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洋务运动辩论会的一次尝试

2009-08-04 09:21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洋务派洋务运动正方

许 艳

辩论是两种对立观点的交锋,是用论据、理由说明自己的见解,驳诉对方的观点。在教学中运用辩论可以使学生对辩题所涉及的内容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在双向对撞的思维中辩明事理。辩论是探究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一、确定辩题

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得与失存在着不同见解,适宜展开辩论

正方:对洋务运动应基本否定

反方:对洋务运动应基本肯定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尝试,探索辩论式探究学习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合。2.通过本次探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辨析历史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和把历史事件放到特定历史环境中评价的能力。

3.培养学生写作、辩论等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创新能力。

三、准备过程

1.分组分工,全班同学分成正方、反方两大组,每组设1名大组长。各大组分材料收集小组、辩词撰写小组、辩论表达小组,各小组设小组长1名。正式展开辩论时再由双方各抽出4名同学和任课老师组成评论组。

2.教师进行资料搜集与辩论方法的指导,要求辩论时要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有逻辑性和层次性。反驳时要有理有力,切中要害。

3.各组制订计划及完成时限,按计划进行探究。教师随时调度各组完成情况,随时给予指导。

四、辩论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洋务运动的经过,引出辩题。

正反双方展开辩论。

正方一辩:我方认为对洋务运动应基本否定。第一,从社会历史进步的角度看,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代表人物,其阶级属性是封建地主阶级,“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腐朽清朝的统治,并没有推动中国历史的前进。第二,洋务运动不是中国近代化的真正发端。所谓近代化,在欧美各国就是资产阶级通过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使社会摆脱中世纪的封建形态而资本主义化。而洋务运动恰是在世界资本主义大潮的冲击下,地主阶级为维护清朝统治作出的垂死挣扎。它的性质是封建的,客观上虽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迹象,也只是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的前身。第三、从结果来看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最终以失败告终。“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及其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布新不除旧决定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反方一辩:我方观点认为应基本肯定洋务运动。第一、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启动。近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发展科学技术,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化社会的转变。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大机器生产,为中国经济、政治、军事、教育近代化创造了条件,客观上顺应了中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趋势。第二、正方同学以洋务运动最后失败为由否定它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这是不公允的。列宁说:“评价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洋务运动使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而此前的中国社会,从未出现过近代化运动的实践活动。第三、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实已是一革命性的态度”。他们以这种思维模式将西学内容合法化,等于承认中学有所不足,动摇了“礼义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绝对、唯一的权威地位。因此,洋务思想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一大进步。

正方二辩:我方一辩已从理论层面全面分析了洋务运动应基本否定,我再加以补充强调。首先,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也只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列强表面支持清政府搞洋务,并不是要清政府真正发展资本主义,而是隐藏着险恶的用心,是要把清朝改造为与西方资本主义相协调的半殖民地政权。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用曾国藩的话说是“剿发捻,勤远略”,可见镇压农民起义是第一要务,勤远略只能退居其次。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也必然否定了“御外侮”。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养肥了我国第一代军阀集团。李鸿章死后留下四千多万两白银的遗产,致使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

其次,洋务运动不是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启动。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其生产目的是为清政府服务,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内无资金积累、外无市场联系,企业管理机构又是封建衙门式的,为封建性质的企业。而民用企业虽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这些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方面还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它们都山洋务官僚创办和操纵,产品往往服从清政府的调配,首先满足官方或军事工业的需要。在封建性的严重束缚下,这些民用企业往往好景不长,有的瘫痪停办,有的被帝国主义侵吞,更不足以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反方二辩:正方同学一再申明洋务运动不是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启动,可事实恰恰相反。首先,洋务运动为中国经济近代化创造了条件。这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洋务运动在中国的封建大地上栽植了资本主义的幼苗,它引进了西方大机器生产,使用雇佣劳动力;使一批官僚、地主开始投资近代工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二)洋务运动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1879年据薛福成在《筹洋刍议》中估计,轮船招商局开办六七年来,收入运费约两千万两,将中国航运业的利权收回了约3/5,1877年还收买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开平矿务局,于1879年开始使用外国机器开采,产量逐年激增,至1889年已达247000吨,有力地抵制了洋煤的进口。汉阳铁厂所生产的铁除了供应本国外,还出口到美闩等国。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

其次,洋务运动为中国政治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和无产阶级的成长。据统计,到1894年,中国的产业工人约有近10万(码头工人除外)。从这个意义上说,洋务派虽“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但客观上为后来的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再次,洋务运动为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洋务派大量购买、制造新式枪炮,组建新式军队,实行洋式练操,筹建海防,建立新式海军,修建旅顺船坞和威海卫军港。

最后,洋务派创办了我国第一批新型学校,大力引进西方科学知识,并造就了一批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创了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先河。洋务派建立的新教育体制,如分年排课、按班级授课以及考试、升级等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正方三辩:请反方同学注意,轮船招商局在外国轮船公司的排挤下,海外航运屡受挫折,1873-1879年驶往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美国的船只被迫终止,正是由于除客运业务外,还包揽清政府的漕运和其他官物运输,才得以幸存呀。洋务派买船造炮,建厂办矿,鼓捣的煞是热闹,是不是真的取得了成效呢?首先看买来的枪炮船舰,多数是西方已过时的货色,有的甚至是涂饰改装的破烂;引进的机器设备要么落后,要么残缺不全;聘请的教习、技师,有的是被西方剔除的蹩脚货,有的是招摇撞骗的骗子。

再从筹划海军的结果来看,中法战争前,清政府已建立北洋、南洋、福建水师三支海军,可在1883-1884年的中法战争中福建水师就短命而亡,南洋水师损失惨重,只有北洋水师置身战外,不肯援救,得以保全。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又全军覆没,曾被李鸿章吹嘘为“深故不摇”的渤海门户,让人惊呼原来是纸糊的。这纸糊的门户一捅烂,全部“自强新政”的玩意就一齐破了产。

再看当时设立的学堂,每所学堂以及每次派遣留学生都强调“以义理为体,以格致为用”,“仍兼讲中学”“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不还是以传统文化为重吗?

反方三辩:洋务运动硕果累累,对此后中国近代化运动长时期起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各地先后创办了大约20个现代军用企业,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没有洋务运动,就不会有左宗棠平定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就不会有冯子材的镇南关大捷;就不会有甲午黄海海战中重创日军的战绩。甲午战争可能要提前十年发生呢。

自7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还创办了40个现代民用工矿企业。洋务派还修筑了津沽铁路、关东铁路、台湾铁路等共计477公里,架设了沟通全国主要省份的电线数十条,基本上形成了全国的电讯网。至1896年为止,开办的洋务学堂有34所,有200多人被派遣出洋留学。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飞机设计师冯如、改良派代表人物严复等就是这些留学生中成长起来的佼佼者。大批新型知识分子也在办洋务的实践中成长起来,如近代科学家华蘅芳、化学家徐寿。同时,在洋务派所办军事、,民用企业的近4万名工人中,还锻炼出一大批掌握现代大机器生产的技术工人,成为中国无产阶级早期的技术力量。毫无疑问,上述在洋务运动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科技人才,为现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正方四辩:用鲁迅的论述来剖析洋务活动是最恰当不过了。一则是说,“凡是人主,也容易变成奴隶,因为他一面既承认可做主人,一面就当然承认可做奴隶,所以威力一坠,就死心塌地,俯首帖耳于新主人之前了。”另一则说的是,做了奴隶,若还有些不平,倒也没什么说的。“如果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摩,陶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他使自己和别人永远安住于这种生活”。19世纪中叶,清王朝遇到了开国以来最大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日趋衰落的清王朝犹如一座将倾的大厦,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战败的清政府甘心拜倒在列强的石榴裙下,为镇压农民起义,勾结洋人,中外和好,打着自强求富的幌子师夷长技,实则维护摇摇欲坠的清廷,适应列强侵略需要而已。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地方上几个私欲难填、钩心斗角的总督、巡抚难成大业。加上列强“朋友”的假惺惺、恶狠狠,顽固派的阻挠迫坏,洋务运动步履维艰。“中体西用”,企图单纯依靠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洋务运动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曾被洋务派吹的天花乱坠,实际却败絮其中。这种洋务运动,不但没有把中国引向独立富强的道路,反而招致日益严重的危机,使国家日益陷入半殖民地的苦难境地。因此,洋务运动根本不是中国近代化的启动,没有推动历史的前进。

反方四辩:列宁曾经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我们在评价洋务运动时,也应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去考察。今天我们抨击洋务派没有进行社会改造而只是引进西方技术与生产方式,但当时的情况下,没有别的选择。我们不能苛求古人。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洋务民用工业的兴办,还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又由于洋务派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综上所述,洋务运动不仅顺应了世界近代化运动的历史潮流,成为世界近代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因率先掀起了中国近代化的改革而成为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自由辩论(略)

评论组评论(略)

五、反思

辩题提出后,同学们立刻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准备过程。正方、反方的各组长分工明晰,带领组员从网上、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不厌其烦地修改辩词,推出能言善辩的同学出任辩手,还向语文老师请教辩论技巧。同学们相互合作,齐心协力,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学生的辩论还显稚嫩、生硬,但我想这次尝试的最大收获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双方经过激烈论辩,思维的广度、深度都经受了洗涤。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洋务派洋务运动正方
Goos–H¨anchen-like shift related to spin and valley polarization in ferromagnetic silicene∗
寻找缺失的一角
辩论会的启发
减肥秘方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洋务派与中国近代民族电力工业的起源
关于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性质的探究
科学技术视域下中国近代化建设探析——以洋务运动为例
洋务派对民用工业与强兵御侮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