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经典论勤政敬业的价值内涵

2009-08-17 03:34颜克亮
探索 2009年3期

颜克亮

摘要:勤政敬业是行政道德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行政从业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它要求行政从业人员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尊重自己的岗位职责,勤勤恳恳,尽心尽力,遵守行政职业道德。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勤政敬业思想,本文拟在“勤”、“细”、“尽心”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勤政敬业的价值内涵。

关键词:传统经典;勤政敬业;勤;细;尽心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9)03—0128—03

宋代权知相州、右补阙田锡在谈到行政治理的时候说:“臣道务勤,勤则职业修而事无壅塞”,认为为臣者要把“勤”作为首要的从政理念,只要“百职如是,各举其业;千官如是,各得其人,则何忧事不允釐,何虑民不受赐”。人们熟知的三国孔明是勤政敬业的楷模,他在《将苑》中讲“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军火未燃,将不言寒;军食未熟,将不言饥”,道出了他为将为帅的沥血之言,这也是他为仕一生的真实反映,用他《出师表》里的话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荀子说:“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唐代经学家孔颖达说:“敬业,为艺业长者,敬而亲之”。宋代理学家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这些先贤哲人都要求人们对自己的职业要心怀崇敬、常存热情。人们熟知的牛顿和李时珍都是勤政敬业的典范,牛顿在七十五岁时还在孜孜不倦地解答数学难题,李时珍用二十多年的时间撰写出流传千古的《本草纲目》。但在现实中,一些公务人员做官不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碌碌无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甚至只当“和尚”而不“撞钟”,与中华传统美德相差甚远。鉴于此,本文拟从解读传统文化经典的角度,深入探讨勤政敬业的价值内涵。

一、“勤”为仕者本分

(一)业精于勤,荒于嬉

“勤”是勤政敬业价值观的根本,也是人们必备的行政道德价值观,明人在《初仕要览》中说:“初仕以勤政为首务,政不勤则百事殆”。何谓勤,清代刚毅说:“黾勉从公,夙夜匪懈,谓之勤”。清代名臣曾国藩更说得具体,他说:“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险远之境,屈身经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号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累所积,鬼神亦通。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宋人真德秀秉承勤奋之心,修身进学,勤于政事,他在《渝州县官僚》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为士者不可以不勤,况为命吏,所受者朝廷爵位,所享者下民之脂膏。一或不勤,则职业隳弛,岂不上孤朝寄,而下负民望乎”。他认为“勤”是仕者的本分,一要对得起国家给予的爵位和俸禄,二要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寄”“望”,因此,他坚信“莅事以勤,当官一日不勤,下必有受其弊者”,因此,南宋陈襄说:“公事随日而生,前者未决,后者继至,则所积日多,坐视废弛……要当随日区遣,无致因循。行之有准,则政有条理,事无留滞,终于简静矣。”当然,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则更为强调了“勤”的利害关系。

(二)“勤”字需从“苦”寻

如何做到“勤”?元代徐元瑞在《吏学指南》中说:“谓早入晏出,奉公忘私,虽休勿休,恪勤匪懈;呈押文字,法遣公事,务为敏速,耻犯稽迟;躬操笔砚,不仰小吏,手阅簿书,不辞劳役”,认为为吏者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懒惰,不懈怠。故此,明代政治家吕坤讲:“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高一步,责任更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从心底里道出了“勤”并非一日之寒,顺手拈来之事,而需要锲而不舍,不屈不挠,从“苦”求来。晏子曾说:“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因此,吕坤认为“为官”虽然“都是苦事”,但是不仅要去做,而且要常做,还要持之以恒。

(三)把“勤”作为从业理念

清代李文耕认为:“官不勤则事废,民受其害。教化本于身,能对百姓,然后可以教百姓”。为官者都是社会的精英,其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社会示范性,对社会风气的好坏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应是“勤”的先行者。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北朝颜之推也说:“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行于后者也”。他们在这里不仅强调榜样的作用和感化的作用,而且反映出要把“勤”作为一种从业理念,唯有如此,方可“风化”于世。笔者认为,树立“勤”的理念,必须要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诚之心,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距成灰泪始干”的奉献意识,有“求真存善塑灵魂,浓墨重彩写人生”的职业追求,才可能在“勤”字上有所建树。

二、“细”为成事首要

(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勤政敬业是否只要做到“勤”就可以了?我们可以从邓小平1962年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得到启示,他在讲话中指出:“一切工作成绩,都是由一点一滴的细致工作积累起来的”。邓小平在这里强调了工作的细致性,这说明勤政敬业仅仅是“勤”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细致,勤奋是必须的态度,细致才可能出成绩。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在这里强调要做“天下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做细小之事,必须有细致的态度,才可能从其易图其难。因此,明代学者胡居仁在《崇仁学案二》中讲:“心粗最害事,心粗者,敬未至也”,他认为只有心细者、心敬者才能成事,因此,要求人们诚心诚意、一丝不苟地对待工作。

(二)细致、细密谓之“细”

何为细,笔者认为就是从细小之事做起,以细密之心对待。刘少奇在《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中说:“我们必须从现实情况出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点一滴地做好实际工作,一个一个地解决具体问题,一步一步地战胜困难……逐步地实现远大的奋斗目标”。刘少奇在这里强调的“细”是指细致,所以,江泽民说:“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艰苦细致的工作作风,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工作,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落实”。清人高廷瑶指出:“夫居官之要,莫要于谨言慎行。举止戒浮动,说话戒夸张。上官及朋友有事相商,不可漏泄,所谓几事不密则害成也。”高廷瑶在这里说的“细”则是指细密。因此,郑端说:“事必谋始。莅事之初,士民观听所系,廉污贤否所基。作事务须详审,未可轻立新法,恐不宜人情,后难更改;持身务须点检清白,且不可轻与人交,恐一有濡染,动遭钳制,不但贿赂可以污人而已”,做到了细致和细密的结合。

(三)为“细”贵恒也有度

《荀子·劝学》篇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

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老子也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和老子在强调从小事做起、不忽视细节的同时,要求人们持之以恒,不懈追求。一代女皇武则天在《臣轨·慎密章》中说:“谋虑机权,不可以不密。忧患生于所忽,祸害兴于细微。人臣不慎密者,多有终身之悔”。武则天强调“细”,做到“细”必须一生事之,否则“多有终身之悔”。但做到“细”,是否事事必亲躬,北朝苏绰认为:“夫为政不欲过碎,碎则民烦,劝课亦不容太简,简则民怠。善为政者,必消息时宜而简烦适中。故诗曰:‘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求”。

三、“尽心”为谋事之根本

(一)“尽心”以求无悔

常言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意就是强调要尽心尽力。人们所追求的事业,有至功至伟之事,也有细微琐碎之事,一些事较为艰难,不是勤奋和细致就可以实现的,其原因有客观条件方面的局限,也有主观能力方面的限制,但只有尽心尽力去谋事、去干事、去想事,才不会徒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事后感叹。宋人陈亮说:“天下固无道之事也,不恃吾天资之高,而勉强于其所当行而已”,“不敢以一息而不用吾力,不尽吾心,则勉强之实也”。宋纁也在《古今药石、理学名臣官行录》中说:“其居此官,即欲尽其职;其行此事,即欲尽其心”。因此,道光进士鲍源深说:“好官何?尽心焉而已”。

(二)“尽心”旨在“去疑”“成事”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在这里强调了尽心,只有尽心才能“知性”,最后达到“知天”。因此,宋人陈襄说:“自一命以上,孰不知作邑之难,既知其难,要当专心至志,朝夕以思,自邑事外一毫不可经意”,强调“凡施设一事情,休戚系焉”,“考之于法,揆之于心,了无所疑,然后施行”,才可能成事。在处理行政事务过程中,如果有疑,则“必反复致思,思之不得,谋于同僚”,否则“虽欲勤政,而力不逮”,“事必废弛,而吏得以乘间为欺”。

(三)“尽心”贵在奉献

毛泽东在评价白求恩时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因此,恩格斯说:“我将以我还余下的有限岁月,和我还保有的全部精力,一如既往地完全献给我为之服务已近五十年的伟大事业——国际无产阶级的事业”。恩格斯穷尽自己的一生,为无产阶级事业而奋斗,唯求“尽心”。

仰俯宇宙,感悟人生,体味生命,不免感叹人生短暂,不免追问生命意义何在、人生意义何在。笔者认为,做一行,爱一行,为政者,爱岗敬业、勤政为民、奉献自我是其本分。

责任编辑:金华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