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产业化发展探讨

2009-07-31 07:50杜永生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15期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品牌营销服务体系

杜永生

摘要:进入21世纪,一个全球化市场已经形成。具有资金、技术和营销等多种优势的外国种业集团已经参与了我国种子市场竞争。同时,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和一优双高农业的开展,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实施,打破了行业封锁和地区封锁,使得农业科研单位有机会发挥自身的优势,走种子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实现种子生产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创名牌,把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事业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产业化;产业优势;服务体系;品牌营销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5-0091-02

进入21世纪,一个全球化市场已经形成。具有资金、技术和营销等多种优势的外国种业集团已经参与了我国种子市场竞争,对我国的种业发展构成直接威胁;同时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和一优双高农业的开展,原有的种子生产和经营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实施,打破了行业封锁和地区封锁,使得农业科研单位有机会发挥自身的优势,走种子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种子生产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创名牌,把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事业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一、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产业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种子产业化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大规模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种子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这也就意味着谁的产业化程度高,规模大,管理好,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反之,管理不善的地摊式、作坊式企业则要被挤出市场。因此,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积极参与国内外种子市场竞争,农业科研单位必须及时调整农业科技开发的方法和思路,促成更有发展的品种经营开发向规模化、产业化方面转变,走种子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二)种子产业化是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种子工作就存在着育、繁、推互相脱节问题,种子部门之间,科研与种子部门之间种子信息互相封锁,互相制约,影响了优良品种的开发利用,减慢了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科研与市场不对接,选育的品种脱离市场,因此也难以转化为生产力。要彻底解决育繁推脱节问题,就必须走种子产业化的道路,实现育繁推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格局,加速优良品种的转化利用,使我国的种子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种子产业化是农业科研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科研单位必须克服“等、靠、要”的懒惰思想,必须面向农村经济建设,主动进入农村市场,发挥自身优势,强化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走科研育种、繁殖生产、推广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道路,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建立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科技发展新机制。只有实现了种子产业化,才能不断地为社会增加收益,并获得自身的较大的经济效益。

二、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产业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产业化的优势分析

1.种源优势。农业科研单位作为新品种的选育者和优良种质资源持有者,在种子产业化建设中占有特殊优势和有利条件,利用市场平台进行成果转化:通过建立科技型种子企业,实行育、繁、销一体化企业运营,实现科研成果主导市场,不断推出新品种是科研单位得以立足市场的关键。

2.品牌优势。科研单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拥有过硬的制种技术及高质量的亲本材料,为市场提供优质新品种,为生产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产品信誉,培育了自己的品牌。

3.信誉优势。信誉与产品质量及服务有直接关系,科研单位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中确立有利地位。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在示范基地建设和科技下乡服务中,以普及科学技术,推广科技成果为宗旨,以农民的增收增效为目的,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不讲条件,不摆架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广大农民群众中赢得了很高的信誉,是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种子产业化的潜在优势和无形资产。

4.人才优势。科研单位大部分科技人员都是农业院校毕业的,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多年的专业研究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人才作为一种最宝贵的资源,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国内外企业争夺的焦点。

5.信息网络优势。农业科研单位每年通过订阅大量的国内外农业科技资料和计算机网上查询,能及时了解到有关科技动态,技术信息和最新科技成果。再者,农业科研单位每年都承担国家、省区域试验,是重要的中间试验基地。通过区试这个窗口,可以了解到全省乃至全国最新品种的信息,对好的品种可及时引进试种推广。同时科研单位自己的品种也可通过以上试验,扩大知名度,建立纵横网络,以利于新品种的推广销售。

(二)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产业化劣势分析

1.由于我国种子市场发育不规范,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科研成果进入市场,马上就被仿制、偷窃,许多科研新品种特别是常规品种在品种审定之前的各种试验中就已开始流失,品种审定后大多无偿地由种子部门经营,农业科研单位投入很多人力物力研究的成果却难以得到补偿,不能形成科研-开发-科研的良性循环,阻碍科研单位的发展,这也是种子产业化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2.人力资源管理滞后,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综合型人才。目前从事科技开发经营的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经营管理知识,对现有的政策法规也知之甚少。因此,在种子经营活动中,往往是短期行为,缺乏长远规划和经营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长期立稳脚跟。同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合理的奖励制度,平均主义、大锅饭在一些企业仍然存在,造成人才流失严重。

3.新品种推广方面:一些科研单位对新品种推广重视不够,投入人力不足,市场开发能力弱,推广队伍建设没有受到应有重视。还有一些单位资金缺乏,基础薄弱,影响经营规模和种子质量的提高,是制约种子产业化的瓶颈因素。

4.加之科研单位的技术人员受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往往习惯于惯性思维,科研与市场结合不如一些私人机构灵活,科研人员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试验地材料的研究,忽视了对市场的调查了解,一些科研成果不能完全符合市场需求,造成科研与市场脱节。

综上所述,农业科研单位实施种子产业化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但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因为毕竟是农业科研单位在种源、人才、技术等主要方面占优势。因此,农业科研单位实施种子产业化是可行的。但关键是如何扬长避短,励精图强,全面推进种子产业化,这是农业科研单位所必须认真思考的。

三、实现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产业化发展

(一)加速种业的育、繁、销一体化进程

加速种业的育、繁、销一体化进程,实现种子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产业化,逐步实现兼并重组、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产业化就必须要以自己的育种成果为技术依托,创办种子为龙头的科技企业,以科技企业为科技成果的载体,转化科技成果,推广开发优良新品种,推动科技成果向商品化和产业化发展。为拓宽市场,壮大经营规模,减少区域内部竞争,可以采取入股、合作、重组等形式与种子生产或经营部门联合组成科研生产经营联合体,真正实现育繁推一体化经营格局,达到科技资源、金融资金优化配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全新运行机制,以加速种子产业化进程。

(二)加强育种攻关是种子产业化的核心

加强与国际、国内信息交流与合作,广泛收集国内外种质资源,鉴定筛选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优异资源材料,进一步研究创新,提高科研育种水平,新品种的选育必须与市场对接,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确立育种研究的方向,并运用遗传学、现代生物工程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育种攻关,使育种工作不断有新突破,尽快选育出符合市场需要的科技含量高的不同类型的作物新品种。使之既有主栽品种,又有搭配品种,还有后备品种和适于不同用途的优质专用品种,形成一个比较配套的优良品种群,为长期占领市场提供丰富的种源基础。

(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经营和管理队伍是种子企业兴旺的力量源泉

加强人才培养,人才作为一种最宝贵的资源,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国内外企业争夺的焦点。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一批具有技术知识和市场开拓能力的营销人员和一批创新意识强、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企业管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四)建立服务体系

目前种子经营将进入大市场、大流通的竞争时代,竞争的侧重点由质量向服务转移。我国种业必须建立手段先进、反应灵敏、科学有效的服务网络。

(五)建立农村销售网络是拓宽种子销售市场的有效途径

根据我们近年在示范区建设中成立农民技术协会的经验,把那些热心农业科技的人才联合起来,组成示范推广网络。通过示范引路,使最新种子和技术成果及时入户,直接与农民见面,让农民自己决定取舍,在此基础上建立直接的良种供销渠道,以销定产,这是加强优良品种推广利用,实现种子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

(六)品牌营销

利用科研优势,树立知名品牌。由于产品的同质性越来越强,品牌就成为人们挑选商品的主要因素,因此,科研单位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注意树立名牌意识,创建自己的名牌,向市场推出名牌种子,以高质量、精加工、精包装的方式去赢得市场,占领市场。

(七)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充分发挥政府在种子产业化进程中的推动作用

农业科研单位一般底子较薄,科技成果转化和种子产业化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在这样的形势下,科研单位应把自己的新品种通过具体的试验、示范和高产样板田进行观摩,来引导政府行为对种子产业化的切入,发挥政府在组织协调、资金支持、政策推动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殿荣,李有利.加强作物育种完善联合机制促进种子产业化发展[J].农业科技管理,1997,(7).

[2]乔鹏程,刘焕民.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产业化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1997,(8).

[3]张帆,张耀华.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3).

猜你喜欢
农业科研单位品牌营销服务体系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浅析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农业科研单位公务卡结算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樱花系列甜品品牌营销战略关键
以经济学的观点分析苹果营销方式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