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神

2009-08-07 06:56房颖信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博山水缸

房颖信

博山神头桥畔有一组红墙玄瓦的古建筑颜文姜祠。很多次,我都怀了虔敬的心来拜谒一位神灵,这里是博山最深的源头了。

史载:后周时,有颜家女文姜嫁到了郭家。新婚之夜,夫君就暴死了。文姜还没有品味生活的甜蜜,就要承受丧夫之痛。这还不算,更为严重的是,她要承担一个足以毁灭一生的罪名——克夫。

对于这个罪名,最深信不疑者,就是她的婆婆。因此,对文姜的鞭笞辱骂,百般折磨,也就不奇怪了。生性善良贤淑的文姜无法摆脱这乖戾的命运,只能强忍着内心的悲恸和凄楚奉养高堂翁姑,日子艰难沉重。

山门面南,正门一,左右掖门各一,前檐下有朱漆木柱四。跨过高高的门槛,跨进一卷传奇里去。

迎门是香亭,木雕隔扇,八角玲珑,复檐风铃,精致而风姿不凡。香亭的两侧,是两块龙首龟跌的石碑,高古浑厚,气宇昂然。因为年代久远,碑上字迹湮没,了无印痕。只是静立在古柏的花影虬姿里,蕴含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这就是有名的宋代无字碑了。有诗叹曰:松挂唐时月,苔封宋代碑,也道出了后代文人想窥一段前缘而不得其门的怅廖。

古时,这里干旱缺水,吃水要到三十里外去挑。这个差使自然落到了文姜的肩上。而她的婆婆专门做了两只尖底筲,使她在往返的途中不得休息。

文姜的忍辱负重感动了冥冥中的神灵。她在担水的途中,用自己辛辛苦苦挑来的水救活了一位干渴的老者。于是,老者给了她一条马鞭,让她放在水缸里,只要稍微一提,水就会满。并特别嘱咐:不要用力太大,不要提到缸外。

文姜好几天不去挑水,引起了婆婆的疑心。她趁文姜下地干活时,到厨房里探个究竟。发现有条脏兮兮的马鞭在水缸里,一把提起来向院里扔去。

正在地里干活的文姜听到一声巨响,待回头张望时,白茫茫的大水已经从院里咆哮而出。眼看着父老乡亲都要遭殃,她迎着大水朝家里狂奔。拼尽最后的力气,文姜护在水缸上,水不再泛滥。只是汩汩流出。于是,这方旱土上的人们,享受到了甘冽的生命之泉。这就是灵泉,也叫孝泉。

文姜圣洁的躯体化成了一尊千年不朽的雕塑,被后世尊为颜神。

该祠正殿建筑严谨,整个殿宇飞檐斗拱,梁架结构全部用斗拱攒成,所以称为“无梁大殿”。最早的记载是后周建,唐重建。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有修葺的记载。因此,现在的主建筑曾被认为是明清风格。但是,颜文姜祠正殿是五脊六兽,双翘十一踩的结构,和一般的明清建筑不同。

殿中便是颜神庄严的法像了。轻曼的烟幕中,那双注视人寰的眼睛静默无语,阅视这山城的寒暑交替,世上的万事荣枯。

成仙后的文姜,解救了东征至此、陷于困境的唐太宗李世民。王感其德,乃重修殿宇,并钦点薛仁贵和尉迟敬德为左右门神。宋代,文姜被神宗敕封为“顺德夫人”,更是盛名远播。

正殿的左右,分别是翁婆殿和爷娘殿。后院,辟有多个电动场景展室,完整介绍了这个传说。听着讲解员娓娓道来,思绪会不自主地神游开去,跨越千年,去旁观一个神祗的成长过程。

颜文姜祠存有历代碑谒几十块。多为名家手迹,砌嵌于殿庑的墙壁上。其中有一块石刻《风雨竹》图,是吴静君女士的手迹。关于这位女子,据简单记载是清道光年间,博山县令杨春喈之妻。《风雨竹》隽秀清高,脱凡绝尘,给这传统而厚重的庙宇氛围里,凭添出一道丽质天成的美,古典而婉约。也许这又是一个被历史完全尘封了的故事,故事里的女主人一样有着丰富而妙曼的心情和雨中南竹般的质怀。

我敬立于颜神前,望着那慈祥庄严的神像。我是您的传人么?我的慧根能在这四合的暮色中被点拨勾通么?用您的眼神,穿越时空陈旧的隧道,给我以爱心的洗礼,升华出生命的真谛。当是自古以来,许多人向往的禅哲般的召唤啊。我默默地祈吟着。

走出展室,在院里走走停停。思绪仿佛还留在古时不曾转来。一个小童跑到墙角,用力拽撞木,敲响了那口清朝的大钟。浑厚的金鸣声滚涌了很久。在这如浪般层层冲抵身心的暮鼓晨钟里,却有一种静弥漫了开来。

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凉风缠绕过门柱,穿行进窗格,舞弄着檀香上的青烟,飘然飞天而去。肃穆无言的庭宇,潮湿,略带陈旧的腐土气息,使我摒弃了许多的烦闷和杂念,只觉一种前世如梦般的记忆在血液中默默流淌。

以德报怨,以情感天。文姜完毕了她因磨砺而折射出无尽光辉的旅程登仙去了。人们找到了自己不息不竭的源。灵泉的水称为孝水,流淌成的河就是孝妇河。傍水繁衍生息,聚而为邑,扩而为镇,镇名就是我们世代敬仰的祖先——颜神。

编辑张秀格

猜你喜欢
博山水缸
博山陶瓷文化产业园经营现状与发展策略
博山“四四席”礼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淄博博山琉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口让人流泪的水缸
幻彩琉璃 点石成金
水缸裂了缝
裂了缝的水缸也有用
水缸里的记忆
水缸第几天会满
博山琉璃的产业化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