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声吟姑苏

2009-09-01 09:03
人民音乐 2009年8期
关键词:姑苏唱腔小提琴

王 颖

2008“帕拉天奴”杯第二届作曲比赛(小提琴作品)中,青年作曲家陈疏赢的小提琴与钢琴《姑苏吟》在紧张、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

乐曲成功之处首先在于,作曲家以自己的个性方式对苏州特有的“古色古香”的评弹曲调进行引用,尝试将评弹演唱者与伴奏乐器的配合关系“移植”于西洋乐器小提琴与钢琴;由新技法演绎的《姑苏吟》非但没有使古韵失色,反而在小提琴与钢琴的深情“弹唱”中获得了新声,新的“弹唱”音乐更加委婉细腻、美不胜收!

乐曲主题有两种性格:第一性格(例1-a)在黑键调(升D商五声旋律)运行,沉稳、平静、婉转,与钢琴轻盈、纤长的流水式背景形成对比,体现“快弹散唱”;第二性格(例1-b)在C宫调(白键调)上呈现,主题在钢琴泉涌般织体的衬托下由小提琴在高音区意味深长地“吟唱”。该主题两种性格都采用长线式歌唱旋法,由于和声处理的不同,两种性格在“黑白键”上对峙,避免了评弹曲调“原材料”的单一性,为乐曲平添一丝清新的气息。随着音乐的演变,两种性格(两条旋律)在小提琴与钢琴声部互相交织、推进,逐渐过渡发展,进入第二部分。

传统的评弹腔以说唱为主,以回旋悠扬、柔美细腻见长,根据语言的声调、语气行腔,并且以清晰流畅、声情并茂、讲究韵味为特点。《姑苏吟》中既有对评弹唱腔的直接引用,同时也将核心音升F、升G、升D裁截,以不同形式(例2)贯穿于各个段落之中,让人既“似曾相识”,统一风格,也使评弹腔有所发展。

例2

主题的展开由三个独立部分组成,并用一个间插材料将各部分相隔。第一个段落中,小提琴音型在升C宫系统调发展,钢琴以五度震音织体作为衬托,多调性并置使得音响变得朦胧、游移不定。随后,小提琴与钢琴用三连音贴切地表达出作曲家思念故乡之情。

第二段落是乐曲的高潮,变型的评弹音调主题以强(ff)的力度通过钢琴和小提琴交替释义,此段似乎模仿了“评弹填腔”方式(伴奏与唱腔的支声对位,伴奏在唱腔间隙处有机填空)。小提琴声部运用大量快速音型和有力的分弓和弦,烘托高潮段落的戏剧性效果,音乐情绪不断高涨,层层递进、环环紧扣。之后,音乐迂回下降,第三段落流于舒緩、平稳,小提琴在钢琴伴奏织体缓缓流动的衬托下“低声吟唱”,音区由低而高,评弹曲调在高音区不断重复,为主题再现埋下伏笔。

乐曲尾部主题再次出现,小提琴评弹腔的节奏时值扩大,钢琴流动的幅度加大,动力性增强,音乐弹性由松到紧,与之前平和缓慢的“唱腔”形成鲜明对比。尾声回顾乐曲首部的五声性旋律,形成首尾呼应格局。

这首乐曲将民族性的评弹腔移植到小提琴和钢琴是非常有特点的,作曲家选择以抒情见长的小提琴“歌唱”,以钢琴伴奏“帮腔”,见长的小提琴恰好与吟唱不谋而合。小提琴利用分弓、连弓、跳弓等模仿,将连绵的气息、长短句以及滑腔法表达得淋漓尽致,也开发了新音色,促生了新风格。

钢琴的轻柔、行云流水般的琶音和震音、三连音的“碧波暗涌”、迸发有力的和弦强奏,都似乎在模仿评弹伴奏乐器——琵琶,寻求钢琴与琵琶之间的契合点,让西洋钢琴和中国琵琶具有“神似”的效果。而小提琴和钢琴的成功结合也生动表现出评弹唱腔与伴奏乐器之间紧与松、急与缓、整与散、疏与密、快与慢的整体关系特性。

对民族化风格的探索,是当今作曲家共同面临的课题,本曲对评弹腔核心音调的提取与贯穿发展很有特点。但是,倘若能更多地挖掘苏州评弹中的特性节奏运用在音乐发展中,让富于歌唱性能的小提琴,模仿评弹抛腔、摇声等等,则音乐民族性特色将更加浓厚。总体上看,《姑苏吟》的创作是成功的,在民族音乐语言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上是协调一致、融会贯通的——古韵出新声,姑苏展新颜!

然而,音乐创作的民族化既是老问题,也是新问题,同时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当代作曲家应更加关注如何运用新技法释义音乐民族性。当然,随着技法的发展、世界文化的融合,我们面临的难题便是如何写出民族风格浓厚而不俗、现代技法新颖而不做作的音乐,尽力与听众建立沟通的桥梁;古今、中外、雅俗之间的平衡点有待于作曲家们不断寻求、探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王颖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于庆新)

猜你喜欢
姑苏唱腔小提琴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Hey Diddle, Diddle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姑苏好时光
姑苏城外寄乡愁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