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计算机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2009-08-25 09:37曹新鸿孙永道
消费导刊 2009年14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道德教育

曹新鸿 孙永道

[摘 要]本文首先就计算机发展到网络时代加强高校计算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了我国高校计算机道德教育的策略提出了三点意见。

[关键词]计算机道德 道德教育 教育策略

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成为新的时代特征,计算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各层面产生了新的革命,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在发生着重大变化,电子商务、无纸化办公成为现实,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商机。但是,计算机犯罪也接踵而来,病毒、黑客、色情、赌博等等不良现象也在利用计算机大行其道。为遏制计算机犯罪,国家加大了立法力度和执法力度,并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效果。同时,作为社会约束力量,计算机道德教育工作势必也要加强。高校作为我国的教育主阵地,在计算机道德教育方面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十分重视对青年学生的计算机道德教育。

一、加强高校计算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从我国目前高校计算机教育现状看,课程设置更多的是注重技能和专业素质教育,随着电子商务、3G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跨学科综合性人才培养提到重要日程。同时,为了适应社会分工的细化趋势,又强调了学生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团队精神教育。但计算机道德教育却涉及很少,有些院校虽然设了该课程,却没有下大力气去研究和实践。学校只考虑了技术型人才的直接经济效益,却很少顾及间接的、长远的社会效益,从而忽视了计算机道德教育。关于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一)计算机网络的虚拟性使犯罪隐蔽性很大,使法律在适用中丧失了其有效性。

(二)网络的开放性,造成各国法律特征不同性和计算机犯罪同质性之间的矛盾,影响了法律的适用效果。

(三)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计算机道德形成远远滞后,因为每项社会道德的形成都需有一个时间过程。

(四)当前各国对计算机网络的控制力度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操作人员的猛增,很大程度上使计算机网络成为法律、道德监控的空白区域,因而也成为计算机犯罪的温床。

(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我国青少年整体素质,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挥。但也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一是网络操作和运行的自由性,使他们的上网行为缺乏应有的监管,使他们的道德意识淡化。所以在近乎真空的网络里,人们更需要自律。二是网络上大量的诸如色情、暴力、赌博及西方不健康的意识形态等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成长势必造成不良影响。三是网络的虚拟性和娱乐性,往往使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四是网络运行的隐蔽性使他们不再担心被暴露的危险,不利于诚信环境的形成。五是网络的非人性化运行,极易出现青少年的道德冷漠。六是网络犯罪的滋生对青少年也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二、计算机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制约,是一定社会关系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而计算机道德是指在计算机行业及其应用领域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伦理关系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知识产权之间、人与计算机之间、以及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因此计算机道德是社会道德在新时代的表现,是社会道德的分支,应该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应包括:

(一)隐私保护。保护隐私应该是计算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计算机网络时代,个人隐私除了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婚姻、家庭、教育、病历、职业、财务情况等信息外,还应包括邮箱地址、个人域名、IP地址、手机号码、登录网站所需的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从业者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保密数据。这些数据不仅是个人信息,更多的是企业或单位的数据,这同样需要保护。这就需要加强道德修养,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公德,不利用计算机网络随意查找他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隐私,更不利用计算机技术公布、散发他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隐私。

(二)知识产权。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网络剽窃他人劳动成果比以往变得更容易,所以我们要更加强调不得利用计算机技术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做到尊重知识产权,使用正版软件,抵制盗版,不非法复制软件。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法制建设的滞后,使知识产权保护更多的要依靠计算机从业者和使用者的自律。

(三)计算机犯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信息无限共享将成为可能。但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社会道德、法制建设滞后现状,使网络成为了一些人犯罪的温床。暴力、色情、黑客,赌博、非法交易等纷纷搭上计算机网络平台。所以在计算机网络时代,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不利用计算机做有害国家和人民的事情,不做有损他人利益的事情;不宣扬、组织、参与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等活动,更不教唆他人参与这些活动;不利用计算机侮辱他人,不利用计算机诽谤他人;不故意删除、修改、增加、干扰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不删除、修改、增加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不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不为了保护软件资源而制造病毒保护程序;不擅自纂改他人计算机内的系统信息;并坚决与以上行为作斗争。

三、高校计算机网络职业道德教育策略

针对当前形势,我国高校应将计算机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重点,结合计算机发展情况开展计算机职业道德教育,不要为了道德教育而教育。

(一)正确疏导,端正认识。积极引导,采取措施,使学生能够正确网络的优劣,并善于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同时,对网络上消极的东西应采取有效手段加以防范。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鉴别能力,提高自律能力,做到不浏览不良信息,不随意约会网友,勤于思考,冷静分析,不鲁莽行事。教育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上网,不沉迷于虚拟世界,提高自控能力,不迷失自我。

(二)发挥主渠道作用,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高校是开展计算机道德教育的主战场、主渠道,要将这项工作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新领域和重要内容来抓,及时观察网络发展动态,及时洞察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及时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加强教师队伍计算机网络及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同时发挥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作用,真正发挥家长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三)发挥社会作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健康的社会环境是高校计算机道德教育的重要外因。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正确面对这一趋势,因势利导,科学管理。要发挥好社会作用,就要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加强法制教育工作,使高校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遵守规范的网络秩序。法律是社会道德最低准则的表达,是对极端不道德行为的预防与打击。在网络时代,法律是调节现实社会关系和网络社会关系的有效工具。没有法律的网络社会,道德教育就无从谈起,所以欲加强计算机道德教育必须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

二是运用技术手段加强监管,尤其对学校网络及网吧的监管。三是利用图书、媒体、网络等工具,配合舆论、理论、社会、教育等领域的工作者和信息管理部门,正确发挥社会舆论引导作用,净化社会环境。四是积极参与诸如“网络文明工程”等行动,以净化网络空间、建立良好的网络环境。

四、结束语

在计算机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青少年学生的计算机道德教育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社会要求高校作为教育事业主阵地,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重任。本文就高校开展计算机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及相应对策进行了论述,为高校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肖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的影响及对策”,载《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2]孙少晶著《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青年研究》1999年第7期

[3]宫源海等著《探寻与应对: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2002年第2期

[4]陈勇、王艳霞著《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2002年第4期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浅论王新想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