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用药的技巧

2009-08-06 10:03王文彬
农家顾问 2009年6期
关键词:药饵鱼病全池

王文彬

近年随着养殖技术的普及与提高,精养鱼塘发展较快,但是精养水体鱼类一旦发病,往往难于治疗,损失极大。随着精养鱼塘的日渐老化,鱼类发病的机率也日益增加,鱼病防治成本越来越大。下面就如何在养殖中预防好鱼病谈几点用药技巧。

1.预防用药按照“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在养殖中用药预防至关重要。一般来说,鱼塘放养前要用生石灰、敌百虫等药物彻底清塘消毒。同时,水域局部要清野除害,对于易淤积和死水区域每667平方米施用生石灰75~150千克,适当曝晒、冻结,杀灭病原体。并且,鱼种也要进行消毒,鱼种在放养前宜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鱼体10分钟左右。最后,食场周围也要泼洒药物,在鱼病流行季节,一般每半月须在食场周围泼洒药物防治鱼病。主要药物及防治对象:1毫克/升漂白粉连泼3天,防治细菌性鱼病;0.5毫克/升晶体敌百虫(90%)隔天在食场内泼洒一次,连续2次,可预防寄生虫鱼病;每月用生石灰在食场泼洒3天,预防细菌、病毒的滋生和蔓延。

2.免疫注射用药主要用于防治草鱼出血、肠炎、赤皮等鱼病。一龄或二龄鱼体均可注射,注射前鱼种最好先用食盐等药物浸洗消毒。

3.投饲前用药经驯化过的鱼类吃食时,一般听到敲饲料盆等投喂信号时,会主动集中在食场周围抢食。为了防治鱼病,可利用这一特点,先在食场周围泼洒药物,再敲击饲料盆等或洒少量饲料诱鱼来抢食,从而达到药浴防治病害的目的。在食场周围泼洒药物用量视鱼病情轻重而定,一般药量控制在全池泼洒用量的10%左右。

4.投饲中用药这种方法是在边投喂时边泼洒药物,从而达到防治鱼病的目的。一般在投入饲料鱼群抢食时,再在食场周围泼洒药物,在食场中间药物浓度可适当大一些,比较敏感的鱼类会自然躲避,但因急于抢食,又会主动游回施药区,来来回回中达到药浴防治目的。在食场周边范围内可用浓度较稀的药物直接泼洒在抢食的鱼群中,达到防治鱼病的功效。这种方法一般多用于杀菌药物,杀虫时不宜使用此法。

5.混合用药有些鱼病,病原体往往是寄生虫和细菌并发,或先感染细菌后被寄生虫侵袭,也有先被寄生虫侵袭后感染细菌的,这种情况不可单一用药,可先用漂白粉等泼洒,下次再用硫酸铜或敌百虫,或者混合泼施,才能既杀灭细菌,又消灭寄生虫。有时在防治鱼病时,既要采用内服药,又需在外部消毒,一般采取“内服”与“外消”相结合,以防诱发其他病症,这样既达到了治病目的,又改善了水质。

6.药饵使用药饵时,将药物按饲料的一定比例加入粉料中混合制成颗粒药饵投喂,用于治疗鱼类疾病。首先要配制药饵,主要掌握以下技巧:

(1)巧选基础料。作为基料,必须是鱼所喜爱的饵料,一般最适宜的基料是玉米、黄豆、小麦、花生粉、米糠、麸皮等的浆糊状物。如草鱼可用新鲜嫩草,鲤鱼可用饼粕、糠麸等,青鱼可用鲜螺肉,鳗鲡可用鱼粉,鲶鱼类可用杂鱼、畜禽下脚料等。

(2)巧添诱食剂。鱼类对食盐和糖类的味觉比较敏感,为了激发鱼类摄食欲望,可以在药饵中添加适量的诱食剂。一般将具有浓烈香味的中草药如八角、丁香、大蒜辅以少量食盐做成诱食剂,添加浓度以10%~20%为宜。

(3)巧用粘合剂。宜选用粘性强的小麦粉、茨粉、糯米粉等作粘合剂。粘合剂要占药饵饲料的40%~50%左右。通常制作药饵的粘合剂是面粉,价格不高,使用也方便。另外,制饵时,药物要均匀地拌进基料,让病鱼都能均衡地吃到饲料中的药物。

(4)中西药结合。中药治疗鱼病药效时间久,副作用少,防治成本低;西药具有药效迅速,成本高的特点。实践证明,在有疗效的中草药中掺入某些西药,既能迅速提高疗效,又能降低成本。其次要控制好药量。在计算用药量时,一般应请专业技术人员正确计算。用药饵量一般在投喂后30~40分钟内吃完。如1小时还未吃完,则说明投饵量过多,造成药饵浪费,而且还影响下一顿的吃食。

(5)讲求投喂技巧。投喂药饵的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鱼药的疗效。实践证明在投喂药饵前,先停止喂料1天,让鱼群饥饿。第二天天气正常时在上午9时(有的是下午4~5时)才将调配好的药饵投喂,达到防治鱼病目的。在防治鱼病投饵时,先投一些普通饵料,等到健康的鱼吃一段时间后,再投药饵,这样体弱力薄鱼或有病鱼也能抢食到药饵,达到节省成本、提高疗效的目的。

7.中草药中草药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环保型绿色药物,具有天然、高效、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残留少等诸多优点,且来源广、成本低防治鱼病时,要根据不同鱼病类型,选择相应的药物。如防治病毒性鱼病的中草药有大黄、黄柏、黄芩、大蒜等;防治细菌性鱼病的有乌桕、五倍子、菖蒲、柳树枝及大黄、黄柏、黄芩等;防治真菌类鱼病的有五倍子、菖蒲、艾叶等;防治寄生虫类鱼病的有马尾松叶、苦楝树叶、樟树叶、乌桕叶、桉树叶、干辣椒、生姜等。另外,与化学药物相比,中草药类鱼药往往由多种成分和种类配合而成,其药效表现为多种成分融合后的综合作用。中草药本身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如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等,某些中草药还有诱食、消食健胃的作用,可以完善饲料的营养,提高饲料转化率。同时,其疗效慢,作用时间长。中草药的使用方法主要有四种:

(1)投喂法。将新鲜中草药洗净切碎(捣烂),与精饲料拌合后投喂;干药则切碎后煎汁,药汁同药渣一起拌饲料投喂。

(2)泼洒法。将鲜中草药捣碎,用水浸泡后,连渣带汁全池泼洒;干药切(捣)碎后需煮出汁才能使用。本办法用药量较大。

(3)糖化法。把中草药和豆饼、玉米粉、稻草粉或麸皮混在一起,经发酵糖化后投喂,可改善中草药适口性。

(4)浸泡法。将中草药捆扎成束,沉放在进水口或食场附近浸泡,让浸泡出的药汁扩散全池,达到防病之目的。由于中草药因其季节、产地、炮制方法不同,其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且属于粗制型产品,其剂量难以把握,故经验数据很重要。在采用内服方法时,一般防病可以用干饲料量的1%~1.5%;治病则用干饲料的2%~3%。外用全池泼洒时,一般以每立方米水体10~30克为宜。

猜你喜欢
药饵鱼病全池
N,N-二甲基甲酰胺对炔雌醚不育作用和适口性的影响
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震撼!屈老师第六期渔医培训班座无虚席,“一滴水诊断鱼病”新增内容惊艳全场
要注重防控2019年春季鱼病的再度暴发
药饵治鱼病简单又实用
草鱼病防治咋用中草药
淡水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技术(28)——鳗鲡疾病(五)
常见蟹病防治方法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与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