诗经首诗

吴 锋

【阅读技巧】

按照通行的文学史划分,先秦诗歌是指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的所有诗歌;再细化一些,先秦诗歌具体包括原始歌谣、春秋时期的《诗经》和战国时期的“楚辞”。先秦诗歌与后世尤其是唐宋以后的诗歌相比,不仅题材狭窄、诗体单一,而且在艺术上也较粗糙,但是先秦诗歌质朴自然地反映现实生活,不事雕琢地揭示社会矛盾以及它描写劳动的诗歌化、写法的浪漫化、内容的现实性,这些却是后世诗歌无法比拟的,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诗歌由于其固有的时代特征和年代的久远而造成的语言隔膜,使当代中学生的阅读鉴赏存在较大的难度。但是,如果弄清了先秦诗歌的特点,那么对它的阅读赏析与唐宋等诗歌并无二致,甚至还更为容易一些。先秦诗歌与后世诗歌殊途同归,下面即浅述之。

一、思想内容

原始歌谣是先民的口头创作,因而最贴近当时的社会生活,直接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愿望。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就整齐而简练地再现了先民们狩猎活动的真实图景,充分展示了远古人民的聪明才智。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基本特点就是先贤所说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笔者认为还可加上“爱者歌其情,恨者歌其憎;颂者歌其功,哀者歌其心”四句。

“楚辞”主要包括屈原的《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诗歌和宋玉等人的辞赋作品。与《诗经》的现实主义诗风不同,“楚辞”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其代表诗人有屈原、宋玉、唐勒、景姜等。

二、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诗经》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就是:赋、比、兴。“赋”是铺陈描述,直抒胸臆;“比”是比喻,引物连类;“兴”是起兴,因事而发,触物引情。结构上多重章叠句,反复吟唱,增强了抒情效果;其形式以四言为主,一首诗分几章,章与章只变换几个韵脚,每章押不同的韵。

“楚辞”打破了《诗经》四言诗的格局,句法参差灵活,语言精美绚烂,辞藻华丽,善于排比铺陈,手法夸张,善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往往将作者真挚的抒怀和奇幻的描写交织在一起,文辞华丽而又雄奇壮美,想象丰富而又情感浓烈,采用楚国的地方音乐和方言声韵,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广泛运用神话传说,表现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另外,“楚辞”还把《诗经》的短章发展为长篇,大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楚辞”的总体风格可用崇高、悲壮、奇丽、浪漫来概括。

虽然高考对先秦诗歌的设题范围只限于鉴赏其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几方面,但是由于先秦诗歌有其独特且稳定的语言风格,相对固定、简单的思想内容,大同小异的表达技巧,诗歌形象也较后世诗歌单纯。所以解答此类题目相应地就比解读后世诗歌要容易得多。下面就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分析如下:

一、答题步骤

首先用一两个或若干个诗歌鉴赏术语或恰如其分的语言概括回答题干所问;其次要运用原诗歌中的字、词、句分别予以解释说明第一步的鉴赏术语;最后再作一小结,简略地谈一谈这种鉴赏术语或概括语等对本诗表达感情的作用,或对主旨思想所起的作用。

二、注意事项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先秦诗歌的语言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隔膜,一般命题人在拟制这类题目时会给予一定的注释,所以在理解鉴赏时一定要注意注释说明,否则鉴赏时会以今度古,答案就会南辕北辙。

2.在《诗经》作品未予注释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诗经》“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结构特点,由前句或后句中的已知词意类比推导出未知词意。

3.在鉴赏“楚辞”作品时,不可拘泥于其字面意。因为“楚辞”善用寄情于物、寄情于神、托物言志和象征等手法,所以答题时一定要联系诗人的身世、志向或追求,将诗句中的花、草、神、仙等形象转换为诗人自身形象,尤其应注意倾注了诗人褒贬情感的香花、美草、美人、恶草等物象。

4.关于表达技巧方面,虽然先秦诗歌的表现手法较少,但并不是说先秦诗歌只限于我们通常所说的赋、比、兴、象征等,也有衬托、渲染、对比、联想、想象、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常用表现手法。这要根据诗歌表达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囿于陈见而无视之,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以原诗句作支撑,尽可大胆运用所学过的表现手法进行阐述。

【巩固演练】

结合注释,阅读鉴赏下列几首先秦诗歌。

一、蜡(zhà)辞①

土,反其宅②,水,归其壑;昆虫③,毋作④!草木⑤,归其泽⑥!

(选自《礼记正义》卷二六)

[注]①蜡辞,即蜡祭时的祝辞,这里带有咒语性质。②宅,河流的堤坝,指原来的位置。③昆虫,害虫。④作,兴起,⑤草木,杂草和灌木。⑥泽,沼泽。

1.依据注释,请谈一谈这首先民歌谣的思想内容。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二、硕人(节选)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①。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继私②。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③,齿如瓠犀④,螓⑤首蛾眉。巧笑倩⑥兮,美目盼兮。

(选自《诗经•卫风》)

[注]①褧衣,女子出嫁时穿的罩衫。②私,女方对姊妹的丈夫称呼。③蝤蛴,天牛的幼虫,身长圆形白色。④瓠犀,葫芦籽。⑤螓,一种额头广而方正的小蝉这里写硕人的额头。⑥倩,酒窝。

1.结合注释,请谈谈这首先民歌谣的思想内容。

2.试分析这首节选诗的表现手法。

三、何草不黄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①?经营②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③!

匪兕匪虎,率④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⑤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⑥。

(选自《诗经•小雅》)

[注]①将,行。②经营,奔走服役。③匪民,非人的待遇。④率,奔走。⑤芃,兽毛蓬松貌。⑥周道,大道。

1.试分析本诗的语言特色。

2.结合注解,试分析本诗所表现的主旨。

四、丰年

丰年多黍多稌①。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②祖妣,以洽③百礼,降福孔皆④。

(选自《诗经•周颂》)

[注]①稌,稻子;万亿及秭,形容谷物收成之多。②烝畀,进献给(人、神)。③洽,备。④孔皆,很普遍。

1.这是一首祭祀歌,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愿望。

2.根据你的理解,请谈一谈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五、橘颂(节选)

屈原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①其无求兮。苏世②独立,横③而不流④兮。

闭心自慎⑤,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⑥兮。

(选自《楚辞•九章》)

[注]①廓,宽广豁达。②苏世,独醒于世。③横,横空出世。④流,随波逐流。⑤闭心自慎,息心守志,自存谨慎。⑥参天地,与天地并列。

1.试分析本节选诗的表现手法。

2.阅读本节选诗,结合你对屈原的了解,请对诗人的形象作一评价。

六、九辩(节选)

宋玉

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郤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驹跳而远去。

1.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这首节选诗为我们刻画的诗人形象是什么?

七、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选自《初学记》)

1.试分析这首原始歌谣的语言特点。

2.试分析这首歌谣的主人公形象。

八、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①闲闲②兮,行与子逝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③兮。行与子逝④兮!

(选自《诗经•魏风》)

[注]①桑者,采桑的女子。②闲闲,从容不迫的样子。③泄泄,十分悠闲的样子。④逝:往。

1.结合注解,展开联想或想象,试还原这首诗所写的情景。

2.试分析本诗结构或形式上的特点。

九、子衿

青青子衿①,悠悠②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③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④,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选自《诗经•郑风》)

[注]①衿,衣领。②悠悠,忧愁思念的样子。③嗣,寄。④挑兮达兮,独自来回地走。

1.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怨恨,有人说它表达了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你认为呢?请简述理由。

2.请说说本诗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十、山鬼(节选)

屈原

若有人兮山之阿①,被薜荔②兮带女罗。

既含睇③兮又宜笑④,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选自《楚辞•九章》)

[注]①阿,山凹。②薜荔、女罗,藤科植物。③含睇,眉目含情。④宜笑,笑得自然得体。

1.结合课文《离骚》(节选)和本诗注释,试分析本诗中“山鬼”的形象。

2.本节选诗中一个“若”字统领全诗,试分析其妙处。

十一、邺民歌

邺有贤令兮为史公。

决漳水兮灌邺旁。

终古舄[注]卤兮生稻粱。

(选自《诗纪》)

[注]舄卤,盐碱地。

1.试分析这首先秦民间歌谣的语言艺术。

2.诗中“史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作简要说明。

十二、《招魂》(节选)

屈原

朕①幼清以廉洁兮,身服②义而未沫③。

主④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⑤。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⑥殃而愁苦。

[注]朕,我,屈原自指;服,佩带;沫,微暗,引伸为消减;主,守、持有;芜秽,萎枯污烂,这里是加以秽名的意思;离,遭受。

1.结合注解试分析这首节选诗中的诗人形象。

2.联系课本所学,试分析本节选诗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本期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之先秦诗歌》

一、1.这首歌谣是在祭祀时所唱,先民们希望自然界的水、土、草木都能回到它们应该所在的地方(“反其宅”“归其壑”“归其泽”),害虫不要为害(“勿作”)。由此表现了远古人民控制、战胜自然灾害的强烈愿望和豪迈气概。2.本诗运用了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先民用“反”“归”“勿”等带有命令口吻的词让“土”“水”“昆虫”“草木”回到它们应该去的地方,这种表现手法既符合“蜡祭”的特点,又能表现先民控制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

二、1.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形象生动,韵律和谐。“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继私”形同口语,毫无雕琢;“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等句将硕人的手、肤、领、齿等写得非常形象,如见其人;全诗都押“i”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吟唱。这种语言特点非常适合先民口头传诵。2.这首节选诗运用了铺陈(赋)和比喻(比)的手法。作者以“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继私”五种身份极力铺写“硕人”的身份高贵,又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五个比喻来极力铺写“硕人”的形象之美,分别将“硕人”的“手、肤、领、齿、首、眉”描摹得形象生动。两种表现手法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硕人”之高贵、美丽。

三、1.这首诗语言质朴,不加修饰,毫无雕琢,音韵和谐,节奏铿锵,结构上重章叠句,反复吟唱。全诗大都口语入诗,每节换韵,各句之间韵脚灵活,各章间只改换个别字词,既方便征人在繁忙的行役途中记忆歌词,又适合他们在征途中吟唱。这种语言非常符合征夫的身份,从而真实地反映了征夫的行役之苦(或现实生活)。2.本诗表现了人民对繁重徭役的怨恨和对统治者的愤怒。“何人不将?经营四方”和“朝夕不暇”说明了徭役的范围之广、之急;“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说明了徭役的惨无人道;“匪兕匪虎,率彼旷野”表现了徭役的艰苦。由此可见,征夫对繁重的徭役和统治者是多么的痛恨,深刻地反映了统治者和被奴役人民之间的尖锐矛盾。

四、1.这首祭歌描述了祭祀人虔诚地答谢祖先保佑获得了大丰收的情景,表达了希望祖先保佑来年普降福祉的愿望。前三句写了周天子获得了大丰收,第四、五、六句写周天子用美酒和完备、周到的礼仪来感谢祖先(“祖妣”),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希望祖先来年普降福祉。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状况和社会生活。2.本诗运用了“赋”的表现手法。第一节中用“多黍”“多稌”“高廪”“万亿”“及秭”等大肆渲染了丰收之年的大好收成;第二节中用“为酒”“为醴”“洽百礼”极力铺陈了祭祀祖先的隆重。丰富、充实地说明了丰收的情形和对祖先的尊敬。

五、1.这首节选诗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将橘树的植物特点人格化,赞美了橘树的“独立”“不迁”“无求”“苏世”“不流”“无私”等精神,这些精神源于“幼志”,与屈原在《离骚》中所说的“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如出一辙,可见这些精神正是诗人自己高贵品质的写照,寄托了诗人高尚的志向和节操。2.诗人是一个孤高标世、特立独行的自信者形象。从诗中“独立不迁”和“深固难徙”中可以看出诗人坚守理想、固守节操的品性;从“横而不流”“苏世独立”等词句中可以看出诗人宁可被孤立,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从“终不失过”“秉德无私,参天地”中可见诗人的高度自信。由此可见,诗人是一个对理想和节操极其坚定、执著并高度自信的孤寂者。

六、1.本诗运用了比喻和借代的修辞方法。诗中分别用“绳墨”比喻国家法度,用“骐骥”代指贤才,用“驽骀”代指小人或党人,用“执辔者”代指君王。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清醒认识。2.诗人是一个痛恨现实黑暗、拒绝与昏庸统治者合作的贤能人才。从前四句可以看出世俗的黑暗,第五、六句写自己如良马“骐骥”一样不被仁主所识,后两句写诗人是坚决远离昏庸的“执辔者”,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正义感和对黑暗现实的清醒认识。

七、1.这首原始歌谣语言质朴、简短,具有对称美,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前四句均为四字句且句式相同,具有节奏上的对称美感;韵脚相同,适合劳动时歌唱,这种语言简练地将劳动者自由的劳动生活表现出来;最后一句则表现出劳动者自足自乐的生活情趣。全诗非常符合劳动者愉快劳动时的自足心情。2.诗中主人公是一个自食其力、无欲无求、自足自乐的形象。诗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四句表明了主人公的自食其力和安贫乐道;“帝力於我何有哉”表现了主人公无欲无求和自足自乐的人生态度。全诗展现了主人公自足自乐的“天民”形象。

八、1.这首诗描写了采桑女子劳动之余结伴同归的情景:采桑女子在桑田里熟练从容地采摘桑叶,愉快地对同伴说,采完桑叶我们一起回家吧;采完桑叶后,来到桑田外,这个采桑女心情愉快地对同伴说,我们一起回去吧。这首诗表现了劳动的快乐。2.本诗在结构上注重“重章叠句,反复吟唱”,在形式上以四言(语气助词“兮”除外)为主。全诗共两章,章与章之间只变换三个词语:“闲闲”“泄泄”“逝”,第二章基本上是在重复第一章,前一章押“an”韵,后一章押“i”韵。这样写既便于劳动时歌唱,又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九、1.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从前两句来看,女主人公对那个有青青衣领的男子似乎抱有怨恨和不满之情,但从“悠悠我心”“悠悠我思”来看,女主人公对男子极其思念;尤其是最后一节,女主人公对男子的思念到了一日不见如隔三月的程度,况且古代诗歌多于文末点明主旨。所以说本诗表达了一种刻骨铭心的思念而非怨恨之情。2.本诗运用了反问和夸张的修辞方法。“子宁不嗣音”和“子宁不来”使用了反问,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男子不捎信和“不来”的嗔怪;“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使用夸张,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思恋的深重。反问加强了语气,夸张增添了形象性,都起到了加强抒情的效果。

十、1.山鬼是一个具有自然野性美又脉脉含情的少女形象。从装束“被薜荔兮带女罗”和行动“乘赤豹兮从文狸”可见其野性美;从“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可想见其脉脉含情的神态和俊俏苗条的面容与体态;从“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可见她追求美好和高洁。总之,山鬼是一个既俊俏含情又有自然野性美,更追求美好、高洁的少女形象,在她身上寄托了诗人的美好追求。2.“若”是“好像”的意思,带有不确定、不真实的成分,可见下文所描写的“山鬼”并非真有其人,只是作者想象中“好像有一个山鬼”而已,而作者又极力描写她的美貌和丽装,可见“山鬼”只是作者追求高洁和美好的一个寄托形象。这个“若”字很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无以寄托的苦闷,增添了神秘气氛,充分展现了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十一、1.本诗语言平实、质朴、自然,音韵和谐有致。全诗三句均出自天然口语,特别是一、二句更是平白如话,毫无生涩之感;除第一句不押韵外,二、三句都押“ang”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谐有致。质朴、自然、和谐的语言风格不仅符合先民的创作实际,而且便于先民的口头吟唱、传诵。2.“史公”是一个为百姓谋取福利并受百姓爱戴的贤明的邺地官员。“邺有贤令”说明他的身份、为官地点及其在百姓中的印象。第二句是说“史公”打开漳河水来浇灌邺地田亩,第三句写“灌邺”后的效果:连千年以来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也因“史公”的灌溉产出了“稻粱”。这首诗恰当地表达了先民对为民谋福祉的官员的热爱和赞美。

十二、1.诗人是一个道德高尚但被世俗污蔑因而不被君王理解的失意者形象。从“清以廉洁”中可见其道德高尚,从“未沫”和“主此盛德”中可见其节操不改,从第三句中可见其被世俗污蔑,从“上无所考此盛德”可见其不被君王理解的愁苦之情。这样的形象正是诗人自身高洁志远、怀才不遇的真实写照。2.这首节选诗表达了作者坚守节操和希望得到君王任用的愿望。“未沫”和“主此盛德”说明作者坚守节操而不改,“长离殃而愁苦”说明作者长期遭受非难而愁苦不已的心情,希望君王能体察自己的苦衷,并能任用自己的愿望。这种愿望既表明自己志向高洁,又希望君王重新认识并启用自己。

猜你喜欢
表现手法诗经首诗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