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裳 巴黎与伦敦1947至1957年

2009-08-07 06:56
收藏·拍卖 2009年7期
关键词:酒会迪奥礼服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拥有着世上最精美的时尚服装收藏,当中包括许多顶尖设计师所创作的晚礼服,酒会礼服及套装,馆内数据库还藏有大量时装摄影照片及插图。“黄金时裳巴黎与伦敦1947至1957年”这项由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策划的巡回展览,继伦敦和澳洲的热烈回响后,来到其亚洲的首站——香港。

此展览主要回顾由1947年Christian Dior推出著名的“新面貌”(New Look)系列开始,到1957年Dior逝世为止,时装史上一段光辉灿烂的十年。那十年间,定制服装蓬勃兴起,巴黎的时装设计室创作出无数华丽的作品,令该地闻名于世,诸如Cfist ò bal Balenciaga、Pierre Balmain及Hubert de Givenchy等设计师长期垄断新闻头条,而伦敦的设计师如Hardy Amies、John Cavanagh及Norman Hartnell等,亦同样蜚声国际,举足轻重。Christian Dior所形容的“黄金岁月”,影响深远,改写了整个世界时装的发展。《收藏·拍卖》以此契机,引领读者去领略高级定制服装这一门华美工艺所蕴含的创意和社会商业特质,以及定制服装设计室不为人知的世界。

时光回溯1939年。此时的巴黎有七十间注册的定制服装设计室,包括具规模的Chariel、Schiaparelli和Balenciaga。然而,巴黎蓬勃的时装业却被战火无情摧毁,导致私人顾客纷纷四散,外销几乎停顿,店铺歇业。德国人本打算将定制服装的基地穆至柏林,然而遭到巴黎时装业公会主席Lucien Lelong的反对,他说“除了巴黎,别无他处”。

在战争快完结时,巴黎的定制服装设计师在一片苦难声中创立了时装剧院,里面展出大约二百个穿上由Christian Bérard及Jean Cocteau等艺术家所设计的最新风格时装的洋娃娃,并以剧院方式排列。剧院在1945至1946年期间于英国、北欧及美国巡回展出,为战争受害者筹款,同时推广法国时装。

迪奥于1947年2月12日在巴黎蒙田大道的专店内展出了个人的首个时装系列,首席推出的系引作品完全颠覆了战时的男性化时装风格,服装具事柔和的肩线、纤瘦的袖型、以束腰构架出的细腰强调出胸部曲线的对比、长及小腿的宽阔裙摆、使用了大量的布料来塑造圆润的流畅线条,并且以圆形帽子、长手套、肤色丝袜与细跟高跟鞋等饰品衬托整体气氛。当90个模特身着那些收腰外套和宽身长裙,以A字型线条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人们震惊了。这些丰盈的长裙,凸显女性丰满的胸部及小蛮腰,立刻让美国版《哈泼时尚》杂志编辑卡美·史劳赋予“新面貌”(New Look)一名。伦敦定制服装设计师John Cavanagh形容其风格为“女性曲线的完美彰显”。这项创举一改战后萧条、颓丧的氛围,带来民生上、精神上愉悦的华丽风格,对当时的服装界更是带来革命性的震撼,巨大的影响力至今仍未消退。迪奥创造的“H-Line”、“A-Line”、“Y-Line”剪裁轮廓线条,至今对走女性风格的服装设计师仍有启发。

由于当时社会仍实行布料配给制度,因此制作“新面貌”服装所需的太量布料在英国立刻惹来非议。此系列曾秘密在法国驻伦敦领事馆展示于伊莉莎白女王及其他皇室成员眼前。虽然起初为英国贸易局所诟病,但“新面貌”依然大受欢迎,尤其在玛嘉烈公主被其女性美及青春设计吸引而采用之后。伦敦的时装贸易随之以巴黎为蓝本。许多英国设计师均在巴黎受训,虽然伦敦在制作数量上未能与巴黎相提并论,但英国的时装及纺织业仍为国家带来不断增加的经济收益。

但对法国而言,时装业是经济的命脉。在1949年,仅Dior一家的出口便占法国国家每年出口额百分之五。《时尚芭莎》美国版(Harpe's BAzAAR)的主编卡梅尔·斯诺曾经说:“迪奥挽救了巴黎,就好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马恩战役挽救了巴黎一样。”战争期间人们被压抑的那种追求美的天性得以再度进发,让人们忘记战争遗留在女性身上那保守警觉的呆板线条。由此为起点,从1947年到1957年的战后10年的高级定制时装发展,被迪奥形容为服装的“黄金岁月”——服装设计不再受到传统的束缚,在高级定制的礼服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它可以不像日常服那样过多考虑实用性,而更多表现着设计师的艺术情趣。

走入卢浮宫的高级定制时装

高级定制(Haute Couture)是时装界的最高境界,是时装设计师也是穿衣者的终极梦想。量身定制出来的高级服装,完全契合了真正的个性需求与品位追求——它不是在追随时尚,而是在时尚的潮流中独树一帜甚至引领时尚前进的方向。一些经典的高级定制服早已成为了一种艺术品类在各大博物馆中占据一席之地,它们作为收藏品出现在法国的卢浮宫、伦敦的V&A以及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

“高级定制时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欧洲。在19世纪之前,裁缝只是按照顾主的要求裁制礼服,纯粹是复制顾主的想法。“高级定制”之所以与传统的量体裁衣和成衣购买截然不同,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便在于它赋予顾客的是一个真正个性化、独一无二的设计理念。被誉为高级时装始祖的英国人查尔斯·弗莱德里克·沃斯f(Charles Frederick North)最先将设计的观念引人时装界,并于1858年在巴黎开设了第一家专为顾客度身定制的高级时装店。从此,高级服装就进入了现代生活。现在全世界大约有一两千人享受着高级定制时装,其中包括王族公主、财经巨子、影视明星等。定制成本昂贵,日装一套的最低价格约为1.2万美元,晚装一套最低约为4万美元,每一套衣服需要经过6次试装,每一套衣服都有自己的名字;由于顾客群相对固定a所以几乎每一个老主顾都拥有自己的人体模特,并经常根据本人体形变化而调整。

迪奥的高级定制服装一直是好莱坞的天皇巨星和品味出众的女人的挚爱,其客户包括丽塔海·华丝、英格丽·褒曼、麦当娜、温莎公爵夫人及戴安娜王妃等。伊丽莎白·泰勒就曾一口气定制了12条裙装:而英国伊丽莎白女皇二世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新婚大典的婚纱则由迪奥先生亲自操刀设计并制作。时至今日,迪奥在巴黎的高级定制工作室,聘用了数以百计的员工。店铺地面是女装店,而上层则是偌大的展厅,用来陈列当季系列。每位客人都有一位私人售货员接待,幕后更有默默耕耘的试样师、裁缝师及针黹女工……经过细致耐心的工艺处理,完成后的服装经典别致。

时装系列

春/夏及秋/冬系列是定制服装设计室活动的高潮所在。

最受欢迎的设计被称为“福特”,意思即为大量制造及具功能性。定制服装设计室可能会根据成功的样板制造十多款不同版本。

有些设计则被称为“特拉法加”(以著名的1805年特拉法加海战而命名,意思即为耀目或惊艳的设计)。这些设计的原意是为新系列增加吸引力,常会成为杂志的封面或主页。Dior曾写道:“这些样板造就今天的时装,以及未来的风格。”

裁缝技术

当客人看过新时装系列的衣服后便会立即订购心头好。大部分的订单是日装和套装。日装包括配套便装、晨服、轻便的午后套装和精致的套裙服装。

Hardy Amies曾说:“人们很多时候忘记了我们只是执行指令,而不是卖衣服。走进时装店的人是‘买套装:到楼上店的人却是‘定套装。在试身的时候,你可以对衣服的细节部位和润饰部分表达你的要求。整个过程中,设计师、裁缝师和客人应是和谐合作,而女店员则担当中间人的角色。”

酒会礼服与黄昏晚礼服

日装之后就是正统午后服装,接着是酒会小礼服,然后是简约晚礼服和短晚装。这些区分随着时代进步而简化,而衣着俗例亦开始瓦解。

酒会礼服在1920年代首次出现,在战后再度兴起。酒会礼服在傍晚时分,或称“六至八”的聚会中穿着。聚会中的客人通常站着交际,因此礼服可以包括复杂的撑裙和细部,不怕坐下来时给压着。

Christian Dior的著作《时装小字典》(1954年)把酒会礼服形容为“精致讲究的午后服饰”,最好起用黑色塔夫绸、缎、雪纺和羊毛质料。这种“黑色小礼服”的时尚女装通常以手套和小帽子配衬。

晚礼服及舞会礼服

这些绣上大量花纹,配以华丽珠宝的礼服,在婚宴、酒会、歌剧院及戏院有着熠熠生辉的效果。有些礼服更只为特别场合而制,只穿一次。

定制服装的创制关乎国家的尊严,尤其对法国而言。Christian Dior曾说:“我的时装模特儿就如出色的舰队出航,不断向前迈进,以崭新的时装征服世界。”

猜你喜欢
酒会迪奥礼服
港府新春酒会首次加奏国歌环节
一模一样的礼服
以“礼”服人
一身便装
踩葡萄
用创可贴疗心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