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颤音

2009-08-20 08:32
长篇小说选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个体户业余时间写作者

蓝 石

来北京那年,我三十三四岁。老家的亲戚、朋友不解,北京的新朋友也不解。说实话。连我自己也是稀里糊涂的,但有一点,我是清楚的,那就是——离开!离开!!

那年初,父亲因病去世,不久,我孤身一人去了趟西北。我不知道要去多久,只记得我随身带了差不多二十本书,四十盘磁带,还有春夏秋的衣服,装了满满两大旅行包——那是一次有准备的旅行。我是打算想清楚一些问题。不幸的是,一个月后我在延安大学打篮球时崴了脚,脚踝肿得馒头大小,玻璃样透明,无奈,只能临时决定回家。那些想“想清楚”的问题,成了遗留问题。

来北京是心血来潮,也可以说是一时冲动。我在北京当记者,不到三年就买了房,出了书,是一本访谈录。按朋友的话说,我的北京之行“初战告捷”了,接下来,我是不是该“再攀高峰”呢?没有,我选择了“戛然而止”。我领到厚厚的一摞稿费的当天,辞职回家了。没有丝毫的犹豫,很平静。这次,我知道,我要干什么了——写小说。或者说。我终于从懵懂的状态中找到了我来北京的目的。那一刻,我有点兴奋,也有点紧张。仿佛我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一个只有我自己知道的秘密。

许是过了年少轻狂、踌躇满志的年纪,这些年,我的写作一直是缓慢的,基本上处于一种不急不躁,优哉游哉的状态。这一点,与我的人生态度是一致的。

尽管。我是一个职业写作者,但很明显我不可能每天坐在书桌前,我有我的“业余时间”。这也是许多人感兴趣并时常向我提出的问题。我的业余时间大致是这样的:每周打两场篮球,游一次泳,喝两到三顿啤酒(五瓶以上);每月至少出去玩一次,有时跟朋友,有时是自己一个人,去的地方大多是荒山野岭,即使去景区也是在淡季,空无一人的时候;现在,我再不熬夜写作、读书,只熬夜喝酒。

服装批发生意这一行我做了六年,有足够的经验。小说本身带有“自传”性质。那么,我的第一部长篇为什么偏偏选中这个题材呢?它既不“高雅”也不“低层”,更不“时髦”。仅仅因为六年的经验?显然不是。我只能说,这段经历令我刻骨铭心,不吐不快,又因为故事的大背景发生在十七八年前的市场经济改革初期,时间的悠远足够我“沉淀”,足够我“反思”。当然,刻骨铭心的经历于我还有很多,但我得让它们排好队,一个个慢慢来。人生就这么几十年,生活不仅仅是供我们享乐的,更是供我们体验和思考的。反之,人生就没有意义可言,顶多就是个活着。

个体户,这三个字已经被我们的时代忽略太久了,每每想起,既让我感到亲切又让我伤感、困惑。当年,“搞服装”就是个体户的代名词。这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你几乎听不到他们的任何声音和诉求,这些人的存在像人体内的一段盲肠,可有可无。没有任何一个群体甘愿被所处的社会遗忘、抛弃,如果你身在其中,你就有权利去表达和倾诉。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只能用我的笔,去书写那些我经历的、看到的、想象的。

这几年,我的写作成绩不大,写得不够多也不够好。但有一点,我是自信和欣慰的,那就是,我自认为我找到了一条写作的“大路”。一个摇摇摆摆的身影正在这条路上缓缓前行。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写作者,足够了。

猜你喜欢
个体户业余时间写作者
白马
从“倒爷”到8000万大军 个体户占市场主体已超六成
我国个体户今年注册量高于去年同期住宿餐饮业复苏缓慢
论写作(创作谈)
写作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个体户
拉长生命的“链条”
个体尸暴富揭秘
数字惊人的业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