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梁若皓与他的和谐家园

2009-08-01 07:06解梦泽
记者观察 2009年11期

解梦泽

在通往县委大院的路上,一个衣着朴素的男人一边接电话一边大步流星地朝前走。

3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山西安泽县的各个乡镇村落。在推进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他勤下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使安泽县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典型。

辖内8万人,从普通百姓到企业主管,从学校师生到领导干部,提起他的名字,无不翘指称赞:敬爱他执政为民的工作作风,带着真情干工作;敬畏他大爱无边的做人准则,心里始终装着百姓。

一尊2008年由世界著名品牌组织授予的“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功勋书记奖杯,一直放在他的办公桌上,他说:这些不仅要装在心里更要付诸于行动。他就是安泽县县委书记梁若皓。

经济社会和谐之基

梁若皓走马上任后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以一次长达20天的艰辛下乡调研为序幕。

这一年,正是煤炭行业飞速发展的一年。他经过实地的调查研究,反复分析讨论,确立了安泽未来发展的总体构想,即“一个中心、两个重点”的发展思路、“435”发展战略和建设“三县”目标。他提出的“以调结构、上项目,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构筑“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三大循环工业园区、五大发展支撑体系”,建设“山区经济强县、全国生态名县、文化品牌大县”的奋斗目标,不仅传承了历届安泽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思路,而且体现了与时俱进与开拓创新。既切合了安泽的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规划和描绘出了安泽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不同产业、不同区域、不同乡村都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

建设新安泽,经济是基础,产业是支撑。梁若皓提出:抓好农业科技调产、工业龙头带动、宜居城镇建设、生态旅游开发四类战略重点,并精心实施民意、民智、民生、民安四大“民心”工程。与此同时在全县上下深入开展了思想观念大更新、干部能力大提升、基层党建大推进、工作作风大转变、廉政建设大促进五项强基活动,加快了“山区经济强县、全国生态名县、文化品牌大县”的建设步伐,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安泽县按照节能降耗减排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力建设的三大循环工业园区完全按照产业和谐的思路进行建设。在招商引资和新上项目方面,坚持发展经济“让环保坐首席”早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对已有企业严把环保关、生态关,投资上亿元,对全县煤矿进行了采煤方法改革,积极引进开发煤化工、醇醚燃料等生产新技术,加强对企业废渣、废气、废水的整治和循环利用,全县所有企业全部实现了清洁生产。

这一措施的实施使安泽实现了阶梯式的跨越,在生存的规则中,不再是行业和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更注重于行业之间、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统筹协调。因为,“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经济和谐”,梁若皓说。

发展经济,重树威信,是近年来安泽县政府为稳定社会所作出的主要努力。位于安泽县北部的唐城镇,是安泽县优质主焦煤产地,依托这个资源优势,按照“资源整合、关小上大、延伸链条、循环利用”的园区建设思路,两个产能达到70万吨的焦化公司实现了资源共享,综合利用,配套生产,产业链条不断延长。

梁若皓说:“乡村的和谐,是我们内心深处真正的和谐。”为了让全县百姓尽快过上小康生活,他立足于当前农村实际,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三农”问题,必须结合实际,安泽利用生态优势,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数据显示:安泽县发展优质玉米20万亩、优质核桃1万亩、高山绿茶500亩、连片再建温室蔬菜大棚500个、优质奶牛示范小区2个、万头养猪场等,逐步实现“一村一品”的产业新格局。另外,安泽县的玉米、小米、苦菜、核桃、山楂、连翘等7种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安泽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全力打造“生态”和“荀子”这两张“王牌”,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通过荀子这个文化品牌,全面带动了安泽三大产业发展。并因势利导,积极规划建设了安泰山、青松岭、黄花岭、红叶岭等八大自然景观。

环保自然和谐之道

作为全国生态示范县,安泽县2008年二级天气达到365天(其中一级天数157天)。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安泽形成了百花迎春、绿荫护夏、红叶映秋、冰瀑伴冬的独特景观,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春天黄色”:安泽县的黄花岭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连翘花,给整个山岭披上了一套黄色的豪华盛装;“夏天绿色”:安泽县拥有67.2%的森林覆盖率,整个安泽县笼罩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秋季红色”,一到秋季,安泽县周围的山上满是红色的枫叶,令人心旷神怡;“冬季白色”:白雪封山,青山白头,成为一年之中最为纯粹、最为淡雅的颜色。

仲夏的文化广场,音乐声飘扬,人们在此乘凉、聊天、下棋、跳舞。如果在城里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但这一幕已是如今“窝”在大山里的安泽人的真实日常生态。谈起安泽的变化,百姓们都说:这完全是源于梁书记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魄力。

安泽县林业局副局长任晓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大力实施太行山绿化、通道绿化、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五大生态建设中,县里加大投资力度,致力于打造生态的、人文的、和谐的、魅力的安泽,并严格按照生态旅游建设的标准加以实施。与此同时还坚持每年造林2万亩,植树200万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亩。目前,全县有林面积已发展到198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330万立方米,相当于每个农民在“绿色银行”里存款3.4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安泽县环保局副局长袁洪生自信地告诉记者:“我县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县,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森林公园,今年又被世界著名品牌组织评为全国特色魅力百强县和中国绿色名县。这和县委政府的正确决策是分不开的。”

而与此同时,安泽的财政总收入实现了3年翻一番半,提前3年完成了党代会确立的5年奋斗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三大指标增幅连续3年位居全市17个县市之首、全省前十名,实现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按照“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绿化格局,安泽县城形成了点线面结合、园林与绿地交错、树木与花草相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独特风光,实现了安泽县城主干街道一街一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凸现山水园林城之特色,真正成为太岳山上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稳定政治和谐之首

梁若皓说:“稳定从认同开始。”干群之间通过沟通、互动达成谅解,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

安泽县现居住人口的80%是从全国16个省167个县移民而来的。安泽地处临汾、长治、晋城3市交界处,治安形势非常复杂。安泽县委、县政府以抓信访、保稳定、促和谐为主线,构建起“五四三三”这一具有当地特色的信访工作新体系,组织开展了以“听民声、访民情”为主题的“五走五访”干部下访活动;全面推行了四级基层民调制度;全面建立起“有人管事、有章理事、上下联动、多层拓展”的三站式信访工作机制。

在安泽县104个行政村设立的“民情接待室”和“民事调解室”,坚持每周二由乡镇驻村干部同1至2名村干部到“民情接待室”接待群众。目前,各村民调室都设有职责分明、秩序井然的“模拟小法庭”。

安泽县委、县政府还采取了“三级书记带头接访、县级领导轮流值访、职能部门联动办访、领导干部定期约访、包村干部主动下访、严格考核检查督访”的“六访”举措,使“领导有访必接、群众约见书记”在安泽变为现实,“官”民促膝交流成为美谈,干群之间架设起了“如民有所呼、我即有所应”的连心桥。

自“三级书记大接访、职能部门大办访”活动以来,共接访215案2208余人次,现场协调解决93件;全年共接访485件3680人次,其中,集体访237案2635人,个体访248案1045人,结案率达到100%。

梁若皓对群众的诉求和基层各类矛盾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基层矛盾绝大多数都是“起自情理之中,不出法律之外”。干部心里装着群众,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一支威信高、懂政策、明法规的村民担任的调解员队伍由此成立了。他们身处一线,凭借自已熟知民情的优势,第一时间化解纠纷,有效避免了“小事拖大,大事成案”,促进了乡风文明。在去年的第八届村委换届选举中,许多村级调解员高票当选了村委主任,充分说明了村民对他们的信任和认可。

让老百姓有说话的地方,政府和老百姓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梁若皓身体力行,宣传部门积极发挥其作用,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介大力宣传教育、营造安泽和谐发展大环境。秉承荀子的和谐思想,积极搭建法制文化平台,倡导“人和家和邻里和”“村和乡和万民和”的“三和文化”,用法制文化、和谐文化引导广大群众崇尚法治,追求和谐。

“促进社会和谐同样是政绩”的政绩观带动了和谐之风,赢得了山西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全省“平安县”和“全国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安泽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典范。

真情文化和谐之魂

矢志不渝为百姓,执政为民公仆情。信念如帜,他以自己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和谐之歌。这种亲切温暖的爱,得到了百姓的普遍认可。

严冬,学校要放寒假了,可是突然天降大雪,学生们无法回家。当梁书记得知后,立即令办公室通知动员领导(包括他自己)的工作用车和所有机关车辆,统一组织送学生,确保每个学生安全回家。

撤乡并镇之后,有不少学校也随之合并变成了寄宿制学校,带来的问题是一些家庭的生活负担相对加重。为了让孩子们能健康成长,县委决定给全县33所寄宿制学校每个学生每天免费提供一袋鲜牛奶。

每年“七一”县委领导都要分头下乡访问看望基层老党员,当他了解到许多为农村无私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党员家徒四壁、生活艰难时,决定为农村建国前的老党员和工作10年以上的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每月发放生活补助金。

今春,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场粮食价格走低。而主要靠种玉米为生的安泽农民却急需春耕备耕的资金,但粮贩子却压级压价。当他在调研中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决定由粮食部门贷款1400万元,政府贴息200多万元,按每市斤高于市场价0.12元的价格收购2000万斤,解决了粮农的燃眉之急。

当一位复员军人因身患重症看不起病求助于他时,他竟借回临汾开会之机带上患者找专家诊治,并把自己身上仅有的几百元塞到病人手里;当他收到一个转业军人13年未得到安置的信件时,彻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就冒着大雪驱车赶赴到几十公里之外的偏远山村与这位转业军人见面,向他登门道歉,并征求他本人的安置意见,3天就解决了他的安置问题。

梁若皓也见识过耍狠的人。“有时候一句温暖的话就能感动他们”。在梁若皓的办公室里,几个下岗职工情绪激烈地说:“问题不解决,我们就不走。”梁若皓语重心长,详细地询问了每个人的家庭和工作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地向他们讲解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谈判”持续了1个多小时,最终让对方满意而去。难怪有人说:遇上梁书记,刁民也会变良民。

严于律己,做群众信得过的人,就要尊重百姓,平等对待他们,他们才会给你讲实话。诠释梁若皓的这种本事,就是带着善意和感情做人,带着责任和忠诚做事。

他说,一个内心充满仇恨的人一定是丑陋的人,一个缺乏民主和法制的社会也不会得到安宁,真正的稳定是共建共享的结果,不需要竭力加以维护,它是一种自觉有序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