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萨拉热窝

2009-08-12 04:58叶光石
足球俱乐部 2009年12期
关键词:塞族萨拉热窝南斯拉夫

叶光石

波黑

面积:51,129平方公里

人口:399万

官方语言:波斯尼亚语、克罗地亚语和塞尔

维亚语

行政区划:波黑分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与塞族共和国两个政治实体,双方各自统领一半的国土。有自己的议会和领导人等。位于波斯尼亚东北部的布尔奇科自治区,则直属于双方所组成的联合政府。

波黑全称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住于巴尔干半岛的西部,邻国有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以及黑山共和国。境内主要为山地,西部有迪纳拉山脉。萨瓦河(多瑙河的支流)为波黑北部与克罗地亚的边界,南部连接着亚得里亚海。

战争导火索

公元前168年,现在的波黑被罗马帝国占领,公元455年东哥特人短暂地将它占为己有,但很快他们被东罗马帝国击败,随即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开始进入巴尔干半岛。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波黑多次被周边国家侵占,虽然他们于1377年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波斯尼亚王国,但好景不长,146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吞并。土耳其人以武力奴役了当地的基督教教徒,还强迫占领区的儿童从小离家,接受集中的穆斯林教育,使之成为近卫军的兵源之一。

长时间的压迫生活使人民苦不堪言,1914年6月28日,他们的愤怒终于爆发了!随着皇室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族民族主义者枪杀,奥匈帝国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拉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一战”后波黑成为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组成的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

经历了残酷的“二战”之后,波黑加入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但一时的表面和谐并不能化解各民族间早已结下的仇恨。1992年2月19日,不顾塞族人的抵制,波黑就独立问题举行了全民公投;3月3日,波黑议会在塞族议员缺席抗议的情况下宣布独立,致使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4月6日,波黑境内的五个塞族自治区宣布成立塞族共和国;翌日,南斯拉夫人民军轰炸了克族武装力量的弹药库,冲突骤然升级,从首都萨拉热窝向外蔓延,内战全面爆发。

波斯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共同抵抗塞尔维亚人的攻击,穆斯林与克族的争斗,持续了近四年的战争造成了20万人死亡,超过二百万人流离失所。在南斯拉夫时期就相对贫穷的波黑,战后更是满目疮痍,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但1995年独立之后,波黑吸取了南斯拉夫的教训,在主席团、议会及最高法院等权力核心机构的人员安排上,采取了民族和实体分配的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族对立的氛围,使不同政治背景、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人可以共存,共同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贡献。

一座城市,一部电影

波黑不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旅游国家,也没有太多古代文明的遗址,但波黑的“水”颇具“政治意义”。多瑙河的支流萨瓦河是波黑与克罗地亚的边界,见证了巴尔千半岛国家的分分合合,亚得里亚海作为地中海的组成部分与波黑毗邻,在冷战期间是分隔共产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天然界限。横跨内雷特瓦河的古桥建于16世纪中叶,它作为南部城市莫斯塔尔的象征曾在内战中被破坏,1999年开始得以修复,目前古桥和周边地区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了波黑为数不多的标志性建筑。

国人对波黑的最初印象,大多来自于一部上世纪70年代的战争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南斯拉夫电影的影响力令人难以置信,瓦尔特更是成为了那个年代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瓦尔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萨拉热窝的“抵抗运动”领导人,从事地下工作,指挥游击队反抗德国人的侵略,1945年4月6日,在解放萨拉热窝的战斗中,他被炮弹击中英勇牺牲。“你看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纳粹上校的这句评价诠释了瓦尔特对于萨拉热窝的象征性,而这部电影则早已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也令位于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的萨拉热窝在中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欧洲城市。

波黑自古就是欧洲大陆上的交通要道,萨拉热窝城东的入城口地带是险要的山路,战略作用显著。一侧的山峰上筑起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时期的城防古堡,不远处则是另一大历史名胜——石拱“羊桥”,曾是萨拉热窝通向东方世界的重要门户,而这里通向西方的门户是一座被称为“罗马桥”的石桥。

南斯拉夫解体后,萨拉热窝成为了波黑的首都,也是该国最著名的城市。奥匈帝国时代的古典建筑,天主教堂,东正教堂与尖顶林立的伊斯兰清真寺塔协调地分布于城区内。值得一提的是,萨拉热窝是一座有着浓厚伊斯兰教气息的城市,甚至会让人有种置身于阿拉伯世界的感觉,城市风貌迥异于其他欧洲传统城市,也被誉为“欧洲的耶路撒冷”。

在德甲中崛起

波黑脱离南斯拉夫后,其国家队一直未参加过欧洲杯和世界杯的正赛。波黑在刚独立时,球员大多来自于南斯拉夫联赛,但真正的球星寥寥无几,一般都只能效力于低水平的联赛。由于波黑是“二战”时期受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被纳粹德国折磨得国破家亡的波黑人根本无法正常地开展足球运动,水平自然不能得不到提升。但命运就是这么神奇,波黑足球的崛起恰恰得益于德国这片足球沃土。

萨利哈米季奇作为波黑足球的代表人物,在拜仁效力多年,一直占据着主力位置。他在边路攻守兼备,速度快,为拜仁夺得数冠立下了汗马功劳,转会尤文后,也很快成为了“老妇人”阵中不可或缺的球员。巴巴雷茨常年征战德甲,难能可贵的是,虽然他脾气暴躁但“大哥”风范十足,在汉堡队和勒沃库森队都曾佩戴过队长袖标,并多次力挽狂澜,即使如今已挂靴但仍然很受球迷的爱戴。

波黑足球长时间只靠这两个人“撑门面”的窘境在本赛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德甲新科冠军沃尔夫斯堡队的进攻“三叉戟”中就有两个波黑人,米西莫维奇是球队的中场核心和进攻组织者,他脚下功夫出色,技术实用,善于在场上把握时机为队友送出妙传,荣膺德甲助攻王实至名归。出生于德国,颇具领袖气质的米西莫维奇已经成为了波黑国家队的队长,重要程度毋庸置疑。在他的身前是本赛季的德甲“银靴”哲科,身材高大却不失灵活,不仅能攻城拔寨,策应能力同样十分出色。“狼堡”历史上首获德甲冠军,功劳簿上一定少不了“波黑双煞”的浓重一笔。

德甲的另一支球队里也有一对波黑组合,他们就是在赛季前半程引领霍芬海姆“黑马狂奔”的伊比合维奇和萨利霍维奇。伊比合维奇堪称本赛季的最大惊喜,这位在此前一直进球寥寥的前锋突然爆发,17轮联赛攻入18球,吸引了所有球迷的关注,霍芬海姆在前半程长期位居德甲榜首也离不开伊比合的高效。不幸的是他在冬歇期与汉堡进行的友谊赛上受伤,被迫缺席了整个下半程。不过直到德甲落幕,伊比舍维奇还高居射手榜前五,着实令人赞叹。和前辈萨利哈米季奇一样,萨利霍维奇也是一名“边路飞翼”,他的助攻令“霍村”受益匪浅,左脚任意球更是出神入化,如果不是因为伊比舍维奇重伤而其他前锋把握机会能力不强,萨利霍维奇准确的妙传肯定会为球队带来更多的进球。四名波黑球员在本赛成为了德甲的主角,经历了高水平联赛锻炼的他们对国家队的成绩也是大有裨益。

圆梦南非

波黑不乏天赋好的球员,但由于战争不断,很多优秀的球员被迫“流落他乡”,前后两任塞尔维亚国家队队长米洛合维奇和克尔斯塔伊奇都出生在波黑。此外,曾效力于切尔西的斯塔尼奇也生在波黑,但他在南斯拉夫解体后选择了代表克罗地亚出战,成为了克罗地亚“黄金一代”的中场悍将,英超赛场的一流后卫乔尔卢卡,幼年时为了逃避战火也去了克罗地亚,这都令波黑人对“格子军团”的壮大心生羡慕。

足球这个“黑白精灵”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波黑人在战争中唯一的曙光,他们对足球的钟爱令人钦佩。曾担任过足协主席的耶利奇,在当选为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统后仍旧放不下足球,2007年9月30日下午,他在观看一场足球比赛时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逝世。这段传奇经历不禁令人想起了苏格兰名帅香克利的名言:足球无关生死,足球高于生死。

目前这支波黑队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中表现不俗,6场比赛4胜2负积12分,排在西班牙队之后列小组第二,领先小组第三的土耳其队四分,但他们的进球数达到了18个,居小组榜首。也许明年的南非赛场就是波黑足球圆梦的地方。

猜你喜欢
塞族萨拉热窝南斯拉夫
局势缓解?
萨拉热窝:一座美丽而充满伤痕的城市
萨拉热窝IBIS酒店
公民平等还是民族特权:南斯拉夫分裂的教训
南斯拉夫诸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