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艺术家刘兰芳的幸福密码

2009-08-17 05:26
新天地 2009年7期
关键词:评书岳飞夫妻俩

九 月

今年是评剧艺术家刘兰芳从艺五十周年,在中国文联、中国曲协为此举行的座谈会上,刘兰芳得到了“半世纪曲坛耕耘,五十载评说古今”的高度评价,来自全国各地众弟子的谢师行礼……面对这一切,刘兰芳几度喜极而泣。此时,还有一个人笑得比她更灿烂、更幸福,那就是她的丈夫王印权——一位站在成功妻子背后无怨无悔的伟大男人。

她的声音在中国家喻户晓,无数人曾日日年年追逐她的节日……一把扇子、一块醒木、一方手绢,英姿一展,千军万马由一个人统领,排兵部阵由一个人调度:“岳飞摘下盘龙枪,扑棱棱手中一抖……金兀术轮起金雀开山斧往外一磕,嘴里喊一声‘开!”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刚劲明快的声音滋润过无数人的心田。一部《岳飞传》,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收听奇迹,让评书这一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产生了震撼。刘兰芳这个名字从此在中国百姓心中牢牢扎根。

在这位成功女性的生活中,有一位幕后英雄——她的丈夫王印权。笔者近日有幸走近王印权、刘兰芳夫妇,解读他们携手走过44年的幸福密码。

情投意合走到一起

刘兰芳1944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市的曲艺世家,14岁登台,两年后,少年刘兰芳已在鞍山评书界声名远扬。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几次邂逅,机缘巧合,刘兰芳和王印权成为了同事,同为鞍山曲艺团演员。当时,出口成章、提笔成文的王印权是说唱队队长,全团公认的才子,谦虚勤奋的他“像个大哥哥一样”爱护和照顾别人,深得聪颖好学的刘兰芳信任。在艺术上不倦地追求和严谨负责的作风,使这一对情投意合的青年演员走到了一起。1965年,他们在一间简陋的小房子里结婚了。此后几十年,这对夫妻相濡以沫投入到共同热爱的凸艺事业中,互相帮助与支持。

上世纪70年代,为了把《岳飞传》说得更好,王印权陪着刘兰芳走了多个省市了解民俗风貌,搜集民间传说,抄录了大量的碑文、诗赋,还拜会岳飞的后人。每到一处,都有很多新收获,接下来则是艰难的创作。同行都说刘兰芳是“拼命三郎”,当时他们的3个儿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4岁,5口人挤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里。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刘兰芳夫妇开始了《岳飞传》的创作编写,在狭窄的过道里,一张小饭桌放上纸笔,就是全部创作设备。刘兰芳感慨地说:“他带孩子睡,我写,后半夜他再来接替我。白天都有工作,只能晚上9点后写,我俩成了‘夜猫子,没少用冷水浇头。在演出去书场的路上,在等车的时候,也会拿出笔,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就这样,1979年9月1日,一部117回、60多万字的《岳飞传》由鞍山人民广播电台首播,自此轰动全国。

说起那些年辗转各地演出的岁月,刘兰芳夫妇更是感慨颇多。刘兰芳说:“观众是我的衣食父母,演员的荣誉是观众给的,演员时刻要记得自己的使命:轻伤不下火线。”有好几次感冒生病,甚至发烧,观众一鼓掌,还必须上场。一次到河南焦作演出之前,在马路上崴了脚,卧床休息都钻心地疼,可是票已经卖出去了,观众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就是专程来看刘兰芳的现场。大家商量了一下,先把大幕拉上,把书桌在台上摆好,刘兰芳单脚一跳一跳地蹦上台去站好,再把幕拉开,站在那一说就是两个小时,观众丝毫不知,英姿秀美、字字铿锵的刘兰芳在桌子后面“金鸡独立”了两个小时。说完了,把大幕拉上,刘兰芳再蹦下台。此时,一直在后台为她担心的王印权走上来一把扶住她心疼得眼眶湿热。

他为我付出得太多

在刘兰芳《岳飞传》出名之后,为了帮助妻子的事业,出色的快板书演员王印权中断了自己的舞台生涯,专门为妻子创作、整理书稿,进行曲艺方面的研究。王印权默默地打理着妻子的事务,而遇重大活动时王印权仍会舞动起快板儿,他那娴熟、流畅、行云流水般的表演,那敏捷的身、法、步,一招一式,不禁令人感慨,这位深藏不露的大家,作为成功女人的丈夫,他的付出全源于心头的那份爱啊!难怪刘兰芳直言:“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老伴儿的一半。”

68岁的王印权经常笑称自己是刘兰芳的“新闻发言人”。“女人在外面多强,也需要一个温馨的家。”家庭的稳定,对刘兰芳的事业起到很大作用。刘兰芳也将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出差在外,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哪怕已是次日零晨一两点钟了,她也要给老伴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有一次去新疆,夫妻俩同时在拨打对方的电话,以致占线,这不是心有灵犀又是什么?经40多年风风雨雨后,刘兰芳朝着老伴深情一笑说:“我们是越到老越相互疼得厉害,不容易啊!”

最近十几年,刘兰芳在中国曲艺家协会既任领导又要演出,工作更忙了,王印权则包下了所有的家务事。每每说到此处,刘兰芳总是心怀愧疚:“有人说老王是我的‘贤内助,也有人说他是我的‘私人秘书,实际上也都对。不管我在外面有多委屈,回家来他都能给我化解。当年我演出工作忙,组织上就让他在家照顾全家的生活,老王为我做出了很大牺牲。他的曲艺功底很出色,当年在曲艺团是说唱队队长,如果坚持下来,肯定能取得一定成绩,这辈子,印权给予我的太多了,他是我这一生的艺术和生活指导。”

阅读练就出口成章

曲艺演员有旬“艺诀”:“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练不了一张嘴”。曲艺讲究“嘴皮子”功夫,练“喷口”(嘴皮子),刘兰芳一招一式从不马虎,在家里,刘兰芳对着镜子反复练,还要请第一位“观众”——丈夫提意见,直到满意为止。天道酬勤,几十年来,她始终嗓音广厚,气口充足,似高山流水,时缓时急。表演动作灵活洒脱,干净利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兴趣广泛,酷爱文学,喜爱阅读,这些都是刘兰芳夫妻共同的情趣爱好。对古今中外的传奇、故事、散文、小说、诗词歌赋,无一不爱。夫妻俩难得闲暇时,王印权买回一本书,刘兰芳便手不释卷,用一个通宵一口气读完。夫妻俩还喜欢游览名胜古迹,热心于搜集民间传说、谚语、小调小曲和歌谣等,因而练就了出口成章、即席说书的本领。艺术在民间,他们明白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真正意义。

刘兰芳说:“评书艺术来源于大千世界,处处留心皆学问。”虽然已年过花甲,但刘兰芳说,自己如同陀螺一样,总在忙着。这些都让老伴儿格外心疼。

在日常生活中,王印权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刘兰芳。不外出演出时,每天清晨,王印权都会陪着刘兰芳早早去公园散步健身,风雨无阻。最近几年刘兰芳的血糖略微升高,虽然并未形成疾病,但医生叮嘱要多加注意。细心的王印权时时注意她的饮食保持清淡,低盐,选择纯天然新鲜蔬菜水果,不饮酒,不熬夜。提醒她留意计步器的数字变化,保持运动既不过量,又不减少。难怪朋友们都说,老王是刘兰芳生活中的保健医生。

藏石爱好驱赶劳累

刘兰芳特别喜欢收藏石头,她收藏的很多石头,都来自夫妻俩外出演出、游览名胜古迹的路上。说起藏石,刘兰芳笑说:“我不算什么藏石大家,只是一种爱好罢了,闲暇时看看爱石,就想起夫妻俩以往一起外出旅游的美好时光,工作的劳累就会一扫而光。人和石头的相遇是讲缘分的,人和人,更要惜缘啊。”刘兰芳最大的心愿是,等到不忙的时候,和老伴携手走遍天下名胜,好好补偿对老伴这些年的亏欠。

在她家的客厅里,摆放了一块广西三江石,石面上有三道流畅的黑色线条,如一株水墨兰花默默吐芳,暗合了刘兰芳的名字,这块三江石正是老伴王印权几经周折特意寻觅来的。抚摸着这块石头,王印权满含深情地说:“一种质朴的美,有如幽兰芬芳出世,这石头就像是为兰芳而生的。”这也许是对刘兰芳最恰当的评价!

愿刘兰芳——我们热爱的评书艺术家,质朴如兰地在中国百姓心中芬芳恒久!

猜你喜欢
评书岳飞夫妻俩
岳飞和他的“岳家军”故事
浅谈评书的艺术特色
蒙养山房评书法
岳飞故事稗钞·序
一双筷子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
岳飞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