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药物治疗急性肾盂肾炎临床疗效观察

2009-07-31 08:52黄柏勇林新伟董慧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9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黄柏勇 林新伟 董慧丽

【摘要】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急性肾盂肾炎患者75例,随机分为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组(治疗组)和克林霉素对照组。结果 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组治愈率58%,有效率为92%,克林霉素对照组治愈率43%,有效率为70%,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肾盂肾炎近期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强于其他同类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肾盂肾炎;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效果

急性肾盂肾炎是由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引起的急性肾盂肾盏和肾实质的感染性疾病。目前,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药物较多,但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应用,耐药菌株也不断出现,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肾盂肾炎7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急性起病,有尿频、尿急、尿痛、畏寒、发热、腰痛等症状,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菌落数>105/ml,尿常规白细胞计数5个/HP以上,治疗前均未用过其它抗菌药。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20~64岁,平均42岁;对照组37例,男16例,女21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岁。两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肝肾功能均正常。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其中头孢哌酮2 g+舒巴坦1 g,静脉推注2次/d,疗程均为14 d。对照组用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1.2~2.4 g/d,分2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疗程7~14 d。

1.3 疗效评价标准 ①痊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消失,尿检查正常,尿细菌培养阴性,且疗程结束后6周内细菌培养均阴性;②显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减轻,尿白细胞减少,尿细菌培养6周内持续阴性。痊愈和显效均属有效;③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好转或加重,但尿细菌培养持续阳性;④复发:治疗有效,但疗程结束后6周内复发出现菌尿,≥105/ml,且致病菌与上次完全相同。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38例,痊愈22例,显效13例,无效2例,复发1例;其中治愈率58%,有效率为92%,对照组37例痊愈16例,显效10例,无效9例,复发2例;其中治愈率43%,有效率为70%,经秩和检验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2例胃肠道反应,1例出现荨麻疹,停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3例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出现一过性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停药后症状消失,两组治疗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发现。

3 讨论

对于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一般选择磺胺类药物、氟哌酸、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抗菌药物。但随着抗菌药的不断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常规抗菌药物的效果减弱,临床上呈现反复性或顽固性炎症表现。针对这些情况,选择一些更新、针对性更强的抗菌药物是必要的。头孢哌酮是广谱、高效的第三代头孢菌素,但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舒巴坦是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二者联合应用,不仅加强抗菌作用,并且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出现[1]。由于头孢哌酮在泌尿系统组织内的浓度远高于其杀菌浓度,故适用于泌尿道感染的治疗。克林霉素为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抗菌谱广并对敏感细菌有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38例,痊愈22例,显效13例,无效2例,复发1例;其中治愈率58%,有效率为92%。对照组克林霉素虽然主要治疗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感染,通过我院的临床观察,对照组37例痊愈16例,显效10例,无效9例,复发2例;其中治愈率43%有效率为70%,与治疗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故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是治疗急性肾盂肾炎近期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强于其它同类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另王怡[2]报道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肾盂肾炎的理想药物,尤其对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因头孢哌酮具有肝肾双通道的作用,当肾功能不全时,经胆汁排泄增加,不会引起因血药浓度增高而引发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臻,童朝辉.头孢哌酮/舒巴坦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作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5):595.

[2] 王怡,章毅.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肾盂肾炎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5(8):3584-3585.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