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强化对抗北约的战斗堡垒

2009-08-31 07:45
现代军事 2009年8期
关键词:成员国北约军事

胡 欣

胡欣,男,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现任职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国际安全、国际战略问题的研究,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太平洋学报》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是《现代军事》杂志国际安全问题专稿撰写人。

从军事意义上讲,成立60周年的北约的触角已经从西欧一隅扩展到除俄罗斯以外的几乎整个欧洲,使得西方世界的势力扩张达到一种空前的地步。传统上一直被俄罗斯看作是自身与西方世界之间安全缓冲地带的东欧、南欧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国家纷纷加入北约,直接导致了俄罗斯战略空间的不断回缩,俄罗斯与西方。尤其是同美国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俄罗斯也做出了反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俄罗斯加速了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ollective Security Treaty Organization,简称CSTO)的军事一体化建设。可以预见,该组织在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西方舆论更是将CSTO称为俄罗斯版的NATO。那么,CSTO究竟是如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呢?它真的将像以前的华约组织一样,成为俄罗斯为一场“新冷战”而建筑起来的战斗堡垒吗?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CSTO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现在的俄罗斯尚无法恢复到冷战时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不过,尽管如此,它仍拥有独特的战略资源。在这其中,俄罗斯民族在数百年历史中积累形成的文化和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前苏联走向解体时,俄罗斯作为红色政权的主要继承人,从庞大的前苏联手中继承了大部分领土。由于纷杂的历史纠葛,特别是前苏联时期民族政策上出现过重大失误,一部分独立出去的前加盟共和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定,并寻求通过发展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来抵消俄罗斯的控制和影响。而美国等国继续推动的北约东扩其目的就是要将原先裹在俄罗斯躯体外厚厚的铠甲,一层一层地剥落,使这个曾经的对手无法重振雄风。

值得注意的是,自近现代以来,无论是沙俄、苏维埃政权还是前苏联,遭遇到最强大的敌人都是来自于西方。因此,从地缘意义上来讲,在俄罗斯人的战略传统之中,对中欧、东欧以及中亚地区的控制,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所以,回顾历史,俄罗斯要么通过直接占领控制,要么通过缔结同盟,始终要将这些地区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此来确保在东西方之间存在一个战略缓冲地带,同时也能保证一个可进可退的重要战略通道。从这个角度来看前苏联的解体,就不难看出这给俄罗斯的地缘安全带来了多么强烈的冲击。曾经被众多加盟共和国众星捧月一般拱卫的俄罗斯,不再拥有牢不可破的防护堡垒。取而代之的独联体虽然成立之初包括了11个国家(格鲁吉亚于2008年10月宣布退出),并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和《关于武装力量的议定书》等文件,但是这些国家在一些问题上与俄罗斯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分歧,特别是在西方世界的威逼利诱面前,想法不一。而另一方面,将冷战视为重大胜利的美国等西方国家自然不会就此收手,希望能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将俄罗斯牢牢地压制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因此,西方联盟不断从军事和经济领域向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渗透,这才有了北约不停歇的东扩步伐。

早在前苏联解体伊始,俄罗斯就已经嗅到潜在的危险。虽然在叶利钦执政前期,为了争取西方的支援,尽快摆脱经济颓废、政局不稳的局面,俄罗斯采取了“向西靠”的战略,然而,历史经历的刺激以及对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警惕与怀疑,也让俄罗斯感到必须建立起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安全机制,才能稳定地区局势、抵御外部的军事压力。这样不仅能从军事方面最大限度地保存俄罗斯的大国地位,还能使俄罗斯借助集体性力量,消化解体带来的一系列政治和安全问题。因此,在前苏联大厦坍塌的烟尘尚未散尽之际,1 992年5月15日,一些独联体国家首脑聚集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签署了《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当时在条约上签字的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1 993年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白俄罗斯也加入此条约。条约于1994年正式生效,有效期5年。条约的宗旨是建立独联体国家集体防御空间和提高联合防御能力,防止并调解独联体国家内部及独联体地区性武力争端。不过,随着局势的发展,个别国家开始调整对外政策,不愿再将本国利益捆绑在俄罗斯身上。于是,在1 999年,也就是条约第一个5年期满之际,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宣布退出该条约(乌兹别克斯坦在2006年1 2月又重返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这也削弱了该条约的权威性。

尽管经历了退约风波,但是,该条约所建立的安全机制对于俄罗斯等国而言确实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着手建立的第一个安全机制,有效地加强了条约国之间的凝聚力,在维持国家和地区稳定、保障成员国国家安全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1年“9·11”恐怖袭击之后,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反恐浪潮。一直深受国际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骚扰的俄罗斯等国,除了继续通过该条约进行军事合作外,也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了非传统安全领域。2002年5月14日,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六国首脑峰会上,走过1 0年时间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正式更名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六国领导人决定,将在军事领域加强合作,同时,六国首脑还表示新成立的军事组织将为国际反恐联盟提供支持。CSTO的成立意在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在稳定地区局势上发挥重要作用。正如当时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的那样,这个组织将是保护成员国人民和平生活与国家利益的有效工具。

多元威胁催生军事一体化

CSTO正式成立后,俄罗斯集体安全体系得到强有力的补充。集体安全要求有明确的合作机制,共同的威胁认知,以及共同行动的意愿。从这个意义上而言,CSTO成立的初衷主要是通过集体安全机制的建立,共同抵御外敌,维护自身独立与安全。而当时最大的敌人,无疑就是以美国为首的NATO。虽然CSTO声称其建立并不针对第三方,而是为了成员国共同安全。不过,考虑到美国在国际上的强势姿态以及NATO的持续逼近,舆论普遍认为,该组织成立的最主要目的,在于抵制美国在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渗透,阻止其蚕食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因此,这一组织自建立以来一直被西方视为NATO的对立面,是俄罗斯为反对西方世界而打造的堡垒。

近些年来,CSTO在中亚地区日趋活跃,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俄罗斯经过普京时期的励精图治,实力有了显著回升,在对外战略上也显得更为主动,特别是在面对美国和北约时,有了更强的底气。普京曾在多个场合表示,CSTO是一个开放式的组织,目的在于维护地区和世界的稳

定。普京还提出俄罗斯将以CSTO为中腰,西连北约,东接上海合作组织,建立起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稳定弧”。而在这一构想中,CSTO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第二,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非传统安全因素日趋突出,成为很多国家最为迫切,最为危险的现实威胁,CSTO的成员国也不例外,第三,外部力量不断加强对中亚地区的渗透和干涉,威胁着俄罗斯和这些国家的安全利益。特别是“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借助反恐之机,在中亚地区大肆渗透,在该地区引发了一系列动荡。2003年以来,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先后发生了“颜色革命”,亲俄政权被颠覆,俄罗斯的影响力遭到严重削弱。此外,在乌兹别克斯坦也发生了性质类似的“安集延事件”。一时间,西方势力在中亚的影响达到高潮。这也使得俄罗斯等国深感不安,迫切希望加强内部的合作与团结。

于是,在上述新旧威胁的共同作用之下,CSTO的成员国——尤其是俄罗斯——开始积极寻求扩大合作领域,在军事、政治上开展了一系列的行动,以此来提升应对威胁的能力,并展示该组织的实力和影响。2003年4月,CSTO首脑会议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召开。此次峰会的重要意义在于,会议各国一致决定将该组织转变为军事同盟,并采取措施切实推进军事一体化进程,主要包括:成立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联合司令部:加强该组织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共同培训各成员国的军官和军事人才;各成员国将以优惠的价格采购俄制武器装备,任命俄罗斯驻丹麦大使鲍尔丘热担任该组织的首任秘书长,以提高该组织成员国联合行动的效率,应对在中亚增长的安全威胁。这些举措被看成是该组织在军事合作上迈出的实质性的一步。

2004年8月,CSTO的成员国在吉尔吉斯斯坦北部伊塞克湖州的埃杰利韦斯军事演习场举行了代号为“防线-2004”的军事演习。此次演习主要目的是检验CSTO应对恐怖袭击、制定先发制人措施、跨越国境调遣部队以及采取快速行动的能力。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的约2000多名官兵和40多种重武器参加了演习。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在记者招待会上评价说,此次军事演习向世界证明,CSTO有能力在复杂的军事政治条件下对新出现的安全威胁做出有效回应。

为了进一步推动该组织的全面合作,2005年11月底,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会见CSTO成员国外长、安全会议秘书及独联体国家国防部长时发出号召,呼吁CSTO成员国在更大范围内开展深入的合作。普京强调,除面对恐怖主义、贩毒和有组织犯罪等现实问题外,CSTO成员国还面临着共同的防御任务。普京还向各方承诺,俄罗斯将更为主动地为成员国提供援助,从人员培训、武器装备供应等方面给予各国实质性支持。普京的倡议得到了广泛赞同,这也充分反映了在新的复杂安全环境之下,CSTO也在调整安全政策,从传统的、较为单一的防范国家间战争,扩展到维护地区复合安全,特别是开始在地区反恐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加强CSTO内部的军事合作之外,俄罗斯还希望能够推动该组织与其他地区安全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扩大影响。为此,2005年6月CSTO成员国首脑在莫斯科举行年度峰会后通过一项声明说,该组织成员国准备在独联体、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内开展全面合作,还希望同欧盟发展关系,并重申愿意同NATO进行沟通和协调。声明还指出,CSTO的战略目的是促进建立公正民主的国际秩序,保持欧亚大陆的繁荣和安全。在这之中俄罗斯尤其希望的是能够将CSTO与上海合作组织联合起来,建立一种层次分明、主旨明确的集体安全体制。这样,俄罗斯才得以利用一切战略资源,强化其在这一传统势力范围内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CSTO VS.NATO

近些年来,美国和北约加强了东扩的力度,不仅在成员国范围上日趋贴近俄罗斯的核心战略地带而且美国在反导、削减战略核武器等问题上态度强硬。美国智库莱克星顿研究所首席执行官汤姆森今年1月曾撰文呼吁政府推动反导系统,他坚信“弹道导弹打得越远,这个国家的军事选择和政治实力就越强”。按照计划,美国将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系统,这一部署的战略目的极为明确,就是削弱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力。除此之外,北约在俄罗斯核心战略利益地区周边的军事活动也日趋频繁。今年4月,北约宣布部分成员国及其伙伴关系国将在格鲁吉亚举行以反恐为目的的联合军事演习。尽管北约宣称,此次演习乃是因去年俄格战争而推迟的,并解释说,演习将模拟“经联合国授权、由北约领导的危机反应行动”,目的是增强北约成员国及其伙伴关系国间的协调能力。但是这一举动引发了俄罗斯的强烈不满。很快,爱沙尼亚以收到邀请太晚为由宣布放弃参加演习,拉脱维亚和哈萨克斯坦也明确表态不参加此次军演。但是北约仍然坚持执行演习计划,5月6日,演习如期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附近的瓦贾尼军事基地开幕。BBC就此评论说,演习虽然打着加强北约成员及其伙伴国家的合作关系的旗号,但是,考虑到发生在2008年8月的俄格武装冲突,这一行为在俄方看来却是非常“挑衅”的。正如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后来所说北约在格鲁吉亚举行演习是“错误的、危险的”决定,不利于俄罗斯与北约恢复全面接触。

事实上,自去年俄格冲突以来,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一直处于低谷之中。西方国家在暗地里对格鲁吉亚的支持,恶化了俄罗斯的周边安全环境,也引发了俄罗斯的极度不满。即便是美国新总统奥巴马上台后,两国关系也没有发生太多积极变化,双方在军控、核裁军以及欧洲安全等问题上摩擦不断。俄罗斯清楚地认识到,美国和西方世界的战略目标是要将俄罗斯永远变成二流国家,削弱其在欧亚大陆乃至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发言权。面对咄咄逼人的美国和北约,俄罗斯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在对西方进行的较量中,组建一个完全听命于俄罗斯的地区军事联盟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CSTO在地缘上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性于是显得更为突出。

2008年7月,俄罗斯公布了新版《对外政策构想》。该构想对北约东扩计划及其军事设施靠近俄边界的做法表达了明确的否定态度,批评这些做法破坏了平等安全原则,导致欧洲出现新的分界线。此外,《对外政策构想》还对CSTO的发展首次提出了总体思路,即“全力发展CSTO作为维护独联体地区稳定和安全保障的关键工具,可靠保证成员国适时、有效地协作”。这一思路在俄格冲突之后得到了更为坚决的执行。因为在俄格战争中,没有一个CSTO成员国向俄罗斯提供了实质性支持,这使俄罗斯深刻感受到该组织的现状难以帮助俄罗斯平衡日益逼近的北约,必须将其从相对松散的安全协商机制转变为像北约那样能发挥巨大作用的、真正的军事联盟组织。

2009年2月,CSTO成员国首脑在莫

斯科举行的特别峰会上一致同意组建新的集体快速反应部队,以提高成员国应对危机的反应能力以及协调作战能力。这支快速反应部队的主要职能包括预防和阻止成员国之间的边境冲突,携手打击恐怖活动、贩毒和有组织犯罪,维护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各国的快反部队平时将驻扎在各国自己的军事基地,一旦需要将由快反部队总指挥部直接调往冲突地区。外界普遍认为,俄罗斯的这一举措,是对美国和北约的一种反击,甚至将此与北约快速反应部队进行类比。俄罗斯在此问题上毫不避讳西方的猜疑,梅德韦杰夫总统公开表示,CSTO快反部队将成为在能力上毫不逊色于北约快反部队的作战力量。根据俄罗斯方面的透露,莫斯科准备向这支快反部队提供一支空降师和一支伞兵突击旅,大约8000人,哈萨克斯坦将提供一支伞兵突击旅,大约4000人,其他成员国将各自提供约一个营的兵力,其总兵力将达到2万人。该部队将获得最有效的武器配置。随后不久,CSTO联合指挥部在莫斯科向各大媒体通报说,CSTO将于今年中期在哈萨克斯坦举行代号为“盾牌-2009”的大规模军事演习,新组建的快反部队也将首次参加该组织框架下的军演活动。演习的主要课题将是考验快反部队的实战水平、提升多兵种综合作战能力,其中包括空军部队。CSTO的所有成员国都将参加此次军演。其中俄罗斯的精锐部队将唱主角,出动第31空降突击旅,战斗机和运输机等。对于俄罗斯而言,组建快反部队不仅能够拉拢和控制CSTO成员国,推动实质性军事合作,为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提供一柄利剑,更为重大的意义则在于根据有关条款规定,当CSTO成员国遭到外来侵略时,快反部队也有权对其实行集体安全援助。这样,CSTO就真正地从一个多边性质的安全协作机制演变为类似北约那样的地区军事联盟。或者像一些媒体所评论的那样俄罗斯正在将CSTO打造成自己在中亚的NATO。

对于俄罗斯而言,目前真正能为其提供军事支援的只有CSTO,更重要的是,在这一组织中,俄罗斯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因此,该组织对于俄国家安全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尽管CSTO已经成为该地区不可忽视的军事组织,但是俄罗斯也清楚地认识到,不管从规模还是实力上讲,CSTO在经济、军事、政治。外交等诸多领域内,都无法与以美国为核心的NATO相提并论。近段时间以来,媒体热衷于渲染美俄对抗态势,更危言耸听地冠以“新冷战”的名头。其实,美俄之间虽然摩擦不断,但尚没有突破底线。特别是从当前两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各自困难来看,都不愿意再现冷战时的紧张对峙。就俄罗斯而言,自普京时代开始,其对外战略就始终没有偏离务实这条轨迹。从整体上来看,俄罗斯还是希望同美国和西方国家保持稳定的关系,为自己谋求有利的国际环境。由于在当前的美俄力量对比中,俄仍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俄罗斯的战略显示出“以守为主,守中有攻”的特色。强化CSTO本质上并不是要将其打造为一个进攻性的军事组织,更多的则是通过增强该组织的实力,更好地在军事上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抵御北约东扩带来的军事压力。所以,在可预见的将来,随着俄罗斯实力的逐渐恢复,CSTO的综合军事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作用将更为显著。

猜你喜欢
成员国北约军事
走向北约?
美借北约峰会煽动对抗中国
特朗普邀巴西进北约秀“特殊”
什么是IMF份额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
北约就焚烧《古兰经》道歉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