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09-07-28 08:00
百年潮 2009年6期
关键词:五四运动中华民族道路

李 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90周年。在这种历史巧合的背后,实际上昭示着一种历史的必然联系。

五四运动的发生,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停滞状态,外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侮,内受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压迫和剥削。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在黑暗中苦苦探求着振兴中华的真理和道路。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打开了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闸门。但是,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国家更加积贫积弱,社会愈加战乱不已,人民依然饥寒交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西方列强把持的巴黎和会上,竟然决定把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各种权利转让给日本,这极大地激怒了中国人民,由此爆发了伟大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发生,还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根源。先是有民主、科学的新思潮的传入,后又有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自1840年以后,从农民运动到改良变法、再到辛亥革命,中国的先进人物在探求社会变革的同时,也在求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时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终于有一天,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显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在黑夜里看到了曙光,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在茫茫黑夜中,首先看到俄国十月革命曙光的,正是李大钊。是他从十月革命中率先看到了未来中国的希望,振臂高呼“二十世纪初叶以后文明,必将起绝大之变动,其萌芽即茁发于今日之俄国革命血潮之中”;是他在中国率先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推动了一大批具有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正如有人回忆的那样,“从他的文章里有生以来第一次地明白了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初步地离开了唯心论的迷魂阵,跨上了唯物主义的道路”。李大钊代表的方向,正是五四运动的方向;他所宣传的道理,正是五四运动所要寻求的真理。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里所说的那样:“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一这就是结论。”我们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的同时,隆重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其意义也正在这里。

五四运动是以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载入史册的。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和解放、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在五四运动中和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

五四运动是以中国近代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载入史册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锋芒所指,正是成为禁锢人们的精神枷锁的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正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民主与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时代强音。在当时,民主、科学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涵义。讲民主,就是要冲决封建专制的腐朽统治,勇敢地去追求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发展道路。讲科学,就是要冲决封建愚昧的思想牢笼,勇敢地去追求改造社会、救亡图存的科学真理。也正因为如此,从追求民主与科学到促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传播,就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四运动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新气象、新力量、新希望。新气象,就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新力量,就是五四运动把工人阶级推上了历史发展的前台;新希望,就是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理论和组织基础。从此以后,中国的革命虽然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领导阶级变了,逐渐由资产阶级让位于无产阶级及其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变了,逐渐由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让位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发展方向变了,逐渐由各种各样的资本主义发展蓝图让位于经由新民主主义到达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选择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些正确选择的开端,正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

有人说,五四运动最终选择了革命道路,打断了现代化的正常发展路径,使现代化历程出现了一个非正常的“拐点”。这实际上是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误读。当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成为新的生产方式发展的桎梏,不打碎它便不能为新的生产方式发展扫清道路之时,社会革命就成为社会生产力继续发展的催化剂。就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来说,都曾经过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等一系列的革命运动,才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建立与巩固扫清了道路,才有工业革命的发展。中国自近代以来,实际上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如果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看做是一个具有不同发展阶段的完整发展过程的话,那么,通过民主革命完成第一个历史任务、创建新中国,就是它的序幕,新中国成立以后60年的发展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开始。两者是有机的统一。

有人说,五四运动造成了中华文化传统的中断。这实际上是对文化传承发展客观规律的误解。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文化传承与文化变革总是相辅相成的。就拿西方近代文明的发展道路来说,没有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精神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统治的挑战,就不会有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就难以发生宗教改革运动,就难以出现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发展和普及。同样的道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总要求在文化上和观念上的集中反映。因此,在那个时代,强烈地呼喊出“民主与科学”的时代音符,具有把“亚洲睡狮”从封建专制文化统治中解救出来的历史进步意义。历史的发展,总体上是遵循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们今天承担着“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任务,这就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要完成好这一历史责任,“全盘西化”不行,“复古主义”也不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不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历史责任。要实现这一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就是我们重温五四运动的历史得到的有益结论。当年,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们,曾经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国家兴亡的历史责任;如今,我们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同样要发扬这种精神,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责任编辑谢文雄)

猜你喜欢
五四运动中华民族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过五四运动赵家楼》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