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的经济后果及治理对策

2009-08-01 07:06王文华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年12期
关键词:经济后果公允价值契约

王文华

[摘 要]现代企业是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契约联合体,会计计量为维护契约的公平公正发挥了重要的功能。由于现实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矛盾冲突以及会计契约的不完备性,公允价值的计量必然产生经济后果。治理公允价值的经济后果应建立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规范公司治理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公允价值计量规则,减少企业管理层在公允价值计量中的会计政策选择权。

[关键词]契约;公允价值;经济后果;对策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2.005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12-0016-02

一、企业的契约属性与会计计量的契约功能

企业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企业利益相关者通过契约将相应的资源投入到企业中来。具体来说,通过企业契约的谈判,股东和债权人投入财务资源,管理层和员工投入人力资源,供应商和消费者投入关系资源,社会公众投入社会公共资源。从这个角度看,企业是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一系列契约的组合。

契约的重要特征就是要公平公正。现代经济的发展使得契约的签订和履行越来越复杂。契约各方在缔结契约的时候,势必要拟订各种条款来保护自身的利益以保证契约的公平公正。大量研究表明,这些契约条款绝大多数都与会计信息特别有关。因为会计是企业契约的推行机制,它在企业契约的谈判、缔结、执行和监督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会计,企业契约的谈判是无法取得成功的[1]。会计这种作用的发挥,主要依赖于会计信息在契约各方的传递,告知契约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收益和风险。实质上,“会计信息”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而言,其实意味着“权利”[2]。

在会计信息的加工生产过程中,会计计量是核心,会计计量为维护契约各方的公平公正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会计计量的契约功能主要表现为:(1)计量契约各方投入企业的资源;(2)计量契约各方对企业的贡献和所分享的经济利益、反映契约各方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3)将契约各方对企业的贡献和所分享的经济利益告知其他契约方以及潜在的契约方。会计计量的结果最终反映的是契约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会计计量越是公平公正,企业契约各方的利益关系越均衡,契约各方的交易费用就减少,企业的运行效率就越高;会计计量越是不公平公正,契约各方的利益冲突越激烈,契约各方的交易费用就增大,企业运行的效率越低。

二、公允价值的经济后果——基于契约视角

(一)公允价值经济后果产生的客观原因

1蔽托人与代理人目标函数的矛盾冲突。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股东、管理者、债权人、供应商、员工、政府、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一系列契约的联结,所有者(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债权人与股东之间以及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都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和代理人作为理性经济人,必然都是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股东、债权人的目标函数比较简单,即股东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债权人将资金借给企业是为了获取与风险相对应的利息合同收入;而管理者的目标函数就比较复杂了,他们既追求经济利益,如更高的工资,又追求非经济利益,如更多的闲暇、更好的办公环境、更高的职位、更小的风险等,并且由于管理者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他们增加努力时将承担努力的全部成本,但却只能获得由他们的追加努力所创造的部分收入增量。这就使得利益相关者之间必然存在利益冲突,管理者必然存有机会主义,一有机会便侵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使自己受益。

2被峒破踉嫉牟煌瓯感浴O执契约理论认为,会计是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缔结的一份契约,由股权契约、报酬契约、债权契约、税收契约等子契约组成,在企业契约中起着贡献计量、利益确定、履约信息提供、维护缔约主体市场地位的流动性以及提供各缔约主体之间谈判博弈的共同知识基础等作用。尽管完全竞争市场构成完全契约的充分条件,但在现实中,由于社会和未来事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交易双方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的存在,制定一份包罗万象、完美无缺的会计准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这就使得会计准则的实际情况是: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政府或民间机构)只是对公用的、一般的交易或事项做出规范,并且这部分规范,也必然是不完备的。因为:(1) 会计域秩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始终处于变动之中;(2) 能够对会计域秩序进行真实表达的会计知识, 一部分已经在现实中存在,另一部分尚未在现实中存在;(3) 已经在现实中存在的与此相关的有用知识,存在于会计理论界和会计实务界所有人的脑中。而组成制定机构的人员同样是有限理性的,他们不仅不可能具备尚未在现实中存在的知识, 而且他们也不可能具备所有与此相关的已在现实中存在的会计知识。会计规则的不完备性是客观存在的,且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因此,管理者必然对会计规则的运用拥有相当的“剩余控制权”,这就为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客观空间。

(二)公允价值经济后果的具体表现

会计契约的不完备性使得管理层天然拥有相当的剩余控制权,这种剩余控制权在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中即表现为会计政策的选择权。会计计量作为会计信息生成最重要的环节,其会计政策的选择权的空间大小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公允价值计价的基础是市场机制。国际上对于公允价值的确定基础一般分为3个层次:资产或负债有活跃市场时的报价;资产或负债有同类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时的报价;采用评估技术(涉及现金流、折现率、收益期的判断)。我国新会计准则基本上沿用了这一方法。公允价值计量主要以外部的市场信息作为计量基础,在正确计量企业契约各方投入企业的资源及其获得的经济利益、及时反映契约各方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从而减少契约各方会计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具有历史成本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公允价值计量不是以已经发生的交易数据作为计量基础,而是基于外部市场信息对企业的资产或负债进行估计。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由于存在可以直接观察的市场价格,公允价值的计量给予管理层的会计政策选择权较少;对于不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计量要估计其重置成本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在具体会计实务中这些方法一般演变为“管理层判断+某一估价模型”,即“按模型计值”,从而增大了企业管理层会计政策选择权的空间[3]。会计政策选择权空间的增大必然使得管理层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对会计实务处理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判断和估计,导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缺失甚至会计信息失真,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必然受到损害。

三、治理公允价值经济后果的对策

基于契约视角,公允价值的经济后果有其客观原因。公允价值自身并非引起经济后果的根本原因,治理公允价值经济后果应该从产生经济后果的客观原因着手。

第一,建立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美国作为公允价值研究最有代表性的国家,源于发达的资本市场带来金融工具日新月异对计量属性提出新的要求与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带来的信息使用者更倾向于关注信息的相关性。这就说明公允价值的应用还需要有相适应的市场环境。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公允价值计量所依存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公允价值可能难以达到公允,并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因此要完善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如健全且成熟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等。

第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在企业外部要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加强证券市场监管和兼并市场管理,大力发展经理市场;在企业内部要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要建立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一种基于合约的委托书来规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要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通过“外部人”的独立身份缓解围绕企业所形成的各类代理问题。建立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公司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负责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和交流。另外内部控制体系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起着根本性作用,该项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整体交易费用的高低。2008年6月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则通过对财务报告生成过程的监控,使得会计监控更加及时、有效且低成本,对维护企业契约各方的利益提供了根本保证。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使其理解在公允价值计量中某些会计处理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对公允价值的经济后果有充分的认识。对于操纵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要严格依法惩处。

第三,完善公允价值计量规则,减少管理层会计政策选择权的空间。首先,会计准则中对于公允价值应该明确其计量目标。公允价值以市场信息为基础,但是公允价值是市场购买价格还是脱手价格还没有统一的标准。SFAS 157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计量日市场参与者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或转让负债支付的价格;明确提出公允价值的计量目标是确定计量日出售资产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即使采用不可观察参数估价,脱手价计量目标仍保持不变。SFAS 157提出的公允价值计量目标很值得我们借鉴。其次,划分计量层级,增加计量披露。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应该明确公允价值层级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层级划分的方式对各种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程度进行区分。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中,存在活跃市场的少,没有活跃市场的是多数。通过层级的划分将可靠程度不同的公允价值计量区分开来,在披露上区别对待,提高计量的可靠性。可靠的计量结果直接在报表中确认,不必进行额外披露或披露较少;不可靠的在报表中确认的同时,还要增加披露内容,以弥补可能的计量缺陷。从第一层级到第三层级,要求披露的信息越来越多。充分披露计量的范围、方法和假设及其对收益的影响,对增强公允价值计量整体的可靠性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公允价值反映的是点估计,且其自身不能够带来财务报告的透明性。对于公允价值估计的附加信息披露是必要的,SFAS 157在公允价值估计依据的参照信息的可靠性信息披露上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还是远远不够的,应增加有助于报表使用者理解公允价值估计的相对可靠性信息披露,如影响估价的关键驱动因素、公允价值范围的估计以及置信区间等。

主要参考文献

[1] 杜兴强.会计信息产权的及其博弈[J].会计研究,2002(2).

[2] 刘小年,吴联生.会计规则的制定目标:信息中立还是经济后果[J].会计研究,2004(6) [3] 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评介[J].会计研究,2007(10).

猜你喜欢
经济后果公允价值契约
一纸契约保权益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内部控制审计文献综述
对我国募集资金投向变更问题的研究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表外负债与企业投资效应的关系研究
关于公允价值本质与特性的探析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